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 06 副驾先冒烟,七车烧毁到底谁担责?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8 01:14 1

摘要:一辆才开了一个半月的阿维塔 06,就那么安安静静停在停车场里,突然就冒起烟来了,而且还是副驾驶那个位置先出的问题,等车主手机 APP 上跳出76.4℃那个刺眼的数字时,火苗早就已经按不住了。

一辆才开了一个半月的阿维塔 06,就那么安安静静停在停车场里,突然就冒起烟来了,而且还是副驾驶那个位置先出的问题,等车主手机 APP 上跳出 76.4℃那个刺眼的数字时,火苗早就已经按不住了。

这可不是什么开了好几年的老旧车,是今年 8 月 28 号才刚提的新车,统共算下来也就跑了 1066 公里,连第一次保养都还没做呢。

它烧起来的速度比人反应过来的速度还快,从刚开始冒烟到熊熊烈焰把整个车身都吞没,前后也就三分钟的功夫,那火舌还窜到旁边并排停着的奥迪、宝马、马自达、埃安上,一口气就把七辆车都给烧了。

正好赶上国庆假期,东壁村码头的停车场里挤满了游客开来的车,结果被烧毁的那些,几乎全是外地游客的东西,这场火最后只留下一堆烧得焦黑的铁壳和满鼻子的焦糊味,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没造成人员伤亡

其实在起火之前,车主的 APP 上就已经显示车内温度达到 76.4℃了,要知道这个数字,就算是夏天车子被太阳暴晒一整天,那温度都算特别吓人的。

车主后来在社交平台上说,他们当时刚从海上回来,人还在百米开外呢,就想着遥控打开车里的空调,一开始 APP 上显示的是 54℃,结果没走几步路,就看见车里已经开始冒烟了

这辆车当时没在充电,是副驾驶那个座位先冒的烟 —— 这跟一般电动车因为底盘电池出问题引发的火情,根本就不一样。

在之前发的视频里,车主还补了一句,说厂家联系她之后,她就马上把视频下架了,至于后续怎么样,厂家只说了句 “会妥善处理”。

其实纯电动车自燃的事,这几年也没少听说,但这次的情况特别特殊,主要是两点:一是这车新得太离谱了,才开一个半月、跑了 1066 公里,差不多就等于是刚开出门没多远就出事儿了;二是火势波及的范围太广,八辆车排成一排被烧毁的样子,看着就跟灾难片里的场景似的。

从法律上来说,《民法典》里第一千二百零二条写得明明白白:要是因为产品本身有缺陷,导致别人受到损害,那生产这个产品的厂家必须承担侵权责任。之前安徽马鞍山有个小区,就发生过一起电动车自燃致人死亡的案子,最后法院判车企承担八成的责任,赔偿了 186 万。

当然如果是因为车主有不正当驾驶或是车内放置易燃物导致起火,那最后的责任可能就和车企无关了。

但是现实里,责任认定这事儿总拖着特别慢,消防那边发的通报也只说 “起火原因还在调查中”,阿维塔官方的回应也一直停留在 “电池符合国家标准,具体情况正在核实”,至于那些被波及到的七位车主,就只能干等着

其实汽车行业里也有正面的例子。就比如别克,他们有个 “自燃即赔新车” 的政策,里面写得很清楚:只要经过鉴定,确认自燃是因为三电系统有缺陷导致的,就会在 72 小时内给车主换一辆新车,而且还会承担第三方的财产损失。

蔚来在 2019 年的时候,就因为车子模组线束有隐患,主动召回了 4803 辆 ES8 车型,虽说这么做成本肯定不低,但至少人家没回避问题;可再看看特斯拉,早年遇到车子自燃的情况,还一度把责任推给电池供应商,当时发的声明也被大家批评说 “太傲慢”。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背后,其实是企业在短期声誉和长远信任之间做的权衡。

要是当时车内 76.4℃那个异常数据,能提前触发车企的预警系统,要是预警系统能在识别到车内高温时强制干预一下,说不定火势就不会蔓延到第八辆车了。

清华大学的冯旭宁教授就指出了一个行业盲区:电池在发生热失控前的 10 到 15 分钟里,会释放出氟化氢的异味,而且温控数据也会出现异常波动,可现在八成以上的车型,都没跟用户普及过这些预警征兆

这就好比家里煤气泄漏了,却没装报警器一样,用户非得等到闻见烟味了,才知道出了大祸事。

宁德这次的火灾,烧出来的可不光是八辆车的损失,也可能暴露了整个电动车行业在 “使用安全全链条” 上有些缺失。

明年马上就要实施的新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会把 “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 列为强制标准,可问题是,在这个法规正式落地之前,已经买了车的用户该怎么办呢?

车企现在该做的,除了把这一辆车起火的原因查清楚之外,也得提升售后的服务措施,给所有用户买个放心。毕竟法律能判定清楚谁该担责任,可失去的信任,却不是法律能修复好的。

来源:英雄的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