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特朗普对华软弱,美国鹰派急了?黄仁勋:阻止中国,不爱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9 16:05 1

摘要:近期,白宫频繁传出中美领导人可能在APEC期间会晤的消息,美国的对华鹰派们急了?担心特朗普会继续对华示弱。与此同时,英伟达CEO黄仁勋:阻止中国,不爱国。那么这些对华鹰派为何会担心特朗普对华软弱呢?

特朗普从上台后,多次释放信号想跟中方见面。

近期,白宫频繁传出中美领导人可能在APEC期间会晤的消息,美国的对华鹰派们急了?担心特朗普会继续对华示弱。与此同时,英伟达CEO黄仁勋:阻止中国,不爱国。那么这些对华鹰派为何会担心特朗普对华软弱呢?

彭博社在10月6日的报道里写得很直白,美国鹰派对特朗普不安,担心他对中国太软。尤其是看到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对华表态越来越模糊,一些强硬派干脆公开放话,说他“变了”。他们认为,特朗普正在淡化对华遏制战略,而重新让“商业利益主导政策”。

从这一点看,美国内部的博弈,已经不是“是否要遏制中国”,而是“遏制的方式要多狠、多快、多彻底”。

但问题是,鹰派越喊得凶,市场越不买账。科技巨头、制造业巨头甚至华尔街,都在暗地里推特朗普“务实一点”。因为一旦中美之间继续拉高对抗,首当其冲的不是中国企业,而是美国自己的利润表。这一点,特朗普当然心里有数。

中美第4轮贸易会谈后,特朗普允许TIKTOK继续运营。

而这些鹰派坐立不安的是,特朗普近一段时间的2个动作,一是特朗普允许TikTok继续在美运营;二是放宽对英伟达向中国出口部分AI芯片的限制。在鹰派看来,这两步就是“示弱信号”,但在特朗普看来,这不过是一次“重新谈判”的筹码。特朗普向来是个交易型政客,能谈到利益就谈,不能谈就加税。换句话说,他不在乎路线,只在乎结果。

但鹰派可不这么想,他们的逻辑是,只要中国科技有一点喘息空间,美国的优势就会被侵蚀。他们希望全面封锁,哪怕短期内牺牲经济利益,也要阻止中国在AI、半导体、量子计算这些核心技术上超越美国。

美国对华鹰派代表人物、前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马特·波廷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责特朗普政府“对华让步太多”。他说,这些年美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对华遏制框架,现在被内部“亲商派”一点点削弱,简直像是在“白给”。

然而,另一些声音却认为,这种“鹰派式打压”早就失效了,例如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一档播客节目中直接点名批评美国鹰派,称他们“戴着耻辱徽章”,甚至“不爱国”。理由很简单,阻止中国人才来美国,不仅阻碍了科技发展,还削弱了美国自身的创新能力。

黄仁勋批评美国对华鹰派阻止中国人才赴美。

黄仁勋说,中美在AI领域的差距,只是“纳秒级”,根本不是外界想的那种“碾压式领先”。他还讽刺美国某些政客连基本事实都搞不清楚,中国制造AI芯片的能力、生产效率和算法创新,都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强。他甚至直言,美国提高技术移民签证费、收紧政策,是“最愚蠢的事”,因为美国的强大正是建立在开放和吸纳全球人才的基础上。

实际上,这也不是黄仁勋第一次提醒美国,早在去年,他就说过一句颇具代表性的话:“如果没有中国的制造能力,美国连AI都跑不动。”这话不夸张。今天的英伟达能卖出一张H100芯片,就有上百家中国企业参与设计、封装、测试、制造,大白话就是,在AI产业链里,中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美国鹰派不愿承认,他们更希望用行政命令、制裁名单来“抽离中国”。可问题在于,这样的做法正在逼着中国加速自主研发。华为的回归、寒武纪的突破、百度和商汤的AI布局,已经让美国不少企业意识到,“封锁中国”这条路未必能走得远。

至于黄仁勋那句“阻止中国,不爱国”,这话其实戳中了美国政治的死穴,他们嘴上说“国家安全”,实际上常常是拿政治当借口,为国内利益集团服务。

2024年,中美贸易额约为6883亿美元。

黄仁勋敢说,是因为他比任何政客都清楚,美国科技的命脉离不开中国的市场、供应链和人才。过去2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高度一体化,美国做设计,中国做制造,台湾做代工,日本和韩国做材料设备。谁都离不开谁。现在鹰派要硬生生“切开”,不仅成本飙升,连竞争力都可能丧失。

他强调的“纳秒之差”,并不是夸张,而是一种现实。AI训练模型的差距,不是靠封锁能维持的。今天中国的算力中心建设速度、AI算法模型数量、人才储备,都在全球前列。美国如果继续政治化决策,反而会让差距缩小。

从更大格局看,中美竞争的走向,已经不可能回到“单边遏制”的老模式,贸易层面,美国还在加税。就在10月初,特朗普宣布对橱柜、浴室柜和软垫家具加征25%的全球关税,明年1月还要加到50%。这看起来像在“打击中国出口”,但事实是,美国家具进口市场中,中国和越南占六成。结果就是,美国消费者要为同样的商品多付几十甚至上百美元。

说白了,特朗普想通过加税逼中国谈判,拿回政治筹码。但现实是,中国的出口结构早已调整,欧洲、东南亚、中东市场都在增长,美国这点关税影响有限。最终吃亏的,是美国消费者和零售企业。

同样的逻辑也在AI领域上演。美国以为靠禁令就能限制中国的发展,但中国在芯片制造、算法创新、产业生态上的加速反而更快。这就是黄仁勋所说的“反作用力”。美国政客以为堵住门就安全了,结果发现自己被困在屋里。

在对华态度方面,特朗普现在进退两难。

可以预见,中美的竞争会进入一种“边打边谈边合作”的状态。该打的领域,比如关键技术、军事应用,美国一定不会松;但该谈的部分,比如贸易和气候合作,美国也不会放弃。因为完全脱钩,对双方都不现实,对世界经济更是灾难。

总之,中美的关系,其实已经进入“深度竞争”阶段。竞争不是零和,而是动态平衡。特朗普如果真想拿中美关系做政绩,就必须找到一个既能安抚鹰派、又能稳住企业界的中间路线。

这也是黄仁勋敢说那番话的原因。他知道,美国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中国崛起,而是美国自己在内部撕裂。鹰派盲目、政客短视、企业焦虑,这三种力量的交织,才是真正让美国陷入被动的根源。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晚年说的那句话,“在中美关系中,理智比意识形态更重要。”现实不会按鹰派的想象发展。科技的发展不会因为行政命令停下脚步,全球化的趋势也不会因为选举口号而倒退。

来源:诸葛小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