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月里的北京下过雨,地上还湿,路边小摊早早支起来。网上打开手机,名字跳出来——李寅飞。清华博士,人还去说相声了。天天看着朋友圈晒学历,他是八六年出生,那天生孩子特别多。
六月里的北京下过雨,地上还湿,路边小摊早早支起来。网上打开手机,名字跳出来——李寅飞。清华博士,人还去说相声了。天天看着朋友圈晒学历,他是八六年出生,那天生孩子特别多。
别人问,李寅飞能不能干相声。他干了,十二年,创了“北京大逗相声社”:李寅飞是班主。再过两年,他拜了王谦祥为师——马季是王谦祥的师父。江湖上都说,师门最讲究规矩,走谁的道,拜谁为师,全写得明明白白。
李寅飞还去过德云社。有人说他改名叫李鹤元。有点晕,“鹤”字科不是说郭德纲开的科吗?又不是鹤字大哥。德云社那年正热,曹云金站在台上就是角儿。人多,“小学员”李寅飞只站在一边。数据加上去,看着挺新鲜:李寅飞进德云社的时候,台上主力是曹云金。
曹云金、李寅飞,这两人后来关系不错,网上视频,直播经常见面。李寅飞去曹云金直播间说过相声,还参加过听云轩线下巡演。
直播这个事,好多年之前没人信。拖到现在,手机一开,站在摄像头面前就成了演员。有观众问:“你认不认识王惠呀?”李寅飞一口回,说“不认识,不认识。”再补一句,“不是怕,不是装,不认识真不认识!”
别的人提谁,他也说不懂。有人拼命“说你是不是大师兄啊?”“鹤字科的大师兄?”李寅飞摆手,连摇头。网上就爱议论,乱写乱传播。他自个儿说,“大师兄什么的,全是编的,真有人信,这多怪。”
北京曲艺圈,评书快板不分家。李寅飞还挂着“北京曲协副主席”的头衔。北京曲协是什么?开大会、写发言稿、拉台子、搞交流,正儿八经混个主席,名头写在名单上。
有一次,李寅飞跟网友又聊起来,大家又问“鹤字科”。他说有艺名,那时候没拜师。不是鹤字科的正式成员。网上那叫一个热闹,各种“元”字搭配着传,说谁是谁的师兄师弟。他自己只在德云社学了会儿,专门点头哈腰喊“曹云金师哥”。曹云金理都不带理。小学员就是小学员,“师哥”也就喊喊,层级从来没混上。
李寅飞说过,和王惠不认识。“王董事长那时候我根本够不到,圈子不一样……”网友看直播,不时飘字留言。
场子上不讲八卦,不讲私事。直播内容越来越“干净”,没层层是非。现在流行两句话:一个人能做到,能分清跟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李寅飞自认不是八卦咖,观众还愿意看他。
网友又问:“鹤字科呢?”李寅飞说,“没我这回事,那就是编的。”还是那句话,有本事也得有机会。德云社小学员数量也多。“鹤字科”头衔多值钱,能沾边都不容易。
说回相声圈子,北京这些年变化不小。自家大逗相声社稳定演出,路数也越来越纯熟,不折不扣的班主。李寅飞口碑也是有,大家常议论他敢讲实话。有人说直,有人说怼,有人说不算。
数据难凑,有一条:李寅飞1986年出生,2012年创“大逗相声社”,2014年拜王谦祥为师。当年在德云社只作为普通小学员活动,没有正式入科。北京曲协副主席、艺名李鹤元只用过一阵。
网友留言,也有提“王惠”和大师兄身份。其实有些问题答案早明了。不认识就是不认识,没拜师就是没拜师。身份排列见光就有真假,网上东西织得快,动不动就成了“鹤字大师兄”,问谁谁都觉得稀奇。
场上场下,李寅飞经历的就是这么一堆细碎事。说相声的清华博士不多,江湖规矩到底归江湖。】
外头吵得凶,屋里弦没断。蒸笼里的包子出锅,三五个人端着手机——一头看直播,一头说着城里的热闹,名字来来回回,清清楚楚。
来源:色香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