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8日,寒露来了,比往年早了些,才到农历八月十七,我们这儿从早上就下起了毛毛雨,一直没停,农民们着急了,晚稻正灌浆,油菜也该下种了,农业局发了预警,说地太湿容易出事,这跟老一辈说的“寒露一日雨,半月阴雨欺”一点不差。
2025年10月8日,寒露来了,比往年早了些,才到农历八月十七,我们这儿从早上就下起了毛毛雨,一直没停,农民们着急了,晚稻正灌浆,油菜也该下种了,农业局发了预警,说地太湿容易出事,这跟老一辈说的“寒露一日雨,半月阴雨欺”一点不差。
有人说这是迷信,其实不是,古书里早就有过,寒露来得早,湿气就重,古人看鸿雁南飞,菊花开了,鸟儿躲进窝里,都是在留意天变化,他们没仪器,全靠眼睛看,经验传下来,现在有人质疑,说节气是按太阳走的,跟农历没关系,确实,早寒露是历法改了,但南方这时候本来就容易下雨,北方说不定还晴着,不能说所有地方都一样。
寒露下雨为啥要紧,水稻开花那阵子要是碰上雨,花粉一冲就没了,籽就结不出来,中国农科院去年的数据说,一天下超过五毫米的雨,空壳率能到百分之二十五,油菜要是拖到寒露以后才种,冬天前长不起来,明年收成就没指望,气象上讲,寒露前后冷空气南下,暖湿气流还赖着不走,两股气一碰,江南就容易下连阴雨,老话说寒露霜打头,腊月雪封喉,意思是寒露要是见了霜,冬天就特别冷,这不是瞎说,是老辈人摸出来的规律。
现在科技发达了,老农谚也没被淘汰,河南有个县搞了个新系统,输入当天的雨量、风速、湿度,AI就能算出水稻倒伏的概率,推荐油菜该啥时候播,准确率有八成三,那些老话,其实是古人留下的经验,年轻人也在抖音拍视频,寒露天下雨就拍,打上#节气复兴运动的标签,大家慢慢又开始留意这些老规矩了。
今天寒露,你那儿下没下雨,长江中下游和江南那边都在下,黄淮却还是晴的,气象局说未来十天华中还得连着下雨,有些地方已经积了水,农民们半夜还在抢收,机器一直转着翻土,他们不靠老天爷,自己动手干。
老话不是玄学,是祖辈用眼睛看、用汗水换来的天气记号,现在有卫星、有电脑、有预警系统,可那些传了几代的话,照样管用,它们被写进程序,变成算法里的一笔一划,农民还是最懂天的人,他们知道啥时候该收,啥时候该种,就算没手机,也能瞧出天要变,这才是真本事。
来源:奇妙海洋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