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衡中走出的无数校友,始终怀揣“追求卓越”的信念,在教育、科研、文化、服务等领域深耕不辍,以青春之力、专业之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衡中人的使命与担当。今天,】专栏展示过的部分校友。他们中,有人在科研前沿攻坚破题,有人在教育沃土播撒希望,有
从衡中走出的无数校友,始终怀揣“追求卓越”的信念,在教育、科研、文化、服务等领域深耕不辍,以青春之力、专业之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衡中人的使命与担当。今天,】专栏展示过的部分校友。他们中,有人在科研前沿攻坚破题,有人在教育沃土播撒希望,有人在西部边疆奉献青春……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见证这份闪耀在时代征程中的“衡中力量”。
教育筑梦:以星火之光,燃教育之炬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衡中校友中,许多人选择深耕教育领域,用知识点亮学子未来,用热忱传承教育薪火。
多次登上《百家讲坛》的“文化传播者”:付丽莎(2006届校友)
现任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她深耕思政教育一线七年,学生评教稳居前三,主持9项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获8项省部级教学奖励及“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其学术成果及科普实践多次被权威媒体报道。
深耕科研的“育人实践者”:王雨晴(2008届校友)
北京理工大学准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2017年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获得工学学士、工学博士学位,2017—2020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开展一年半的合作研究。主要从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池、分布式供能技术相关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Applied Ener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译著1部。担任Nexus、新能源进展、洁净煤技术等期刊青年编委,以及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储能专委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稀土能源材料专委会委员等学术兼职。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德国洪堡基金等奖励。
科研与教育并行的“双料之星”:张楠(2008届校友)
现为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23年“海漾青年”海淀青年科学家;担任北京市海淀区青联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微纳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激光杂志社第三届青年编辑委员会委员,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Micromachines》期刊客座编辑,第五届人工智能与工业技术应用国际学术会议、第五届亚太碳化硅及相关材料国际会议、第二届光学与光子学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曾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十七届北京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理工大学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主要从事基于微纳光学的新型智能光学感知和传感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承担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赛铜奖、“京彩大创”首届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百强创业团队”称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
科研领域的“几何追梦人”:孙巍峰(2012届校友)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助理教授。在衡中期间两次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别荣获省一等奖和国家一等奖,并进入国家集训队,保送至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清华大学本科期间数学系同级成绩排名第一(并列),后到美国哈佛大学读博深造,在导师著名数学家Clifford Taubes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学习,研究方向为几何拓扑和PDE。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Rafe Mazzeo教授指导下做博士后工作。2024年回到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全职任教,担任助理教授。
支教路上的“微光守护者”:周梦培(2021届校友)
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2024级本科生。大一时获全国大学生“三创赛”校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二等奖。累计志愿时长350+小时,获河北省共同行动助学基金会“志愿服务典型人物”,合肥市“火车头”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等称号。目前正在参加“青禾夏令营”支教活动。
科研报国:以创新之力,破发展难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衡中校友在科研领域勇攀高峰,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用一项项成果为祖国科技发展添砖加瓦。
守护绿水青山的“科研尖兵”:苗得露(2005届校友)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河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曾获2022年河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2023年“海漾青年”海淀青年科学家等荣誉。在科研探索之路上他一路前行,一方面深耕清水净气相关技术研发;另一方面,他把目光聚焦到退役锂电池资源回收这一前沿课题,双管齐下,努力成为守护国家生态的中流砥柱。
攻坚氢能技术的“科研领航者”:王洪建(2005届校友)
