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宗馥莉被带走调查了”——最近几天,这条消息在社交平台传得有鼻子有眼,连“涉及经济问题”“已被控制”的细节都编得活灵活现。就在网友追问“国民饮料巨头要变天”时,娃哈哈董事会直接站出来打脸:“纯属无稽之谈,宗总正常参与运营”。
“宗馥莉被带走调查了”——最近几天,这条消息在社交平台传得有鼻子有眼,连“涉及经济问题”“已被控制”的细节都编得活灵活现。就在网友追问“国民饮料巨头要变天”时,娃哈哈董事会直接站出来打脸:“纯属无稽之谈,宗总正常参与运营”。
虽说谣言被火速否认,但能从匿名帖子发酵成全网热议,绝非空穴来风。毕竟自2024年2月宗庆后因病去世后,娃哈哈就没断过风波,而宗馥莉这一年多的“铁血操作”,早已把自己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传闻到底怎么来的?宗馥莉到底干了些啥?娃哈哈内部早已乱成一锅粥?咱们掰开揉碎了说。
谣言从哪来?三点戳破传播套路
要搞懂这事儿,得先追根溯源。这场闹剧的起点,不过是某社交平台的一条匿名爆料,模糊提了句“娃哈哈高层被查”,结果被好事者添油加醋,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宗馥莉。但偏偏就是这样一条没实据、没信源、没通报的消息,能迅速刷屏,核心藏着三个传播密码。
最关键的“导火索”,是宗馥莉的核心下属被查了。2025年10月,杭州市上城区纪委对宏胜饮料集团生产中心总监严学峰立案审查,这人在近190家娃哈哈关联公司里当监事,2007年就跟着宗馥莉干,是她执掌宏胜和娃哈哈后的核心臂膀,连桶装水业务转移这种关键操作都由他主导。下属出事儿,上级自然容易被牵连猜测,杭州坊间的风声顺着网络一扩散,就成了“宗馥莉被带走”的版本。更敏感的是,2025年4月起,娃哈哈经销商的货款都被要求打到严学峰任法人的迅尔城通公司,而这家公司是宏胜100%控股的,这层利益关联让猜测更有了发酵空间。
其次,娃哈哈的“国民度”给谣言铺了路。从AD钙奶到营养快线,几乎没人没喝过娃哈哈的产品,这家企业自带流量体质。而宗馥莉作为“饮料大王”的继承人,2024年8月正式接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时就自带话题,人事调整、战略改革每一步都被盯着看。这种高关注度,让谣言一出生就有了传播的土壤。
更迷惑人的是谣言的“包装术”。传播消息的账号特意用“内部人士透露”“知情人爆料”背书,甚至编造了“具体时间”“涉及金额”等细节。对不少人来说,“细节越具体越可信”,加上网络传播本就容易情绪化,谣言自然能绕过理性判断,一路疯传。
不过谣言终究站不住脚。且不说官方没通报,传闻发酵时,宗馥莉刚在10月初“消失两个月后回归”,还公开参与企业运营事务。但大家之所以愿意信,本质是娃哈哈这一年多的动荡,早让外界心里打了问号:这家老牌企业,怕是真出问题了。
宗馥莉的“铁血改革”:砍老臣、关工厂、洗渠道
2024年2月,79岁的宗庆后因病去世,留给他唯一的女儿宗馥莉一个市值数百亿的饮料帝国。2024年8月,工商变更完成,宗馥莉正式接过父亲的29.4%股权和所有职务,但接班第二天就亮出了“手术刀”,一系列操作把娃哈哈搅得天翻地覆。
第一步就是“清洗董事会”,把父亲的老班底全踢出局。宗庆后时代的四位核心元老——跟着打拼30多年的“二号人物”吴建林、运营负责人潘家杰、技术领头人余强兵,还有国资股东代表张晖,全被请出董事会。取而代之的是叶雅琼、孔沁铭等三个年轻面孔,其中两个是她控制的子公司高管,被内部直接叫做“宗馥莉的人”。这场“大换血”看得老员工心惊:“新君上位都罢黜老臣,但没想到连国资代表都动了。”
人事刚搞定,宗馥莉又挥刀砍向了实体资产,2025年初至今一口气关停了全国18家分厂,包括深圳、重庆、天津等地的生产基地。官方说这是“优化产销布局”,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门道:被关的工厂全不是“宏胜系”的,而宗馥莉的宏胜正在天津、怀化等地新建18条高速纯净水生产线,虎林、山西等地的娃哈哈子公司还陆续改名叫“宏胜”。行业报告揭底,这些老厂产能利用率不足65%,毛利率跌破10%,但“关停旧厂、力推宏胜”的此消彼长,难免让人觉得是在为自己的私人企业铺路——要知道,宏胜跟娃哈哈集团没一点股权关系,完全是宗馥莉私人掌控的。
接着,宗馥莉又把矛头对准了经销商,2025年夏天搞起“渠道大洗牌”。她定下规矩:年销售额不到300万的经销商直接清退,还加了冰柜投放、市场覆盖等硬性指标。江西萍乡经销商王新代理15年,年销超千万,就因为没在半个月内投83台冰柜,直接被踢出局;酒泉经销商吴永旺季销量暴涨十几倍,却因总量不达标被终止合作,近百万货款和费用要不回来。更让经销商不满的是,2025年的销售任务还涨了50%,连续两个月不达标就解约,有老经销商吐槽“两个月亏了几十万”。即便娃哈哈说“新增经销商比清退的多”,也挡不住渠道信心的崩塌。
