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科技圈挺热闹,Meta新出的AR眼镜MetaRay-BanDisplay刚上架就卖爆了,线下店几乎空了货架。
最近科技圈挺热闹,Meta新出的AR眼镜MetaRay-BanDisplay刚上架就卖爆了,线下店几乎空了货架。
这事儿一下子把AR眼镜的热度又往上推了推。
2025年,不管是科技展还是社交媒体,AR眼镜总能成为话题中心。
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也挺好看,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蹭蹭涨,中国市场更是厉害,销量增幅不小。
好多人觉得,AR眼镜可能要迎来属于自己的“iPhone时刻”,成为改变行业的产品。
要说现在AR眼镜市场有多火,看看这些数据就知道。
全球AR/VR行业上半年融了不少钱,66笔融资,总额559.8亿元,资本对这一块可是挺看好。
各大厂商盯着这块蛋糕,不管是老牌巨头还是新玩家,都想分一杯羹。
国际上,Meta深耕智能眼镜十多年,推出的MetaRay-BanDisplay是面向消费者的首款产品,右眼单目显示屏,搭配神经腕带,能把肌肉信号转化成操作指令。
扎克伯格对这产品挺看重,觉得这是展示“生命特殊时刻”的东西。
谷歌作为先行者,现在重新审视这个领域,和三星合作,想重新定义消费市场。
苹果也被爆在未来12到16个月内进入智能眼镜市场,先推无显示屏的眼镜,和Meta竞争。
亚马逊也没闲着,开发两款AR眼镜,集成了麦克风、扬声器、摄像头,还有显示屏。
国内市场同样热闹。
Rokid的RokidGlasses挺有特点,才49g重,看着和普通眼镜差不多,功能可不少,接入AI大模型,能智能提词、实时翻译、AI识物,还有声纹支付等功能。
XREAL的产品在显示技术上很突出,自研芯片把延迟降到3毫秒,原生3DoF,观影和游戏体验不错。
华为凭借技术优势,在设备协同上有独特之处,打造全场景智能体验。
小米靠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性价比,智能音频眼镜销量上升,未来在AR眼镜市场也想发力。
魅族的产品沿着观影、游戏和AI交互迭代,也占了一席之地。
大家这么积极,背后是把AR眼镜看作新一代计算平台的入口。
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现在大家都想在AR眼镜这个新入口上占个好位置,这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硬件生态系统的“卡位战”。
不过,新兴企业有技术优势,但品牌知名度低,推广成本高,建应用生态也不容易。
传统巨头有品牌、技术和资金优势,但在创新速度和市场敏感度上,可能不如新兴企业,而且行业技术标准不统一,也增加了研发和推广成本。
虽说市场闹得欢,可消费者买账吗?去社交平台看看,吐槽可真不少。
好多人买了AR眼镜后,觉得后悔,甚至列为“年度最后悔产品”。
首先就是价格问题。
市面上大多数AR眼镜可不便宜,苹果VisionPro国内29999元起,这个价格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国内品牌的AR眼镜也多在数千元,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算是挺贵的电子产品了。
有网友说,花两三千买了,最后只能放那“吃灰”。
然后是宣传和实际体验的落差。
厂商宣传的时候,把功能和体验说得挺好,可用户拿到手后,发现问题不少。
画面太亮、显示不全、文字模糊,看久了眼睛还累。
这就让用户觉得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应用生态不完善也是个大问题。
好多用户买了AR眼镜后,发现能用的应用程序太少,功能发挥不出来。
有大V博主说,生态不完善,APP适配少,续航也不行,智能眼镜注定是小众产品。
售后服务也让人头疼。
AR眼镜是新兴产品,售后服务网点少,出了故障,维修难度大、周期长,用户很不方便。
而且技术迭代快,消费者担心刚买的产品很快就过时,这也成了购买时的顾虑。
行业专家也说,AR眼镜离大规模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银河证券的研报指出,在成本、续航、生态和用户习惯等方面,还有关键挑战需要克服。
这么看来,AR眼镜市场确实挺火,数据好看,巨头们积极布局,技术也在进步,应用场景也挺多。
但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价格贵、体验差、生态不完善、售后麻烦等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那。
这把火是真的能持续烧下去,还是只是虚火,还得看厂商能不能解决这些痛点。
只有真正让消费者觉得好用、实用、买得起,AR眼镜才能走进千家万户,不然再好的前景,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来源:南山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