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就职于北京控股集团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道石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长期从事氢能与燃料电池以及能源新技术战略规划的研究工作,曾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部、国家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北京市科委、内蒙古科技厅、江苏省科技厅等数十项重点科研项目。
破解衰老与阿尔茨海默症的“科研探路人”:曹俊越(2006届校友)
现任洛克菲勒大学助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研发以及系统发育学和衰老的研究,于2019年获得华盛顿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他曾获得Verna Chapman Young Scientist Award,WAGS/UMI Outstanding Innovation in Technology award,年轻科学家大奖 (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Irma T. Hirschl/Monique Weill-Caulier Trust Research Award,Sagol Network GerOmic Award,美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创新奖(NIH Director’s New Innovator Award)以及国家优秀留学生奖。他深耕生命科学领域,带领团队攻克科研难题,成功开发单细胞组学新方法TrackerSci。
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港澳)“青年领军者”:窦琪(2010届校友)
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助理教授,港中文智能医学与扩展现实研究所副所长,天石机器人研究所和InnoHK医疗机械人创新技术中心成员,研究方向为医学影像分析和手术机器人智能化。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港澳)、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IEEE EMBS Early Career Award、香港科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带领团队在IEEE TMI、 Nature Communications, MICCAI、NeurIPS、ICRA等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机器人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谷歌总引用2万余次,文章曾获MICCAI 2022青年科学家最佳论文奖、IJCARS-MICCAI 2021最佳论文奖、IEEE ICRA 2021医疗机器人最佳论文奖、IEEE TBME 2021 Prize Paper Award、MedIA-MICCAI 2017最佳论文奖等。
站上国际对话舞台、传递行业智慧的“博鳌参与者”:王占举(2011届校友)
第十四届海南省东方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海口经济学院兼职教授,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客座教授,出任清华大学研究生培养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碳中和智库青年学者。现任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办公室主任,海南区域董事长。他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并出席“激发亚洲区域合作新动能:巴基斯坦视角”对话会,与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新闻顾问、前巴基斯坦总理特别助理扎法尔,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76届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主席穆尼尔·阿克拉姆,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等嘉宾展开讨论。
以兴趣逐光的“科研深耕者”:胡枭玮(2012届校友)
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哲学博士,现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美国斯坦福大学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曾获香港青年科学家荣誉奖、香港政府博士奖学金等奖项。
斩获国赛银奖、深耕自动驾驶研究的“科研新秀”:杜嘉彤(2015届校友)
毕业后考入同济大学,后保研、转博,进行硕博连读。专注于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交叉研究,深度参与多项科技部、教育部等重大项目,面向端到端自动驾驶前沿热点,完成了端到端自动驾驶车辆的部署与验证。曾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高水平博士论文报告奖(全国仅12人获奖)、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秀本科生奖学金、同济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等荣誉;受邀担任领域顶刊IEEE TITS、TIV、TVT等审稿人,并多次在知名国际学术会议、大学和研究机构作学术报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相关论文专利研究15项,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其发表在自动驾驶顶刊IEEE Trans. Int. Veh.的单篇论文引用量两年内近400次,获评ESI高被引、热点论文、2024年度最佳论文(千篇论文中仅此一篇获奖)。基于上述创新成果,他以团队负责人身份组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并获得国家级银奖;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先生到访同济大学时,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院士向其推介了此创新成果,并登上同济大学官微封面;他还曾受邀接受上海教育电视台的采访。
支援西部:以青春之勇,赴边疆之约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批衡中校友主动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带着理想与担当奔赴西部,在边疆大地书写青春华章。
传承志愿精神的“西部使者”:李飞(2000届校友)
