摘要:莫迪上台后,喊出“印度制造”口号,2021年还扔出100亿美元补贴方案,吸引外资建厂。富士康作为苹果代工大佬,早就在印度有手机组装业务,2015年就开始在那儿建厂,雇了好几万人。
这事儿得从印度想搞半导体说起。印度政府这些年一直推制造业升级,尤其是芯片这块儿,觉得人口多,劳动力便宜,能接棒中国成为下一个工厂大国。
莫迪上台后,喊出“印度制造”口号,2021年还扔出100亿美元补贴方案,吸引外资建厂。富士康作为苹果代工大佬,早就在印度有手机组装业务,2015年就开始在那儿建厂,雇了好几万人。
Vedanta是印度矿业和石油集团,野心大,想跨界玩芯片。2022年2月14日,两家签了备忘录,9月13日正式敲定合资,投资1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00亿左右,计划在古吉拉特邦建半导体和显示屏厂。
富士康占40%股,Vedanta占60%。这笔钱不小,项目要是成了,能产28纳米到65纳米芯片,还能带10万个就业岗位。印度那边热闹了,地方政府首席部长亲自主持签约,媒体炒得热火朝天。
合作一开始挺顺利。富士康有制造经验,Vedanta有本地资源,还想拉以色列Tower Semiconductor提供技术授权。
可没想到,2022年8月,英特尔把Tower买了,富士康的计划泡汤。Vedanta债务高,财务报表显示欠了不少钱,这让富士康开始犯嘀咕。
2023年初,合资公司向印度政府申请补贴,官员审了几个月,总是挑刺,说技术伙伴不靠谱,审批卡着不动。项目推进慢,土地圈好了,地基挖了,设备运来却堆仓库。
Vedanta经验少,设计方案改来改去,富士康觉得差距太大。加上印度基础设施跟不上,电力时不时断,运输延误,这些小事儿积累起来成大问题。富士康内部评估风险,觉得继续下去不划算。
2023年7月10日,富士康发声明,说退出合资,不再推进。声明没细说原因,就提双方有难以克服的挑战。Vedanta赶紧接盘,买了富士康的股份,公司变全资印度企业。
富士康强调,这是互同意的决定,还说会独立申请印度半导体补贴,继续投资。Vedanta也表态,项目不黄,已找好其他伙伴,要实现莫迪的芯片愿景。这消息一出,Vedanta股价跌2%,富士康股价倒涨1.3%。
印度政府反应快,电子信息技术部部长拉杰夫·钱德拉塞卡尔在推特上说,这不影响印度半导体目标,双方还是支持“印度制造”。铁路部长阿什维尼·瓦伊什瑙也附和,说富士康和Vedanta都承诺继续参与。
外媒可没这么乐观。路透社报道,这对莫迪的芯片计划是打击,印度想成芯片大国,可三份申请里Vedanta-富士康是最重头的,现在黄了。
CNN说,富士康退出暴露印度建厂难,基础设施差,审批慢。福布斯分析,Vedanta财务问题和缺乏芯片经验是主因,富士康不想冒险。CNBC指出,新玩家进芯片市场门槛高,富士康这步棋失败,显示印度环境不友好。
印度半导体市场预计2026年达630亿美元,可到现在,没一个厂真正投产。其他申请如新加坡IGSS Ventures和ISMC财团,也卡在审批。
Micron 2023年6月投8.25亿美元建测试封装厂,总投资27.5亿,还得靠政府补贴。外媒直言,莫迪心碎了,这事儿戳破印度制造业泡沫。
话说回来,印度营商环境确实有痛点。世界银行排名,印度做生意容易度这些年升了,但外资抱怨多。审批流程长,官僚主义重,土地收购难,劳工法复杂。
电力供应不稳,工厂常停工,水资源短缺,铁路物流慢,这些基础问题没解决,高端制造难落地。Vedanta项目本想用STMicroelectronics技术,可印度政府要欧洲公司入股,STM不干,谈判僵持。
富士康退出后,印度形象受损,外资更谨慎。之前纬创2020年在印度厂闹薪资纠纷,工人砸设备,2023年卖给塔塔集团。
小米2022年被扣55.5亿卢比,说违规汇款。福特2021年关厂,亏几十亿走人。迪士尼2023年考虑卖印度流媒体业务。这些案子让外资觉得印度是坑,来了容易走不掉。
印度半导体路还长。政府2021年方案吸引申请,可到现在,真正落地少。莫迪2025年8月独立日讲话,又强调本土芯片,Vedanta成焦点。
可现实是,印度缺人才,供应链弱,依赖进口。全球芯片巨头如台积电、三星在印度建厂观望,觉得风险高。富士康退出暴露问题:合资容易崩,伙伴不匹配。
印度需改审批,投基础设施,提升教育,建生态链。否则,类似事儿反复,外资来去匆匆。富士康学乖,转小项目避险,Vedanta咬牙往前,成败未知。
这1400亿计划黄了,留一堆教训。印度想追中国越南,得实打实干活,光喊口号不行。富士康回大陆抱腿,印度继续招兵买马,看谁笑到最后。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