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充分发挥四川盆地的经济潜力,必须要重新调整川渝的区划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0 00:33 1

摘要: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四川盆地虽然是西部地区,但却相对靠中间。其北为大西北,西为青藏高原、南为云贵高原,东为华中地区,距离边界线还有较远的距离,因而在国内物流运转中依然算是辐辏之地,尤其是从大西北到云贵和两广的交通线路必须经过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部地区地理条件最好的地区。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四川盆地虽然是西部地区,但却相对靠中间。其北为大西北,西为青藏高原、南为云贵高原,东为华中地区,距离边界线还有较远的距离,因而在国内物流运转中依然算是辐辏之地,尤其是从大西北到云贵和两广的交通线路必须经过四川盆地。

第二,四川盆地地形平坦,可谓天府之国。四川盆地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大概3万平方公里,其他大部分是丘陵地带。海拔250米~750米的地区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从数据上来看,四川盆地平原并不多,但其实盆地内的大部分城市都有大片平地。

第三,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放眼整个西部,能够能够如此大的较为平坦的地区只有内蒙古、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而这些地方都是干旱少雨的地方,盆地内部到处是沙漠戈壁,自然条件无法和四川盆地相提并论。四川盆地不仅降水丰富,还有多条河流汇集如此,比如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沱江、乌江、赤水河等,可谓“百川汇流”,水资源十分丰富。

第四,交通条件优越。四川盆地地处长江航运的起点,长江上游的多条支流都具有通航的条件。西部地区除了广西,还有哪里拥有如此好的航运条件?云南贵州河流众多,但海拔高,航运价值小;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有河流就不错了。四川盆地的重庆、万州、涪陵、宜宾、合川、泸州、乐山等都拥有绝佳的航运条件,也因为航运而崛起。

因为四川盆地有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四川盆地自古以来就成了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例如唐朝时期,全国最繁荣的两座城市,一座是扬州,另一座是成都。现在的四川盆地,拥有成都、重庆两座全国十强城市,是西部的经济重心。但实际上,四川盆地的地理优势、经济潜力还没有得以完全的释放。因为整个四川盆地地理条件优越的城市很多,但是能够发展好的却只有两座城市,这是远远不够的。

四川,一直坚持的是成都独大的政策,全省的资源都集中于成都,导致其他城市发展十分滞后。宜宾、泸州、南充、广元、绵阳等城市的地形条件、水运条件都远远超过遵义等城市,但经济却比不过遵义,这说明四川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而重庆也好不到哪里去。重庆是直辖市,以前的黔江、万州、涪陵通通被拆散,形成了“二八经济”,也就是80%的经济规模集中在重庆主城区,导致万州、涪陵未能发展为大城市,沦为了县城。

因此,想要解决四川盆地出现的问题,那就必须要重新调整四川的行政区划。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邓公就已经意识到了四川的问题,那就是面积太大。一般来说,面积大的一级行政区划都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例如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但四川位于内地,面积竟然达到了惊人的57万平方公里,1996年的人口就突破了1亿。

整个四川有23个地级市和221个县,行政效率非常低下,有“开会坐不满、文件传不完”的说法。历史上,针对这样的面积太大,人口太多的省区,基本都要进行拆分,例如清朝将江南省拆分为江苏和安徽,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改革开放后,为了加速四川盆地的发展,邓公提出了将四川一分为二的想法。

最初的想法是在四川东部建一个三峡省,其出发点也是为了安置三峡移民,其范围主要涉及万县、黔江、涪陵、宜昌、恩施等地区,一共30个县,总面积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60万(1985年)。但由于三峡一带经济薄弱,最终方案被否定。

到1994年年底,三峡工程开始开工,国家又开始研讨拆分四川的可能。此次讨论是秘密讨论,主要议题涉及重庆直辖,并兼顾三峡问题。1995年,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和省长肖秧联名中央写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四川是历史上由四川、西康两省和重庆市合并而成,大体相当于日本的人口,面积人口过于庞大,过于复杂,因而建议一分为二,如此四川可以支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而重庆可以带动三峡地区发展。

最终,1997年重庆不仅实现了直辖,而且还从四川分来了黔江、万县和涪陵三市。四川为了支持三峡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一次性给了三个分出去的城市各给了2000万元的费用,人们称之为“嫁妆”。重庆直辖后,的确带领三峡库区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这一点不可否认。

不过,川渝分家并未完全解决四川面积太大的问题。分家之后,四川还有48万平方公里土地,现在人口为9000多万。有22个地级市,183个县区。大家的发展非常不平衡。四川东部的广安、南充、达州、巴中四座城市和重庆经济联系比较密切,受到成都的辐射相对较少。南部的宜宾、泸州等城市,作用长江优良港口,却不受重视,经济发展也十分滞后。

最佳的方案,就是继续拆分四川。四川的广安、南充、达州、巴中四市应该直接划给重庆,和重庆组成新的东川省,简称“巴”。从精简机构的角度考虑,可以拆掉广安、南充、达州、巴中的地级市,所有县市直接统辖于省,也就是省管县模式。为了避免地理位置好的县市沦落,还应该建设10个左右的副中心城市,例如涪陵、万州、合川、巴中、南充、广安、达州、巴中、江津等。副中心城市虽然无地级市的建制,但却可以享受地级市的政策支持。

宜宾、泸州、攀枝花、凉山州等,可以拆出,成立一个南川省,省会设置在宜宾。宜宾是四川盆地地理位置最好的城市之一,位于长江和民间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四川盆地物流外运的大港口。由于成贵高铁、渝昆高铁的建设,宜宾也成为了西南地区的高铁枢纽中心之一。但由于强省会等原因,宜宾的地理优势并未得以发展。南川省建立后,宜宾可以利用南川的资源迅速崛起,成为了成都、重庆之外的第三城,如此就成为了稳定的“西三角”经济圈。而整个南川省的经济则以长江为中心,大力发展航运,建设工业城市。考虑到昭通部分县距离昆明太远,可以将昭通部分县划到南川省。

四川西部的甘孜、阿坝等地区,则可以拆分出去,和西藏东部的地区组成为西康省,简称“康”,省会康定,主要任务是建设中国的水电基地。西康省将成为保护边疆的前线,是收复藏南的前沿阵地。在清朝,由于康区存在大量的土司,所以并没有建省的条件。到清末,川边康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建省的议程已经提出。到民国时期最终设立西康省。西康省的设置,可以“守康境,卫四川,援西藏,一举而三善备”。新中国建立后,基本恢复清朝的行政区划版图,于是西康省就被撤销了。如果现在重新设立西康省,则有利于减少成都方面的负担,让成都还好发展平原地带。

以前的西康康图

经过一番拆分后,四川还剩下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广元、遂宁、资阳、雅安等城市,四川早已名不副实,于是改为西川省,简称“蜀”。早在唐朝就有西川道之名,改名西川符合历史和地理原则。这些城市基本在成都平原上,地理条件好,地理位置由于,相互之间也非常近,适合建设“大成都都市圈”。

如此,过去的“大四川”就拆分为东川、西川、南川三部分,还有一个北川(今天的汉中谷地),加起来正好四川。四川(川峡四路)在唐宋只是一个地理概念,类似于今天的“山河四省”“东北三省”,在元朝在正式变成了一个省,但面积基本在四川盆地一带。明清时期,四川省的面积才迅速扩张了起来。如果四川拆分,那相当于又回到了过去的格局,对于地方发展还是非常有利的。

来源:北斗维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