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小红书搜“小鼻嘎”,满屏都是拇指大小的黄色贵宾犬公仔、迷你钥匙扣和掌心捏捏乐,3亿浏览量的“包包挂件”话题里,有人晒出用10元萌粒改造的个性装饰,有人分享装了半罐2cm玩偶的透明收纳盒。
有时候真的是摸不准年轻人的喜好,以前大家买东西总是喜欢大的,可是现如今却开始喜欢上了迷你些的东西。
以至于就连文具赛道的龙头也将目光盯上了这里。虽然有些与身份不符,可是详细了解后会发现,这背后的市场堪称巨大。
打开小红书搜“小鼻嘎”,满屏都是拇指大小的黄色贵宾犬公仔、迷你钥匙扣和掌心捏捏乐,3亿浏览量的“包包挂件”话题里,有人晒出用10元萌粒改造的个性装饰,有人分享装了半罐2cm玩偶的透明收纳盒。
这些曾经被视作“小孩玩意儿”的迷你玩具,如今成了年轻人工位上的解压神器、通勤包上的身份标识,甚至催生出一个即将突破千亿的新市场。
这股“玩具迷你化”浪潮并非突然出现。广东省玩具协会《2025年度全球玩具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潮玩整体市场规模达到727亿元,其中“盲盒盲袋公仔/萌粒”被所有头部厂商列为核心增长品类。
放在十年前,潮玩还是收藏级手办的天下,30cm高的模型要价数百元,得专门腾出书架摆放,如今2cm的萌粒5元就能入手,挂在钥匙上随时能摸一摸,50mm的“药片吧唧”别在包上,既显个性又不占地方。
年轻人对玩具的选择变了,本质是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向。现在的上班族租着十几平米的单间,家里连放行李箱的地方都紧张,哪有空间摆大尺寸手办?
迷你潮玩刚好解决了这个痛点,10个萌粒叠起来还没手机厚,工位抽屉里就能塞下一套;通勤路上想解压,掏出口袋里1cm的迷你捏捏乐捏两下,比刷手机更能平复情绪。
价格也是关键,学生党用零花钱就能买,工作党集齐一套IP周边不用吃土,这种“小成本满足感”,在消费更理性的当下格外有吸引力。
头部品牌早就盯上了这个机会。泡泡玛特专门推出“POPBEAN”萌粒产品线,把LABUBU、SKULLPANDA这些热门IP缩到2-5cm,线下门店搞起“装瓶挑战”,透明罐里装满迷你玩偶,消费者拿专用瓶子自选,按重量或限时计价,周末常能看到年轻人围着萌粒墙挑得不亦乐乎。
萌趣和桑尼森迪更会玩,前者联名三丽鸥、《王者荣耀》出爆款萌粒,后者靠《哪吒之魔童闹海》《浪浪山小妖怪》迷你盲盒,多次冲上抖音潮玩销量榜。
不光是专业潮玩品牌,连文具店、生活馆都来分一杯羹。
晨光文具联名《斩神》做的萌粒笔,一上市就卖了上万件,学生们买笔顺带收集玩偶;名创优品把迪士尼IP做成迷你挂件,19.9元一个,成了不少人的“通勤包标配”。
甚至有个体工作室推出“迷你麦格”“章鱼喵喵”这类小众IP,设计师手绘的图案印在小玩偶上,虽然产量不高,却凭着独特风格圈了一波粉丝,让迷你潮玩市场更鲜活。
玩法上的创新更让人上头。迷你潮玩可不是只能摆着看,小红书上满是“改造教程”,有人把萌粒粘在手机链上,有人做成相机热靴盖,还有追星族定制“真人形象萌粒”,80-150元一个,挂在包上就像带着偶像“同行”。
闲鱼上还有商家专门做萌粒改造生意,一个改造手机链卖35元,订单量常年满负荷。
三丽鸥更聪明,把库洛米、美乐蒂缩到5-8cm做“大头叠叠乐”,39-79元的单价,比200元左右的传统毛绒玩偶便宜一半,轻松走进大众市场。这股风潮其实也借鉴了海外经验。
