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自己倒是不急,天天在网上发自己训练的照片。35岁的人了,练得比谁都猛,一身的汗,那肌肉线条,看着就吓人。感觉他这状态,再打个两三年,根本不是问题。
总冠军戒指,到底能换多少钱一张合同?
辽宁队拿了三连冠,那个外援弗格,上个赛季的总决赛MVP,现在还没找到工作。
他自己倒是不急,天天在网上发自己训练的照片。35岁的人了,练得比谁都猛,一身的汗,那肌肉线条,看着就吓人。感觉他这状态,再打个两三年,根本不是问题。
可问题是,CBA的老板们不这么想。
弗格这哥们,能力是真强。上赛季场均二十多分,关键时刻从不手软,造犯规的本事更是独一档,裁判不吹都不行。他就是那种天生为大场面而生的人,越是紧张的比赛,他越兴奋。
但能力强,要价也高。现在CBA各家球队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谁还有闲钱去请一尊大佛?性价比,成了压倒一切的硬道理。冠军的光环,在冰冷的合同数字面前,好像也没那么亮了。
所以就出现了这么尴尬的一幕:一个顶级的冠军后卫,在市场上无人问津。他只能不停地发训练照,告诉所有人,我油箱里还有油,我还很能打。
他的老队友莫兰德都看不下去了,赶紧转发力挺,说弗格是天生的冠军,场上是杀手,场下是好人,还喊着要跟他一起再多赢几个冠军。弗格自己也表态,说肯定会回来的。
话是这么说,可下一站在哪,谁也不知道。是辽宁队咬咬牙把功臣请回来,还是有别的球队愿意赌一把?这事儿,充满了变数。
球场上的事,不光是钱。有时候,比钱更难搞的是人心。
山东队的高诗岩,就经历过比没合同更难受的事。
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当年他和队里老大哥陶汉林,在比赛场边当着全国直播的镜头,直接指着鼻子对骂。那场面,火药味浓得能把空气点着。
这事一出,所有人都觉得山东队完了,更衣室肯定炸了,这俩核心算是彻底掰了。一支球队里,最重要的两个人当众翻脸,这还怎么打球?
结果呢?高诗岩最近接受采访,自己把这事给说透了。
他说,那次吵架,当时就解决了。他和教练、陶汉林,还有队里所有人都坐下来聊了。大家都是为了球队好,目的都一样,只不过方式激烈了点。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说,那次吵架反而是件好事。因为借着那个机会,大家把平时心里不敢说、不愿说的话全都倒了出来,互相把底牌亮开了。骂完了,说开了,心里没疙瘩了,感情反而比以前更好了,球队也更团结了。
这叫什么事?一次看似要撕裂球队的内讧,最后居然成了凝聚力的催化剂。
可高诗岩要迈的坎,还不止这一个。他职业生涯里最黑的一段,是被下放到了青年队。
对于一个当打之年的职业球员来说,被下放到青年队,那是什么概念?那基本就等于公开告诉你,你不行了,别在一线队占位置了。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比在场上跟人吵架丢人多了。
那段时间,高诗岩自己都快扛不住了。外界的流言蜚语,队内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
就在他最迷茫的时候,两个发小,张镇麟和贺希宁,拉了他一把。
这俩人第一时间就给他发信息,问他到底怎么回事。贺希宁不断地给他打气,让他别放弃,一定要挺住。
而张镇麟说的那句话,估计高诗岩这辈子都忘不了。张镇麟告诉他:“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直接把他浇醒了。是啊,抱怨没用,消沉更没用。想重新站起来,想让那些看不起你的人闭嘴,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争气。
于是,在青年队的日子里,高诗岩没有破罐子破摔,反而练得比以前更狠,把所有的委屈和不甘,都变成了球场上的汗。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他不但杀回了一线队,还打进了国家队,成了山东队雷打不动的后场核心。那些曾经的磨难,都成了他胸前的勋章。
现在的高诗岩,眼神里比以前多了很多东西,那是经历过低谷之后才有的沉稳和坚定。他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带领山东队,重新杀回总决赛。
弗格和高诗岩,一个在为下一份高薪合同发愁,一个早就从羞辱和内讧的泥潭里爬了出来。他们的故事说明了一件事:在职业体育这个名利场里,有人在为价格而战,而有人,早已经为尊严打完了最硬的一仗。
来源:素言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