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闹洞房是传统,古代是怎么进行的,和今天究竟有什么区别?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18:20 1

摘要:那么,闹洞房真的是从古至今的传统吗,古代人是怎么闹洞房的,和现在的闹洞房又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婚礼环节,看看它背后的故事。

结婚当天,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吃完喜宴后,总少不了一场热闹的闹洞房,有人说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有人觉得这是低俗的陋习。

那么,闹洞房真的是从古至今的传统吗,古代人是怎么闹洞房的,和现在的闹洞房又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婚礼环节,看看它背后的故事。

说起闹洞房,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就是为了热闹吗”,但其实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闹洞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这么算下来,咱们中国人已经闹了近两千年了。

闹洞房在古代还有个更文雅的名字,叫闹新房,这习俗之所以能流传这么久,跟古人的一些迷信观念有关,据说,新婚之夜会有五鬼闹房,这些不速之客会给新人带来不幸。

所以古人就想了个办法,既然鬼要来闹,那我们人先闹起来,把这些鬼吓跑,这么一想,闹洞房还真有点驱邪避凶的意思在里面。

从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来看,这事儿还挺有道理的,古人认为女性属阴,男性属阳,结婚是阴阳交合的大事,闹洞房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新郎壮胆,增加周围的阳气。

古人有句话叫动为阳,静为阴,意思是越热闹、越动静大,阳气就越足,当我们活动起来的时候,身体会发热、会出汗、心跳会加快,这些在古人看来都是阳气的表现。

所以闹得越欢,阳气越足,那些不吉利的阴气就会被赶跑,除了这些迷信因素,闹洞房还有个很实际的作用。

要知道,在古代,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人在结婚前可能都没见过几面,更别提什么恋爱了,结婚当天,两个几乎陌生的人要开始同床共枕。

所以闹洞房其实也是帮新人打破尴尬的一种方式,在亲朋好友的起哄和玩笑中,新人的羞涩慢慢被打破,关系也能更融洽一些。

另外闹洞房还有个社交功能,就是促进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互动,在那个没有社交媒体的年代,这种面对面的互动显得尤为珍贵。

不过话说回来,古代的闹洞房和现在的闹洞房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古人是怎么闹的,他们会像现在有些地方那样过分吗,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古今闹洞房的区别。

古代的闹洞房,可不是简单地在新房里起哄那么简单,而是有一整套流程的,从迎亲开始,就已经有了闹的元素,比如说催妆这个环节,就是古代闹洞房的前奏。

新郎带着亲友到新娘家迎亲,到了门口就开始喊:“新娘子快出来”,而新娘这时候还在里面慢悠悠地化妆,故意拖延时间,这种欲擒故纵的小情趣,在古代可是很常见的。

在唐朝,催妆还有专门的催妆诗,新郎或者司仪会唱诗催促新娘,内容多是赞美新娘美貌、新郎才情,还有祝福两人百年好合的话。

唐代诗人陆畅就曾为云安公主的婚礼写过一首催妆诗:云安公主贵,出嫁五侯家,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言归正传,除此之外迎亲路上还有个障车的习俗,就是路人拦住婚车索要财物,这习俗的本意是借喜事讨彩头,增添热闹气氛。

但后来就变味了,有些地方索要的财物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了聘礼的数目,唐朝时就有官员上书批评这种行为,唐睿宗还专门下令禁止。

不过这习俗还是流传下来了,演变成了现在的堵婚车,只是要的东西变成了红包和烟酒。

好不容易到了男方家,还有一系列讲究,古时候新娘下车后脚不能踩地,要铺毡席或布袋,这是为了避免冲撞地煞神。

新郎家门外还会搭一个青庐,就是用青色帷幔搭的临时房子,新人在里面行礼,还有坐马鞍、撒帐等习俗,都挺有意思的。

其实古代真正的闹洞房叫弄新妇,说白了就是戏弄新娘,清代《清稗类钞》记载,闹房时会评新娘头足,还会用新娘的脂粉涂他人的脸。

相比之下,现代的闹洞房就文明多了,主要以游戏互动为主,比如五子登科,新人用嘴叼红绳点燃火柴,考验默契度,还有爱心杯,新人共饮对扣杯中的酒,寓意心心相印。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些地方闹得太过分,调戏伴娘新娘、侮辱新郎,甚至让长辈出丑,有些人借闹婚之名揩油占便宜,这就完全违背了闹洞房的初衷。

我觉得,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闹洞房的本质应该是增添喜庆、促进感情,那些低俗、过分的行为,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应该被摒弃。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婚礼习俗也在不断演变,现在的闹洞房更加注重礼仪和分寸,以游戏互动为主,避免过分行为。

而且现代婚礼形式也更加多元化了,西式婚礼和中式婚礼并存,有些人甚至会举办主题婚礼,比如复古风、动漫风等,不管什么形式,核心都是表达对爱情的庆祝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有些传统习俗也在现代得到了保留和改良,比如撒帐习俗演变为在床上撒花生、桂圆等,寓意早生贵子,原本粗俗的闹洞房变成了温馨的游戏互动。

就连婚礼上的红色元素,也有了科学解释——人看到红色后会分泌让人愉悦的激素,不过有些雅致的传统,如催妆诗,却没能传至今日,挺可惜的。

我觉得,婚礼习俗的演变其实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从古代的父母之命到现代的自由恋爱,从注重形式到注重感受,这些变化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未来的婚礼习俗可能会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个性化表达,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说到底,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闹洞房的本质都应该是增添喜庆、促进感情,那些低俗、过分的行为,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应该被淘汰。

来源:娱签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