内部乱成啥样?遗产战反转+千名员工起诉+国资质疑
如果说改革是“对外开刀”,那娃哈哈内部的“内耗”才真的要命。宗馥莉的一系列操作,早已点燃了家族、员工、股东之间的矛盾,现在的娃哈哈堪称“四面楚歌”。
最狗血的是那场横跨香港与杭州的350亿遗产争夺战,只不过剧情后来来了个大反转。2025年7月,三名美国籍人士自称是宗庆后与前高管杜建英的非婚生子女,在香港起诉要求冻结宗馥莉18亿美元资产,追讨21亿美元信托权益,还跑到杭州起诉分割29.4%的娃哈哈股权(估值超200亿)。他们提交了出生证明,申请用宗庆后的牙刷、头发做DNA鉴定,但法院发现牙刷没公证、头发没毛囊,医院也以隐私为由拒提供血液样本,最终因证据不足驳回亲子关系确认申请,后来的DNA鉴定更直接显示三人与宗庆后无血缘关系。虽然遗产纠纷还没完全了结,但这场闹剧已经把娃哈哈的家族隐私扒得底朝天,香港法院冻结的18亿美元资产也还没解封,宗馥莉腹背受敌。
员工这边早已怨声载道。宗馥莉上任后没多久,就要求大量娃哈哈员工把劳动合同转签到宏胜旗下,不转的话,干股分红直接取消,年终奖也打折。2024年9月就有几十名员工集体诉讼,到2024年底,起诉人数飙到上千人,核心诉求就是反对股权回购和转签合同。关停工厂时的操作更激化矛盾:陕西有个15年老员工,转岗后月收入从五六千骤降到1000多,直接引发投诉潮。老员工吐槽:“宗总把中高层全换成自己人,现在连普通员工都要绑到宏胜,这哪是改革,是换血啊。”
最棘手的是国资股东的不满。娃哈哈集团里,上城文旅持股46%,是第一大股东,但据前高管爆料,娃哈哈集团的资产只占整个体系的15.67%,营收才2.74%,利润大多流到了宏胜等“体外公司”。2025年初,宗馥莉没开股东会就想把387件“娃哈哈”商标转移到自己控股的公司,直接被国资叫停。碰壁后她推出新品牌“娃小宗”,被网友嘲“山寨感”,更被解读为绕开国资争控制权的试探,结果经销商集体抵制,直言“99%不会跟进”,新品牌压根推不动。
改革的双面镜:是止损还是酿祸?
宗馥莉的改革并非全没成绩。2024年娃哈哈净收入同比增长53%,2025年一季度增速还保持在30%以上,包装水市场份额从9.42%涨到17.07%。但这种增长更像“寅吃卯粮”,2025年二季度就现原形:华东市场AD钙奶销售额暴跌37%,纯净水份额又缩水到12%。行业专家朱丹蓬点破关键:渠道动荡和遗产风波拉低了品牌好感度,但根本问题是品牌老化,改革没抓对重点。
更要命的是改革引发的信任危机。经销商层面,清退政策搞得人心惶惶,酒泉吴永这样“旺季暴涨却被砍”的案例传开后,不少老经销商开始囤货观望,不敢加大投入。员工层面,千名员工起诉的案子虽未宣判,但“转签宏胜就丢分红”的规则让核心团队离心,有老员工说“跟着宗庆后是奔着稳定,跟着宗馥莉是赌身家”。国资层面,“利润转移”“商标争夺”的矛盾没解决,随时可能引发更激烈的博弈。
最讽刺的是严学峰被查事件。虽然娃哈哈高层说是“私人原因”,暂无证据显示宗馥莉涉案,但这件事恰好戳中了外界对她“利益输送”的猜测。毕竟宏胜代工娃哈哈70%-80%的产品,还享受诸多优待,现在核心执行人被查,难免让人联想背后的关联交易问题。
结语:谣言虽假,麻烦是真
说到底,“宗馥莉被带走”就是条彻头彻尾的谣言,董事会的否认、公开露面的证据,都足以证明这一点。但谣言能疯传,本质是娃哈哈的转型阵痛太扎眼,宗馥莉的改革操作太激进,内部矛盾又太公开。
对宗馥莉来说,现在的局面比接班时更难:一边是香港18亿美元资产被冻,遗产官司虽因DNA鉴定反转但仍未了结;一边是老员工离心、经销商不满,渠道和团队都在松动;一边还要跟国资掰手腕,品牌控制权没拿到反而惹了一身嫌。她想打造“自己的新时代”没错,关停低效工厂、整合渠道也符合快消行业规律,但“重宏胜轻娃哈哈”“重清洗轻安抚”的做法,把一手好牌打得满是裂痕。
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与其追着谣言跑,不如看清背后的真相: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从来不是“父死子继”那么简单。宗庆后留下的不仅是29.4%的股权,还有30年的老班底、遍布全国的经销商网络,以及国资股东的微妙平衡。宗馥莉的“铁腕”打破了平衡,却没能建立新秩序——这才是娃哈哈所有风波的核心。
至于这家陪伴几代人的企业最终会走向何方?是靠宏胜的新生产线翻盘,还是被内部矛盾拖垮?只能交给时间来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再没有哪个民企继承人,能比宗馥莉更懂“守业比创业难”的滋味了#宗馥#。
来源:白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