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方程豹品牌市场表现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9月单月销量达24,121辆,首次突破2万辆大关,实现同比暴涨344.8%、环比增长48.3%,累计交付量攀升至17.7万辆。这一成绩标志着品牌已进入规模化增长阶段,连续四个月销量破万,2025年1-9月累计销量数据
方程豹品牌市场表现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9月单月销量达24,121辆,首次突破2万辆大关,实现同比暴涨344.8%、环比增长48.3%,累计交付量攀升至17.7万辆。这一成绩标志着品牌已进入规模化增长阶段,连续四个月销量破万,2025年1-9月累计销量数据表现亮眼,品牌平均成交价超30万元,凸显高端市场认可度4。
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新产品矩阵的强势拉动。钛7车型成为销量增长核心引擎,自2025年9月10日开启售卖后,市场需求迅速释放,国庆假期新增订单达1.4万台,等车周期延长至2个月以上56。终端数据显示,钛7订单转化率高达78%,单日交付量达800台,并在32省市同步推进交付,展现出极强的市场穿透力7。某一线销售门店数据显示,9月10日至25日期间已产生42个大定订单,日均新增7-8个订单,产能爬坡阶段提车周期需4-8周,部分配色排期至11月中旬8。
消费者结构变化为市场扩容提供关键支撑。家庭用户占比显著提升,钛7车型以“硬派造型+城市舒适”定位精准切入年轻家庭市场,购买人群多从油车或新势力车型(如问界M7、理想L6)转换,注重外观、内饰豪华感及价格优势89。同时,女性车主占比达28%,打破新能源硬派越野市场传统男性用户主导格局,形成“阴盛阳衰”的独特现象,用户年龄跨度覆盖60后至年轻群体,显示产品受众的广泛包容性10。
市场环境层面,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增长为品牌提供广阔空间。中汽协预测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将达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其中农村市场电动化替代空间巨大,2025年下乡销量有望突破400万辆1112。硬派越野细分市场表现尤为突出,西部证券预测2025年该市场销量将同比增长103%,规模突破190万辆,方程豹凭借差异化产品布局已占据37%市场份额,为月销3万辆目标奠定坚实基础13。
核心增长指标
9月销量:24,121辆(同比+344.8%,环比+48.3%)钛7订单:国庆假期新增1.4万台,转化率78%用户结构:女性车主占比28%,家庭用户成为主力市场地位:硬派越野细分市场份额37%,新能源车型销量前十占主导
方程豹郑州基地作为核心生产枢纽,规划年产能达100万辆,其中一期40万辆已投产,二期60万辆项目已开工,2025年力争实现全市新能源汽车产能超100万辆。该基地占地超16000亩,涵盖四大造车工艺及研发试车场,现有员工2万余人并持续扩充,为产能释放提供基础保障。
当前产能释放呈现阶梯式特征:钛3车型经产能爬坡后交付周期显著缩短,目前交付情况良好820;钛7作为销量增长主力,9月销量8128辆(产能爬坡期),预计10月实现万辆级销量,11月后产能将进一步充足,目标贡献1.5万辆月销521。不过,钛7交付周期仍需4-8周,部分配色(如青峦翠、霜雾灰)或延迟至11月中旬,显示产能爬坡仍存阶段性瓶颈821。
供应链稳定性对产能释放构成关键影响:电池方面,比亚迪2025年电池产能预计670GWh,缺口不少于390GWh22;零部件供应(如关键零部件延迟)曾导致钛3后驱版交付延迟,当前虽通过优化铁路物流(运输效率提升60%)缓解,但需持续关注核心部件配套能力。此外,渠道扩张(2025年6月开放加盟)将刺激产能需求,需同步推进产线排期与质量检测协同16。
核心结论:郑州基地100万辆年产能规划为3万辆月销目标提供基础,但需突破钛7产能爬坡(当前8128辆→目标1.5万辆)、电池等供应链瓶颈,若后续产能释放按计划推进(10-11月钛7产能充足),叠加物流与渠道优化,目标具备可行性。
方程豹已构建“豹系列+钛系列”双轨产品矩阵,形成“高端智能越野+主流城市全能”的差异化布局,实现对13-50万元市场的全覆盖。豹系列以豹5、豹8为核心,专注硬派越野市场:豹5基于DMO平台打造,搭载1.5T插混系统(综合功率505kW、扭矩760N·m),4.8秒破百,CLTC纯电续航125km、综合续航1200km,标配两把机械锁及云辇P智能液压悬架,售价23.98-30.98万元,精准卡位25-30万元越野主力市场2324;豹8进一步上探高端,系统综合功率550kW,配备华为乾崑智驾ADS 3.0系统,售价39.58-42.38万元,填补40万元级智能越野空白2526。
钛系列聚焦城市市场,钛3以13.38-19.38万元起售价切入主流,首创“1机3舱”配置(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151L前舱+生态座舱),CLTC纯电续航最高501km,主打年轻用户科技潮玩需求2728;钛7定位中大型大五座SUV,车身长4980mm、轴距2950mm,优于坦克300(2750mm)的空间表现,搭载新一代DM技术实现4.5秒破百、1300km+综合续航,售价17.98-21.98万元,较理想L7低5-8万元,以“越级配置”打破城市SUV同质化竞争928。
核心竞争力:通过DMO混动平台、云辇智能悬架、灵鸢无人机系统等技术下放,方程豹实现“越野性能+城市舒适+智能科技”的三重突破。豹5以“可城可野”属性巩固越野市场,钛7、钛3则以空间、续航、性价比优势开拓城市增量,形成20-50万元市场的立体化竞争壁垒。
