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开肖战的古装剧,指尖悬在屏幕上方忽然顿住——曾几何时,我打开他作品的第一反应,是下意识放大画面看眉眼轮廓,可现在,这种对“帅”的执念竟悄悄淡了。甚至连“他这场戏演技够不够神”的评判标准,也从紧绷的审视,变成了松弛的感受。
点开肖战的古装剧,指尖悬在屏幕上方忽然顿住——曾几何时,我打开他作品的第一反应,是下意识放大画面看眉眼轮廓,可现在,这种对“帅”的执念竟悄悄淡了。甚至连“他这场戏演技够不够神”的评判标准,也从紧绷的审视,变成了松弛的感受。
倒不是说他的古装扮相失了光彩,《玉骨遥》里时影神官白衣落雪的模样,照样能让人想起“陌上人如玉”的旧句;也不是演技不再值得推敲,空桑太子眼尾泛红时的隐忍,或是斩荒时的桀骜,都藏着细腻的情绪层次。只是看得越久越明白,比起这些外在的“亮点”,我们更在意的,是他站在镜头前那份稳稳当当的存在感——只要他还在,还在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就够了。
以前总跟着旁人说“肖战红得容易,不过是老天爷赏了张好脸”,直到翻到他早年的经历,才惊觉这份“容易”背后,藏着多少反常识的选择。24岁是什么年纪?是多数人拿着毕业证挤招聘会,琢磨着怎么在格子间站稳脚跟的年纪,他却辞掉稳定工作,扎进练习生宿舍,跟一群十七八岁的少年从头练起。压腿时韧带的酸痛、记不住舞步的焦虑、深夜练歌房里反复打磨的气息,这些藏在舞台光线下的苦,他没说过一句难。
后来拍戏,这份“狠劲”更成了他的标签。吊威亚吊到整个人倒挂,被钢丝拽着在地上拖行,胳膊肘磕出淤青,镜头一转还是该打的打、该演的演,连句皱眉的抱怨都没有。我总忍不住想,换成自己,恐怕早就疼得喊出声,可他眼里只有“下一条能不能更好”。最让人佩服的是话剧《如梦之梦》,那不是影视剧能NG重拍的轻松活,几万句台词要烂熟于心,每场演出近八小时的沉浸式呈现,不能有半分差错。他就这么一场接一场地演,从冬到夏,从2021年演到2023年,72场下来,连舞台地板的纹路都快记清了。这哪是“热爱”能概括的?分明是拿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当磨石,一点一点把角色磨进骨子里。
更别提那段人尽皆知的低谷期。全网的质疑声像潮水一样涌来,他没开直播卖惨,没发长文辩解,就那么沉下去,沉到片场里,沉到剧本里。再出来时,带着《王牌部队》里的顾一野,带着《余生,请多指教》里的顾魏,用一个又一个扎实的角色说话。原来真正厉害的人,从不是靠外界的声音定义自己,而是心里装着一座山——任风吹雨打,山自岿然不动。
现在再看肖战的古装,终于懂了他的红从来不是偶然。那张俊朗的脸只是敲门砖,真正让观众记住的,是他24岁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吊威亚时不喊疼的韧劲,是演话剧时死磕到底的执着。他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是一拳一脚打出来的,是用无数个不为人知的日夜,硬生生给自己砸出来的。
往后再追他的剧,或许还是会为他的古装扮相心动,但更打动我们的,一定是他眼里那份“不服输”的光——那是比颜值更耀眼,比演技更动人的东西。
来源:苯不起的丫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