日本的食玩和扭蛋机早就把“迷你逻辑”玩透了,比如Re-Ment品牌,用1/12比例复刻沙发、餐桌,连木纹、布艺细节都做得逼真,玩家能自己搭建微缩场景。
最近在抖音走红的“zuru迷你冰箱”,打开门能看到迷你饮料罐、小包装食材,甚至有灯光模块,摆着看或模拟整理冰箱都很解压。
国内品牌也学了这招,泡泡玛特出的便利店场景萌粒套装,既有迷你货架、收银台,还能收纳其他萌粒,一举两得。
日本扭蛋机的“低门槛场景”思路更值得说道。1965年扭蛋机刚进日本时,只在零食店门口摆着,装的都是橡皮擦、小摆件,瞄准小孩;1977年万代入局后,把扭蛋机放进便利店、地铁站,还和动漫IP绑定,一下子吸引了全年龄段消费者。
现在日本扭蛋市场规模快到1000亿日元了,2024财年比前一年增长23%,这也给国内品牌提了醒,迷你潮玩不光要产品小,还要离消费者近。
真正让迷你潮玩跳出“玩具”范畴的,是年轻人的二创热情。
收纳不再是简单装东西,小红书“萌粒收纳”话题有885万浏览量,有人用积木相框搭展示架,有人定制亚克力盒,把收纳盒本身做成装饰;淘宝上还有店铺提供“专属收纳设计”,根据玩偶数量、尺寸量身定做,审美成了新卖点。
更有意思的是DIY,视频平台上教程满天飞,有人把盲盒包装改成桌面收纳盒,有人在家放小型扭蛋机装“战利品”,还有人用萌粒做表盘,做成独一无二的个性时钟。
UGC内容还成了市场的“助推器”。抖音电商2024年年报显示,潮玩消费里,拆盒直播、二创展示是最能带动销量的场景;小红书上,用户发一篇萌粒改造笔记,底下常有人问“链接在哪”,直接形成“种草-搜索-购买”的闭环。
迪士尼在今年9月的消费品大会上就说,现在的Alpha一代人人都是UP主,DIY已经成了玩具设计的核心元素,这也意味着,能让用户“动手玩”的迷你潮玩,未来潜力更大。
线下体验也在升级。有些集合店不光卖萌粒,还提供现场改造服务,选玩偶、挑收纳盒、加装饰,半小时就能做出专属周边;商场活动、手工作坊也常搞迷你潮玩DIY,用正版IP吸引年轻人参与,让玩具从“工业品”变成“情感载体”。
就像有人说的,“买萌粒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享受挑款式、做改造、跟朋友分享的过程”。从日本食玩的微缩巧思,到国内年轻人的二创狂欢,迷你潮玩的走红不是偶然。
它踩中了轻量化消费的趋势,适配了小空间生活需求,更抓住了年轻人对“个性表达”和“情感寄托”的渴望。
一个迷你挂件能让千篇一律的通勤包有了辨识度,一套萌粒能成为同好间聊天的话题,这种“小而美”的陪伴感,是大尺寸玩具给不了的。
现在的迷你潮玩,早已不是小众圈层的“收藏物”,而是走进大众生活的“日常品”。
它背后的市场还在扩大,玩法还在创新,而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更会持续推动这个行业生长。
或许未来某一天,我们身边会出现更多“迷你好物”,而这场“玩具变小”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俗话说,谁掌握了年轻人就掌握了未来,未来确实是在年轻人的手中。所以当有文具巨头盯上小玩具的时候,倒也不是令人过于意外。
只不过,当我们赚钱的时候,也不能要时刻注意孩子未来的发展,不能让玩具影响孩子的学习。
来源:科技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