考入山东大学医学院(原山东医科大学),2005年毕业后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霍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服务,任霍城县服务队队长。2006年考入伊犁州友谊医院工作至今,现为医务科主任、行政第四党支部书记、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伊犁州青联委员、中国优生协会听觉分会委员、伊犁州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委员会秘书长。
西藏抗震一线的“青春逆行者”:李廷辉(2015届校友)
公务员二等功,那曲市优秀公务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西藏优秀青年志愿者、西藏青年讲师团讲师。2019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在自治区团委工作,2021年主动申请到全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那曲市工作。他以矢志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服务的执着决心,大学毕业后选择到西藏,扎根海拔4700多米的基层乡镇,用无悔的奉献担当诠释青春使命。尤其在西藏定日县6.8级地震后,他递请战书、连夜自驾14小时赴灾区,联动多方募捐500万元物资,还走访群众安抚情绪,展现出令人钦佩的精神风貌与无私奉献的品质。
国防安全:以忠诚之魂,护家国安宁
国防是民族生存的屏障,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底线。多位衡中校友怀揣对祖国的赤诚,投身国防与安全领域,将“追求卓越”的校训化为履职担当,在各自岗位上坚守使命、守护安宁。
法治一线的“平安守护者”:宋冬雅(2003届校友)
衡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级警长。在工作中出色完成了各项公安交管任务,曾经负责的女子中队先后被公安部授予“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被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安全生产示范岗”、河北省三八红旗集体,并获评衡水市文明窗口、优秀护学岗。此外,她还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2019年度新时代“冀青之星”荣誉称号;2023年5月,被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受到通报表扬。
荣立二等功的“忠诚卫士”:陈国明(2012届校友)
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现任陆军某部作训参谋。任特战连长期间,坚持以战领训,创新训练方法,积极参加比武竞赛,任作训参谋以来,认真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始终视岗位如战位。先后参加中外联演联训、反恐骨干培训、预任参谋集训等各类比武竞赛,多次参与作战能力检验评估、实兵演习和调查研究等大项演训活动,在部队内部期刊发表多篇文章,荣获嘉奖5次、个人三等功2次,2023年参加上级比武取得第一名,荣立个人二等功。
阅兵场上的“钢铁卫士”:武光政(2024届校友)、王禹清(2024届校友)
两名校友均考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他们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中,作为海军方队的一员,光荣地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从衡中校园的自律拼搏,到军营里的刻苦训练,他们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服务:以实干担当,践为民初心
在社会服务各领域,衡中校友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用实干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推动者”:回爱民(1979届校友)
现为惠正奇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产业教授,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副理事长,复星医药前执行总裁、全球研发总裁兼首席医学官。疫情中曾主导了全球首个mRNA新冠疫苗在大中华区的联合研发(复星医药与德国BioNTech)及港澳台地区上市;曾领导Ixazomib,Isatuximab等小分子,抗体类抗癌药在全球上市;曾获中国第四届转化医学奖—国际合作奖,药物济世奖—十大药物创新科学家称号,日本消化外科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国际消化系统癌研究会奖、武田制药杰出团队领导者奖、复星国际杰出科学家奖、最具行业竞争力奖、最佳抗疫贡献奖、科技创新推进奖、全球投资突破奖。
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的“实干标杆”:王文进(1991届校友)
现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衡水分行工会副主任,中级经济师。她在工作中始终秉持“追求卓越”的信念,实干创新、攻坚克难,带领团队开疆拓土,建设银行衡水分行的国际业务实现了“四个全面突破”——客户、结算量、外汇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全部位列同业第一。从一名普通柜员成长为普惠金融领军者,从“国际业务专家”到“基层救火队长”,从“业务标兵”到“全国劳模”。她先后荣获建设银行衡水分行十大感动人物、河北省分行先进个人、总行普惠金融战略推进先进个人、衡水市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仁心奋斗者”:侯志勇(1993届校友)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高端人才、省管优秀专家、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法治宣传的“普法践行者”:张建(1998届校友)
200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现就职于北京市公安局,担任北京市第十二次律师代表大会代表。曾荣获2018-2023年度北京市法治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6次。
司法岗位的“正义传递者”:范怡倩(2003届校友)
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二级高级法官助理;她爱岗敬业,坚守民商事审判一线,个人承办案件1000余件,参审3500余件;她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中国法律评论》《法学论坛》《人民司法》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民法典适用大全》《个人信息保护法条文理解与适用》《民事诉讼法理解与适用》等多部著作编写。曾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先进个人”“五好党员”,最高人民法院“岗位能手”“青年学习标兵”等荣誉,连续三年获最高人民法院“个人嘉奖”,记“个人三等功”。
