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糖最快的主食被揪出,是白米饭的3倍,医生建议糖尿病人别再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0 18:32 1

摘要:天刚亮,67岁的许大妈照常走进厨房,麻利地舀了两勺“玉米糁”下锅。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一碗热腾腾的玉米糊糊,是她几十年的老习惯。今年体检后,她的空腹血糖升高到了7.9mmol/L,家人都觉得是平日爱吃点心的缘故。

天刚亮,67岁的许大妈照常走进厨房,麻利地舀了两勺“玉米糁”下锅。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一碗热腾腾的玉米糊糊,是她几十年的老习惯。今年体检后,她的空腹血糖升高到了7.9mmol/L,家人都觉得是平日爱吃点心的缘故。

可是,许大妈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很少沾糖,怎么血糖还飙了上去?

直到上周女儿陪她去医院,医生问道:“早餐都吃什么?”许大妈如实相告后,医生皱着眉摇了摇头:“不是你以为的蛋糕、糖果在‘藏糖’,玉米糁、馒头、甚至某些粗粮,其实升糖比白米饭还快。您一直在‘无意识中’踩雷!”

听到这里,许大妈才恍然大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普遍以为白米饭是“升糖大魔王”,可其实有种主食的“升糖指数”竟然能高达100-110,几乎是白米饭的3倍!尤其糖尿病人,长期吃下来,血糖如同坐上“过山车”,后果不容小觑。

升糖最快的主食究竟是哪种?为什么比白米饭还“狠”?糖友和家人又该如何选择主食,才能科学稳定血糖?第3点选择,很多人恰恰一直忽略!

白米饭真的已经是“最可怕”的吗?近年《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以及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多所权威机构的研究显示,某些主食的升糖速度远超白米饭,玉米糁、糯米、糕点类更显著GI(升糖指数)被广泛用作衡量主食升糖快慢的一个重要参数。

像白米饭的GI大约是73-89,而糯米、玉米糁、白馒头的GI可达到90-110,部分精制玉米糁制品甚至能超过110,几乎是白米饭的三倍!

为什么这些主食升糖这样快?首先,它们大多是高度精制,天然膳食纤维被“牺牲”掉,碳水易被消化酶迅速分解,极快地释放葡萄糖,让血糖短时间内冲高。其次,长时间煮烂、精加工也会极大提升主食的“升糖性”。

许多老年人喜欢把米、面、玉米糁熬得滑腻无渣,殊不知,这恰恰让身体“少了缓冲”,等于直接“灌糖”一样。北京协和医院2022年最新临床统计发现,空腹血糖≥7.0 mmol/L的糖尿病人,每天3次以上食用高GI主食,HbA1c(糖化血红蛋白)超标风险高达83%

长期坚持吃这些“升糖神速”的主食,会有哪些健康变化呢?不少糖友觉得:“只要不碰糖果饮料,就不会出事。”但现实却很残酷。多项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高GI主食摄入每增加50克/天,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可上升24%。有些人刚吃完感觉头脑发热、心跳加快——这就是急剧血糖波动的表现。

一段时间后,血糖起伏频繁,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加剧、胰岛β细胞“失控”;血管内皮反应迟钝,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温床”。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追踪数据显示,长期以玉米糁、馒头等高GI主食为主的中老年人,冠心病、脑梗概率提升31.6%,而且“波动型高血糖”还大幅增加视网膜、肾脏损伤风险。

更关键的是,肝脏脂肪堆积、空腹胰岛素水平异常升高,发展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速度也会大幅加快!

难道糖友只能滴米不沾,主食都要戒吗?其实,医生建议的“降糖五步”,只要选对方式,血糖一样能稳定:

第一,选择低GI主食,如糙米、全麦面、燕麦、荞麦、紫薯等。它们被肠道吸收慢,释放葡萄糖平稳,血糖不会大起大落。《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显示,燕麦GI为45,糙米53,全麦面包55,远低于白米饭和玉米糁。

第二,搭配丰富的膳食纤维蔬菜,比如芹菜、菠菜、胡萝卜,能延缓主食的消化速度,降低“餐后血糖峰”。

第三,尝试混合杂粮而非单一主食。例如,1/3的五谷杂粮(糙米、燕麦、红豆、黑米等)与2/3的低GI谷物混合煮粥,既美味又健康。许多糖友只吃某一种“粗粮”,忽略了多样搭配才最关键

第四,调整烹饪方式。主食蒸煮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粘烂”到糊状;饭要“粒粒分明”,不宜做成高温“糊糊”。

第五,主食总量要有度。无论低GI还是高GI,都不宜大量进食。成年人每顿建议主食摄入保持在40-60克碳水化合物左右,分餐制、细嚼慢咽,让血糖更平稳。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中国流行病学调查

北京协和医院慢性病管理实践指南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2022年修订版)

美国ADA糖尿病饮食指导2023 9. 陈伟等:《中国人主食升糖特性与膳食干预建议》

来源:楠医师说健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