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观潮|充分挖掘石榴资源禀赋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9 12:08 1

摘要: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张署光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当前我国林业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特色经济林的优秀代表,石榴产业前景广阔。在众多特色农产中,石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厚的文化寓意和多元的开发潜力,成为不少乡村激活资源禀赋、撬动产业升级的“金钥匙”。充分挖掘石榴资源价值,不仅能让“小石榴”结出“大产业”,更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享有“中国石榴之乡”美誉的枣庄已拥有2000多年的石榴栽培历史。近年来,枣庄市坚持把培育壮大石榴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石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构建贯通“育繁推、产加销、农文旅”的全链条格局,着力擦亮“全国石榴看枣庄、枣庄石榴誉全球”的产业名片。2024年全市新栽植石榴53万余株,引进优质品种30个,石榴加工企业增至53家,一系列创新举措为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让石榴“甜”在枝头,首先要夯实产业“基本盘”。品质是农产品的生命线,发展石榴产业需从源头下功夫。在枣庄市峄城区的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内,国家级的枣庄市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最引人注目。这里精心保存着523份来自国内外的石榴种质资源,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每一株石榴树上都挂着详细的标识牌,记录着品种、来源、特性等“身份信息”,犹如一个活生生的石榴基因宝库。在资源库的试验田里,科研人员通过“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四良配套技术体系,建立了高标准、样板化的优质石榴栽培示范基地。他们为不同品种的石榴建立生长档案,为后续的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如今在示范种植区内,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地区的石榴品种:有的果实特别硕大,有的籽粒异常饱满,有的抗病性能突出。这些品种通过园区的推广体系,正逐步走向田间地头,为推动当地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贡献着重要力量。

让石榴“红”遍市场,关键要做好“延链增值”文章。单一的鲜果销售抗风险能力弱,唯有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才能让石榴产业“枝繁叶茂”。在加工环节,枣庄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多元化延伸。目前全市石榴加工企业达53家,规模以上企业2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位于枣庄市峄城区的王老吉石榴大健康产业园,通过依托广药集团和“王老吉”的品牌优势、科研资源、市场渠道,进一步提升“枣庄石榴”品牌价值,实现石榴产业快速做大做强。目前年产“石榴+”系列产品3.5万吨的生产线已正式运行,白云山凉茶、王老吉石榴汁、石榴小青柠等产品已上市。二、三期重点规划“石榴+中医药保健”产业项目,打造石榴饮品、化妆品、大健康产品等4个生产基地和2个中心。“初加工不是终点,未来要在精深加工、茶饮、保健品、化妆品等新业态上下功夫,形成更有竞争力的公共品牌。”吉美大健康产业(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老吉石榴大健康产业园负责人刘浩然说。

让石榴“火”在乡村,还需激活“农文旅”融合新动能。石榴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石榴产业的红火发展带动了石榴的种植,而石榴的种植又带火了枣庄的加工业、旅游业、文化业。“这是新推出的‘食月石榴汁’,滋味浓郁又好喝!”峄城区榴园镇85后新农人刘威穿梭在自家果园,向游客介绍新榨的石榴汁。“还有石榴煎饼、石榴醋、石榴酵素,简直大开眼界!”面对琳琅满目的石榴制品,游客倍感惊奇。石榴果榨汁、石榴叶制茶、石榴树造景,枣庄加大农文旅资源供给,开发石榴主题系列文创产品20余种。石榴从“土特产”摇身变成强村富农的大产业。去年,枣庄市峄城区冠世榴园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

从“一颗石榴”到“一个产业”,从“产业发展”到“乡村振兴”,石榴资源的挖掘之路,正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只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石榴特色资源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石榴全链条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用心用力写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就能让更多乡村凭借“小特产”走出“大振兴”的新路子,让乡村的产业更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来源:微枣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