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技与消费双轮驱动下,中国美妆行业正迎来一次深度升级。功效导向的消费趋势加速,而原料创新与生产技术能力成为品牌突破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制药企业以其雄厚的研发实力、严格的质量体系与安全性,正在逐渐成为推动美妆产业升级的新生力量。
在科技与消费双轮驱动下,中国美妆行业正迎来一次深度升级。功效导向的消费趋势加速,而原料创新与生产技术能力成为品牌突破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制药企业以其雄厚的研发实力、严格的质量体系与安全性,正在逐渐成为推动美妆产业升级的新生力量。
据《FBeauty未来迹》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400家药企涉足化妆品领域,尝试将药学技术转化为功效护肤或健康美学产品。然而,科研能力之外,如何建立品牌认知、掌握渠道运营、触达消费者,仍是许多药企跨界的痛点。
在这一波“医药+美学”的产业融合浪潮中,成立于1956年的国有控股医药集团——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正药业”)选择了主动出击。凭借近七十年的工业实力、五十六年的微生物发酵技术传承和深厚的研发底蕴,海正药业不仅锁定合成生物学原料创新的赛道,也布局终端健康美学产品,开启了以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的战略升级。
2025年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年会暨精品博览会(2025CAME)期间 ,海正药业携旗下海正蔚澜生物科技发展(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正蔚澜”)、浙江沄生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澐生合成”)参展。海正蔚澜总经理程慧与澐生合成董事、总经理金红顺接受《FBeauty未来迹》专访,首次系统阐述了这一跨界布局的战略思路。
据了解,海正药业的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海门化工厂”,最初从事化工原料生产;1976年企业更名为“海门制药厂”,正式涉足制药领域。
2000年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启资本化运作;2021年自主研发的海博麦布片上市,成为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口服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截至2024年,海正药业已形成多元化的业务矩阵:人药领域聚焦心血管、代谢、抗感染及肿瘤等核心治疗方向;动物药板块构建“陪伴动物-经济动物-疫苗”的“保健-预防-治疗”闭环;国际业务上,原料药产品出口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海外客户400余家(含全球十大药企);海正美国作为国际制剂出口平台,具备承接海正自身产品及其他公司制剂出口产品的销售能力,国际化布局日趋完善。
海正药业2024年财报显示,其营收增长至97.87亿元,净利润达6亿元,当年研发投入达4.2亿元。目前集团已经拥有1425项专利(其中487项已授权),并承担50余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课题。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海正药业拥有高层次、多维度的研发平台,研发实力深厚,为跨界奠定坚实基础。
海正药业车间
《FBeauty未来迹》发现,海正药业入局合成生物与美妆,既是顺应市场趋势,也是自身优势的必然延伸。
一方面,据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化妆品消费规模达10738.22亿元,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大关;另一方面,据市场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为12亿美元(约合85.47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达40.72亿美元(约合289.75亿元人民币),绿色生物制造、高价值天然产物替代、功能性健康原料、可持续材料等领域将成为产业新引擎,潜力巨大。
而海正药业自1969年首个微生物产品问世,至今已深耕发酵技术56年,孕育了几十种发酵产品,从原料药到制剂,积累了丰富的规模化生产经验、工艺技术和一支富有经验的产业化队伍,目前拥有台州、富阳、南通三大生产基地,具有发酵17000立方、合成2300立方的生产能力,技术、生产以及产能规模优势明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正药业的跨界,是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对其自身产业链条进行的一次“水到渠成”的战略升维。
其具体入局动作也清晰落地。
2022年1月,海正蔚澜成立,明确聚焦健康美学,代理联合利华旗下法国INTUISKIN公司高端功能性护肤品IOMA,同时筹备自研功效护肤品牌。
2025年6月20日,澐生合成成立,专注合成生物学;同期澐生合成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建“浙工大-海正合成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9月12日又与江南大学组建“澐生江南合成生物研究院”,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海正正式开启战略新阶段。
澐生合成揭牌
澐生合成在2025年6月20日揭牌后,在8月15日,其投资1.7亿元建设的合成生物学产业柔性生产线也正式投产。据了解,这条柔性产线具备多功能、模块化特点,能够灵活应对不同产品的快速切换和规模化生产,极大地提升了市场响应能力和资源利用率。
目前,澐生合成已布局超过30个品种的原料,形成了“研发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调研一批”的梯队式格局,产品管线将主要围绕骨骼健康、保肝护肝、心血管健康及医美大健康四大领域展开。
其中包括涵盖美妆、健康等领域的关键成分:维生素K2、麦角硫因、依克多因、重组III型胶原蛋白、L-肌肽、L-丝氨酸、硫酸氨基葡萄糖等等,其中维生素K2、麦角硫因已进入中试或大生产阶段,预计明年应用于海正蔚澜产品。
在具体的原料产品策略上,澐生合成展现出清晰的战略指向。公司聚焦于“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双高”领域,旨在避免陷入低水平的价格竞争。
澐生合成董事、总经理金红顺对《FBeauty未来迹》表示,公司规划了未来3到5年乃至5到8年的产品路线图,旨在构建一个包含“尖端产品、壁垒产品、冲量产品”的“金字塔型”产品体系。他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描述产品规划:“我们有‘路灯产品’,也有‘灯塔产品’,更有‘启明星产品’。”
所谓“路灯产品”,是指那些技术成熟、市场清晰、能够快速产业化的品种,例如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绿色替代传统高污染提取工艺的硫酸氨基葡萄糖等,这些产品构成了公司短期内的业绩基石;“灯塔产品”代表了近中期的研发方向,仍需进行工艺改进以实现产业化突破;而“启明星产品”则代表更具前瞻性和突破性的方向,“是“0到1”的技术原创,为公司指引长期发展的方向。”
商业化路径上,澐生合成采取“内外联动”策略:对内,核心原料优先供应海正蔚澜,形成“原料-终端”内部协同,保障终端产品成分优势;对外,以开放姿态为行业提供原料解决方案,共享技术成果。
药企的“慢功夫”,如何应对消费市场的“快节奏”?当一家拥有近70年历史的制药巨头,决定入局看似喧嚣浮躁的健康美学市场时,该如何来面对这个普遍的问题?