对比竞品,方程豹产品矩阵兼具技术独特性与价格竞争力:硬派领域,豹5以“4.8秒破百+7.6L亏电油耗”碾压传统燃油越野车;城市市场,钛7凭借2950mm轴距、1300km续航及L2+智驾,较同价位城市SUV实现“空间越级+能耗领先”,为月销3万辆目标奠定产品基础2428。
2025 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全免政策(每辆乘用车免税额最高 3 万元)为方程豹带来直接成本优势,以 30 万元车型为例,消费者可节省约 2.65 万元购车税款,显著降低决策门槛3031。叠加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 2 万元)及地方配套政策,进一步放大价格竞争力,政策组合拳预计推动 2025 年汽车需求增长 300 万辆1132。
政策红利释放节奏已显现成效:2025 年 1-8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962 万辆,同比增长 36.7%,占汽车总销量的 45.53。而 2026 年购置税减半征收(每辆减税额不超过 1.5 万元)的退坡预期,可能触发四季度约 50 万辆提前消费需求,国庆假期订单激增现象已验证政策拉动效应1132。
市场驱动层面,技术平权与场景融合成为核心动力:方程豹通过电驱技术将硬派 SUV 油耗降至 8.5L/100km,同时实现 4.8 秒零百加速,解决“性能与节能矛盾”;“豹式掉头”“云辇 - P 悬架”等技术将小众越野需求转化为大众潮流3435。叠加 5 年使用成本较燃油车低 3 万元、3 年保值率达 75%、充电桩突破 1000 万台(车桩比 2:1)等优势,形成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3131。
关键支撑数据:政策对 2025 年新能源车销量驱动贡献率超 40%,方程豹插混车型(豹 5、钛 7 等)均满足纯电续航≥100 公里的技术要求,可持续享受减免红利,为月销 3 万辆目标提供政策保障与市场基础。
方程豹冲击月销 3 万辆目标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多重内生风险。在新能源硬派越野市场,比亚迪(方程豹 + 仰望)以 37% 份额位居第二,仅次于长城13,但“坦豹大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长城通过价格战(如坦克 500 Hi4 - Z 比豹 8 便宜 2 万元)、场景化攻击(发布《越野场景分级白皮书》将方程豹归类为“泛越野”)及技术针对性改进(推出电池散热效率提升 30% 的“沙漠之王”特调版)构建竞争壁垒,其 300 多家越野俱乐部合作与 318 川藏线保障体系也形成差异化优势37。
细分市场竞争呈现分化:钛 3 在 15 万级纯电硬派 SUV 暂无直接竞品,但豹 5 需直面坦克 300(8 月销量 3858 辆)、路虎卫士等传统越野车型3839;钛 7 则遭遇奇瑞捷途旅行者(上市 20 个月销量破 31 万辆)、哈弗猛龙等“泛越野”车型围剿40。2025 年 8 月豹 5 销量 4892 辆,虽领先坦克 300 新能源(2503 辆),但距离爆款仍有差距38。
潜在风险构成三重挑战:交付能力风险最为突出,钛 3 曾因订单超预期导致交付延迟,钛 7 当前交付周期长达 4 - 8 周,可能削弱用户转化;技术认知与政策风险叠加,增程技术因缺少直驱模式效率降低 3% - 5%,市场接受度存疑,且 2026 年购置税政策调整后,价格敏感型产品钛 3 或面临需求抑制2131;竞争维度持续扩展,硬派方盒子市场将迎来奇瑞捷途纵横 G700(水陆两栖功能)、上汽 MG CyberX(半固态电池)等新入局者,进一步挤压生存空间42。
核心风险提示:长城在越野圈层运营的先发优势(如“坦克越野 APP”整合服务)与方程豹电动越野可靠性质疑(电机低速蠕行易过热)形成鲜明对比,需通过加速产能爬坡与技术场景化验证破局37。
应对策略需聚焦三方面:一是优化西安工厂生产线,将钛系列交付周期压缩至 4 周内;二是强化增程技术场景化传播,突出“成本仅增 1000 元但体验更优”的核心卖点21;三是借力比亚迪集团渠道,在东北、西北等新能源渗透率滞后区域布局“体验 + 服务”双中心,缓解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问题43。
方程豹月销 3 万辆目标具备“谨慎乐观”的可行性,其实现需依托“短期爆款放量+中期产品补位”的双轮驱动路径。短期来看,钛 7 作为 20 万元级主力车型,目标月销 5000 - 15000 辆,10 - 11 月产能进入充足期后将成为核心增量;钛 3 产能持续释放缩短交付周期,叠加豹 5 稳定基盘,三者形成销量合力2023。中期需 2026 年推出轿车系列,拓展都市市场以覆盖更广泛需求2129。综合郑州基地一期 40 万辆、二期 60 万辆产能规划,2026 年一季度有望冲击月销 3 万辆目标1844。
需重点应对两大核心挑战:一是产能瓶颈,需加速郑州基地产能爬坡以匹配市场需求;二是竞品分流风险,需通过 DMO 2.0 技术迭代、华为智驾整合等强化差异化1039。建议执行三方面策略: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产能稳定性,深化“高性能+智能化”产品路线(如灵鸢无人机系统、云辇 - P 升级),并利用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窗口期刺激需求。
来源:博学多才的生活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