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光还没把天安门广场的地砖完全染透时,我已经攥着那面叠得方方正正的小国旗站在了人群里。风是凉的,可指尖却在发烫——今天不是普通的日子,是我们等着盼着,要一起见证历史的时刻。
晨光还没把天安门广场的地砖完全染透时,我已经攥着那面叠得方方正正的小国旗站在了人群里。风是凉的,可指尖却在发烫——今天不是普通的日子,是我们等着盼着,要一起见证历史的时刻。
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却出奇地安静。偶尔能听到身边老人轻轻摩挲国旗边角的声响,能看到穿校服的孩子把脸贴在家长肩头,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前方的城楼。我踮起脚望过去,远处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晨雾里透着庄严,碑上的字迹像无声的誓言,提醒着我们此刻的相聚,是无数人用岁月和热血铺就的。
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城楼的檐角,广场上突然响起细碎的抽气声——仪仗队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了。不是杂乱的喧闹,是整齐划一的“踏、踏、踏”,每一步都像踩在所有人的心跳上。我赶紧掏出手机,却又突然停住——比起镜头里的画面,我更想把眼前的一切刻进心里:战士们笔挺的脊梁,帽檐下坚毅的眼神,还有那面随着步伐展开的五星红旗,红得那样鲜亮,那样有力量。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国歌的第一个音符响起时,我几乎是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跟着人群一起放声歌唱。身边的老人声音有些沙哑,却唱得格外用力;孩子的声音带着奶气,却一字一句不含糊。风把歌声裹在一起,飘向广场的每一个角落,也飘进我的眼眶——原来“庄严”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词,是千万人站在一起,心跳同频,呼吸共振;是看着国旗缓缓升起时,心里涌起的那句“这就是我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的时代”。
仪式结束后,人群慢慢散开,可好多人还站在原地,举着国旗不肯走。我看到一对夫妻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让孩子的小手轻轻碰了碰国旗,爸爸轻声说:“宝宝,记住今天,我们和祖国一起,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时刻。”旁边的大学生们举着相机合影,镜头里的笑容又亮又暖,有人喊着“此生无悔入华夏”,声音里满是骄傲。
走在回家的路上,风里好像还带着国歌的余韵。我把小国旗插在背包上,每走一步,它就轻轻晃一下。我想起小时候课本里写的“历史”,总觉得那是很远的故事,可今天才明白,历史从来不是过去的尘埃——它是我们此刻站在广场上的每一个脚印,是我们唱国歌时落下的每一滴热泪,是我们看着国旗升起时,心里那份永远不会褪色的信仰。
晚上坐在书桌前,我把今天的车票、国旗的边角都夹进了日记本里。窗外的路灯亮着,远处的高楼也闪烁着灯火,一派安宁祥和。我写下今天的感受,笔尖好像也带着温度:原来“见证伟大”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参与里,在我们对祖国的热爱里,在我们一起走向更好未来的每一步里。
往后的日子里,每当我想起今天,想起广场上那片红色的海洋,想起千万人一起唱响的国歌,我就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土地,永远有力量;我们心中的信仰,永远有方向。而今天这个庄严的时刻,会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提醒我永远记得——我与祖国,共赴荣光,共写历史。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