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炒作“中国高超音速武器”,如果是真的,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9 16:15 1

摘要:2021年夏天,中国那边安静地搞了个航天测试,结果英国《金融时报》10月16日突然爆料,说这是一枚能扛核弹头的高超音速导弹,先上轨道绕地球一圈,再钻回大气层砸向目标,速度快到美军反导系统都跟不上。

2021年夏天,中国那边安静地搞了个航天测试,结果英国《金融时报》10月16日突然爆料,说这是一枚能扛核弹头的高超音速导弹,先上轨道绕地球一圈,再钻回大气层砸向目标,速度快到美军反导系统都跟不上。

这消息一出,西方媒体像炸了锅,CNN、路透社纷纷跟进,标题一个个耸人听闻,搞得像世界末日要来了。

美国五角大楼的将军们直呼这事儿“非常接近斯普特尼克时刻”,意思是像当年苏联人上太空一样,让美国措手不及。

10月18日我国发言人赵立坚在记者会上直接说,这只是例行航天器试验,目的是验证可重复使用技术,好降低太空往返成本,让更多人能上天干活儿。

后来汪文斌又补刀,说英国媒体炒作的两次测试,其实还是航天器,不是导弹,美方老拿这事儿渲染威胁,却不提自己高超音速项目花了多少冤枉钱。

这高超音速武器不是传统导弹直来直去,而是滑翔体,速度超5马赫,能在轨道上兜圈子,轨迹像醉汉走路,雷达抓不住。

中国这测试据说用了长征火箭推上低轨,释放滑翔体绕地球一圈,没击中目标,但这能力本身就够吓人。

西方情报来源匿名爆料,说美军情报部门完全没预料到这招,拜登总统也公开表态,关切中国军事扩张。 ​

其实中国这技术根基在轨道航天器上,跟美国的X-37B挺像,都是可重复用的小型太空飞机,能上天转悠几个月再自己落地。

X-37B从2010年首飞,波音造的,靠火箭顶着上天,太阳能板一展开,能在轨飘一年多,测试材料耐辐射啥的。

到2024年,它第七次任务OTV-7从2023年12月起飞,Falcon Heavy推的,2025年3月才落地,累计飞行时间超8000天。 中国神龙起步晚,2020年9月首飞,类似X-37B,但更注重回收技术,2024年11月又有报道说它在轨释放小物体,搞得西方智库直挠头。

两者比起来,X-37B续航长,但神龙机动灵活,2024年1月VOA节目分析,它俩设计不同,神龙更侧重空天一体。

这事儿要是真,意味着啥?军事面,高超音速让传统防御过时了,美军宙斯盾系统再牛,面对轨道投放的滑翔体也得傻眼。

测试后,美国加紧追赶,2022年AUSA报告说中国测试20多次,美才几回。 到2024年3月,五角大楼分析师承认,中国在研发部署上领先美俄。 美国陆军LRHW“暗鹰”导弹2023年交付,2024年12月试射成功,但空军ARRW项目2025财年砍预算,实质上黄了。

海军CPS系统计划2025年在朱姆沃尔特舰上完工,可陆军第一支部队到2025年5月才拿货。 2025年8月9日,美国首次在澳大利亚部署高超导弹,意图威慑印太,但专家说这是印太战略一环,实际落后中国DF-17。

中国DF-17中程导弹2019年阅兵亮相,滑翔头机动强,2024年末又推GDF-600,载荷1200公斤,能带子弹药,速度每秒两英里。 全球火力指数2025版显示,中国造船能力是美232倍,这制造业底子让高超项目推进顺溜。

美媒还热议,中美天平倾斜,中国五代机和高超双领先。 俄罗斯也玩高超,但2024年普京吹的“先锋”导弹,实际部署慢,中国库藏最全。

过去美苏争,美领先太空,现在中国跟上,全球军备虽紧,但也推技术民用化。航天成本降,火星探测、月球采样常态化,谁受益?全人类。

这局面,中国不慌,世界太空门越开越大。

美媒关注中国高超音速武器发展 中美军事天平倾斜引发热议 中华网

来源:斋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