获评北京市劳动模范的“行业奋进者”:梁倩(2003届校友)
现任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银行保险业务发展部经理。2008年投身银保行业,多年来,她始终立足行业保障民生、普惠大众的金融使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践行保险的意义与功用,在增进民生福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曾先后四次获得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及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优秀员工”称号,2024年5月获得集团工会委员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
坚守志愿初心,聚点滴行动筑星河的“青春奉献者”:吴相帅(2022届校友)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22级本科生,现任中央财经大学校团委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双培保险24“芮+”导师。大学期间投身志愿服务,累计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项,服务时长超415小时;曾获全面发展奖学金、组织管理优秀奖学金、学术科研与创新优秀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获评校级优秀团员、泸州老窖优秀志愿者奖、北京马拉松优秀志愿者、金融学院十佳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文化传播:以匠心之诚,传中华文脉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脉,传播是文明延续的桥梁。衡中校友深耕文化与传播领域,以敬畏之心守护文化遗产,以创新之策传递文化魅力,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注入鲜活动能。
指尖捏塑千羽,以匠心守护自然的“羽艺匠人”:李学芳(1975届校友)
他以泥土为载体、匠心为内核,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生态保护理念相融,成为非遗活化传承的典范。为精准呈现家乡衡水湖野生鸟类,他常蹲守湖畔观察鸟类动作神态与习性,历经数载打磨出300余种、近万件鸟类泥塑作品。振翅、觅食、梳羽等姿态在他指尖被精准捕捉,作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其作品多次亮相省市展会,获专家赞誉与机构、藏家收藏,传播爱鸟护鸟理念的事迹也被各级媒体报道。
文化领域的“传承坚守者”:李忠志(1996届校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2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以初心守真相、以担当显本色的“新闻战士”:葛修远(2004届校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青海总站编委,主任记者。植根于青藏高原15年,奔走于地震、泥石流等突发现场、脱贫攻坚一线、民族群众身边,撰写的多篇调研报道获得中央领导批示。曾多次参加全国两会等大型活动采访,是青海玉树地震、门源地震、玛多地震以及云南鲁甸地震等突发灾害报道中最早抵达现场的记者。作为2010年玉树地震中最早抵达震中的中央媒体记者之一,第一个从震中发出现场报道。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021—202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等多项奖项,并多次获得中宣部表彰。
解码《三体》改编难点,传递深度思考的“文化评论者”:刘婧(2005届校友)
儿童文学作家、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协会员,全国少儿科幻联盟副秘书长,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科幻委员会委员,上海浦东科幻协会理事。多篇作品刊登在《科幻世界》《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江苏)等杂志,已在海峡两岸出版幻想小说十多部,并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所编辑的图书曾获得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奖,个人曾获中国出版协会桂冠编辑奖。2024年3月,她针对《三体》影视改编这一热门话题,以专业视角深入解读“科幻IP改编难点”,为观众梳理科幻作品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化逻辑。
文化舞台的“青春传声筒”:李秋莹(2012届校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出镜栏目《远方的家》《记住乡愁》。作为总台央视记者,李秋莹多年来深耕一线报道,身影出现在祖国的山川湖海、无人秘境。她将自己亲切地称之为“大地主播”。她脚下有泥土,心中有深情,脚踏实地走过的路,化作澎湃的语言,献给梦想的舞台。2025年7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新闻主播季)第二期节目中,她以优异表现成功晋级。
从小县城到香港传媒界的“逐光追梦者”:陈可(2014届校友)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学硕士。资深媒体人,中国香港中英双语主持人,人物记者,《香港文汇报》双语记者、主持人。累计对话逾百位国内外领军人物,覆盖文化艺术、影视娱乐、学术科技等领域。包括文化名家:杨澜(阳光传媒集团董事长、《杨澜访谈录》创始人)、许知远(《十三邀》主创)、叶兆言(新历史小说代表作家)、海漄(雨果奖得主)、李继宏(《小王子》译者)、Agostino Traini(意大利插画作家)、山下英子(日本作家、断舍离创始人)、Aube Rey Lescure(美国小说家)等;影视从业者:陆剑青(《寒战》系列导演)、钟澍佳(《新闻女王》总导演)、林肯(TVB资深导演)、著名演员吴京、杨迪、李昀锐等。
爆款背后的“分镜创作者”:李昆(2014届校友)
90后分镜师。2014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毕业后主要从事动画前期、分镜、漫画工作。曾获北京市大学生动漫设计竞赛漫画插画类三等奖,个人漫画作品《小熊座》曾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最佳漫画提名。她还参与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分镜制作。
从科研前沿到教育一线,从西部大地到文化舞台,从国际论坛到创业赛场,广大衡中校友始终以“追求卓越”为底色,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奋斗者的缩影;他们的行动,更是对“建设祖国、奉献祖国”最生动的诠释。未来,相信会有更多衡中校友接续奋斗,以更优异的成绩为祖国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来源:衡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