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泡皱的手”还在滴水,手机先弹出一条推送:伶俐镇水位又降了3厘米。
“泡皱的手”还在滴水,手机先弹出一条推送:伶俐镇水位又降了3厘米。
别急着感动,那3厘米不是老天爷心软,是50个指甲盖大的传感器在江底24小时骂街,把数据甩给指挥部,比老派人肉报汛快半小时。
半小时啥概念?
沙袋能再垒三层,小孩能多睡二十分钟安稳觉。
有人拍到凌晨三点的伶俐大桥,桥灯像一排没关的冰箱门,照出底下两群人:左边是穿迷彩的,右边是穿美团黄马甲的。
迷彩扛沙包,黄马甲扛盒饭,中间隔着一条水沟,却共用同一副嗓子吼:“快!
那边管涌!
”
别以为黄马甲只是送外卖。
他们这次拉来380吨货,最抢手的是2.4万份自热米饭,撕开水袋三分钟冒热气,比老坛酸菜面还快。
安置点的娃把加热包当玩具,“呲”一声,白雾蹦起,吓得隔壁狗叫半天——那大概是他们洪水记忆里唯一带笑声的片段。
更离谱的是水上机器人,长得像玩具快艇,却能拖两个成年人。
志愿者小陆第一次遥控它下水,手抖得跟蹦迪一样,结果机器“嗖”地冲出去,把假人精准送到岸边,围观大爷鼓掌:“这玩意儿比娃孝顺!
”
可科技再亮,也抵不过一双泡发了的手。
伶俐村口,老李徒手抠了六小时排水沟,指甲缝全是黑泥,手机指纹解锁都报废。
他说得轻描淡写:“机器是别人的,手是自己的。
”一句话把旁边95后志愿者怼得眼眶发红,默默把无人机航拍镜头对准那双手——视频发抖音,半天冲上百万播放,评论区最高赞是“看哭了,这才是人肉5G”。
别只刷眼泪,数据也得跟上。
目前伶俐镇23公里水毁路段已抢通85%,217套过渡板房排在小学操场,像乐高急就章。
最忙的不是施工队,是搞房屋鉴定的工程师,一天爬30户,膝盖磨成砂纸。
他们偷偷在微信群吐槽:“有些房子看着像披萨,一掰就裂,可主人非要回去拿存折,拦都拦不住。
”
对联也换了新段子。
有人把“传感器”写进上联,看着像硬广,却没人嫌突兀——因为大家真听见了夜里那声“滴——”,比敲锣打嗓门还安心。
横批“智守邕江”四个字,被小学生用蜡笔涂成彩虹色,挂在安置点门口,风一吹,哗啦啦响,像给洪水听的前奏:你再来,我们还在。
所以别只转发“感动”,记得把那张“泡皱的手”和“水上机器人”一起发。
让点赞的人看见,老派血性和新派科技能在同一条江水里握手。
下一次水位上涨,他们或许就不会只刷“保佑”,而是点开链接,捐出十份自热米饭——那三分钟的蒸汽,才是洪水里最长的烟火。
来源:鞍山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