“我们不是在用化妆品的逻辑做产品,而是在用制药的逻辑重塑健康美学。”海正蔚澜总经理程慧的回应,指明了海正蔚澜战略与行动的核心。
海正蔚澜的诞生,源于对市场趋势的深刻洞察与自身优势的审视。
程慧在介绍布局动因时,勾勒出清晰的市场画像:“观念上,‘成分党’、‘功效党’兴起,消费者转向自我觉醒;人群上,25岁就开始寻求状态维持的年轻群体,与追求健康抗老的银发群体需求叠加;技术上,合成生物学的创新催化了新的产品可能。”
而海正药业所拥有的,正是应对这种市场变迁最稀缺的资产:近70年积累的严肃医疗级研发、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强大信任背书。
因此,海正蔚澜正在构建一个“中国领先的健康美学全链路平台”,业务版图涵盖了“医药电商”与“创新业务”。
医药电商板块,整合海正药业的院外处方药、OTC及非药产品,如治疗骨关节炎的伊索佳®和减肥OTC产品伊纤盈®奥利司他片,利用成熟的线上线下渠道触达消费者。
海正蔚澜旗下伊索佳®、伊纤盈®产品
创新业务聚焦营养保健、功效护肤和医疗美容三大板块,通过自研、代理、出海等多种模式,构建从内服到外用的全周期健康美学管理闭环。
营养保健板块,依托澐生合成原料优势,围绕骨关节抗衰、保肝护肝等领域开发产品,同时整合海正药业现有资源,通过医药电商渠道触达消费者,形成“保健-治疗”协同。
功效护肤板块则采取“代理+自研”并行策略:获得联合利华旗下法国INTUISKIN公司高端功能性护肤品IOMA的大中华区独家代理权;自研功效护肤品牌将依托澐生合成自研原料,主打“高效、透明、安全”。
IOMA
“我们可能不擅长讲故事,但我们希望真真正正让消费者受益,用一个合理的价格,买到拥有大牌效果和制药级安全的产品。”程慧表示。
在医疗美容板块,海正蔚澜于今年8月推出了首个产品“芮丽塑・女娲针”,将东方文化符号“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与医美塑形技术结合,开创“东方韵味医美”新范式;同时密切关注海南先行先试政策,为引入全球前沿医美技术做准备,未来计划拓展填充、再生医学类产品,完善医美产品线。
程慧将海正蔚澜与澐生合成的关系比喻为“唇齿相依”:
“澐生合成在创新端的不断探索,就是赋予海正蔚澜to C端产品生命力的源泉。” 两者协同,构成了海正面向未来的“技术+市场”双引擎,展现了一家老牌国企在产业变革中主动求变、以己之长攻坚的战略智慧。
她展望道,海正药业的终极目标,是打通从合成生物学原料创新到健康美学品牌产品的完整价值链,在这条链路上,每一个环节都打上“制药级”的烙印——严谨、可信、有效。
金红顺在谈及未来时也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领先创新能力的合成生物原料供应商,不仅要打破进口依赖,更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话语权。”
海正药业的探索,本质上是一个关于“长期主义”的故事。在追求速成与爆款的浮躁环境下,它坚持将发展建立在扎实的研发、可靠的质量和系统性的产业链能力之上。这或许意味着更慢的节奏和更重的投入,但也可能因此构建起更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在生物经济与消费升级交汇的时代,最终的胜出者,或许并非是最会讲故事的企业,而是那些能将核心技术、产业深度与用户信任融会贯通,真正为市场创造可持续价值的“造风者”。
本文为FBeauty未来迹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通过技术抓取用于AI训练。
作者/张韵洁
编辑/吴思馨
排版/桂玉茜
来源:六毛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