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6岁名医娶23岁保姆 儿子反对无效 4年后名医去世 遗嘱让人震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8 11:21 1

摘要:2018年深秋,上海愚园路的梧桐叶落了满地,一片金黄铺在青石板路上,风一吹,叶子打着旋儿飘进弄堂深处。周敬棠坐在自家老洋房的客厅藤椅上,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的女人穿着旗袍,笑靥如花,是他去世十年的妻子苏婉。

第一章 愚园路老洋房里的孤独

2018年深秋,上海愚园路的梧桐叶落了满地,一片金黄铺在青石板路上,风一吹,叶子打着旋儿飘进弄堂深处。周敬棠坐在自家老洋房的客厅藤椅上,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的女人穿着旗袍,笑靥如花,是他去世十年的妻子苏婉。

“周先生,药该吃了。”钟点工张阿姨端着水杯和药片走过来,把东西放在茶几上,“今天降温,您别坐这儿太久,小心着凉。”

周敬棠点了点头,接过药片放进嘴里,就着温水咽下去。他今年86岁,退休前是上海瑞金医院的心外科主任,当年是国内能做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少数专家之一,救过的病人能从医院排到弄堂口。可如今,再厉害的医术也挡不住岁月,他有高血压、糖尿病,左腿因为早年做手术站得太久,落下了静脉曲张的毛病,走几步路就疼,大多数时候只能待在家里。

儿子周明在国外做金融,一年回不来一次,电话也打得少,每次通话无非是“爸,你身体还好吗”“钱够不够用”,几句客套话就挂了。周敬棠不是缺钱,他这辈子行医攒下不少家底,老洋房是祖上传下来的,地段好,值不少钱,可再多的钱也填不满心里的空——每天醒来,家里静得能听见挂钟的滴答声,吃饭的时候对面是空椅子,晚上看电视,连个搭话的人都没有。

张阿姨收拾完家务,准备走的时候,犹豫了一下说:“周先生,我跟您说个事,我女儿下个月要生孩子,我得去照顾她,以后可能来不了了。”

周敬棠心里咯噔一下,却还是笑着说:“没事,你去忙你的,谢谢你这几年照顾。”

张阿姨走后,家里更静了。周敬棠扶着藤椅扶手慢慢站起来,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梧桐树。他想起年轻时,和苏婉在这条路上散步,苏婉总说:“敬棠,等你退休了,咱们就去周游世界,看看外面的风景。”可没等他退休,苏婉就因为乳腺癌走了,周游世界的计划,成了永远的遗憾。

晚上,周敬棠给自己煮了碗面条,放了点青菜和鸡蛋,味道寡淡,他没吃几口就放下了。手机响了,是老同事李建国打来的,李建国比他小几岁,退休后还在医院返聘坐诊。

“敬棠,最近怎么样?”李建国的声音在电话里有点模糊。

“还那样,老胳膊老腿的,动不了。”周敬棠说。

“我跟你说个事,我家保姆的侄女,安徽来的,叫刘春燕,23岁,人踏实,会照顾人,你要是需要全职保姆,我让她过来试试?”李建国知道他的情况,一直想帮他找个靠谱的保姆。

周敬棠想了想,点了点头:“行,让她过来看看吧。”

挂了电话,周敬棠又坐回藤椅上,看着苏婉的照片,心里有点期待——或许,这个叫刘春燕的小姑娘,能让这个冷清的家,多一点人气。

第二章 初见时的局促与温和

三天后,刘春燕来了。

周敬棠听到敲门声,扶着拐杖慢慢走到门口,打开门,看到一个穿着蓝色外套、牛仔裤的小姑娘站在门外,手里拎着一个帆布包,头发扎成马尾,脸圆圆的,眼睛很大,带着点怯生生的样子。

“您是周先生吧?我是刘春燕。”小姑娘的声音有点软,带着安徽口音。

“进来吧。”周敬棠侧身让她进来,指着客厅的沙发,“坐。”

刘春燕走进来,眼睛忍不住往四周看——老洋房的客厅很高,天花板上挂着水晶灯,墙上挂着油画,茶几是红木的,旁边摆着古董花瓶,一切都透着她没见过的精致,让她有点局促,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

“我……我带了点家乡的茶叶,您尝尝。”刘春燕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纸包,递过去。

周敬棠接过纸包,打开闻了闻,是绿茶的清香:“谢谢,我平时也爱喝绿茶。”

他给刘春燕倒了杯温水,问她:“以前做过保姆吗?”

“做过,在上海一户人家做了一年,照顾一个老奶奶,后来老奶奶去儿子家了,我就没做了。”刘春燕赶紧回答,生怕他不满意,“我会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您要是有什么不舒服,我也能帮您拿药、按摩。”

周敬棠看着她紧张的样子,笑了笑:“不用紧张,我这儿也没什么重活,主要是帮我做做饭,提醒我吃药,天气好的时候陪我散散步就行。工资的话,一个月六千,包吃住,你看行吗?”

刘春燕眼睛亮了亮,她之前做保姆一个月才四千,六千已经很多了:“行,周先生,我一定好好干。”

当天,刘春燕就住下了。她住的房间在二楼,朝南,有个小阳台,收拾得很干净。她放下行李,就去厨房忙活,想给周敬棠做午饭。

厨房是老式的,有煤气灶和烤箱,刘春燕看了看,打开冰箱,里面有鸡蛋、青菜、西红柿,还有一块肉。她想了想,决定做西红柿炒鸡蛋、青椒肉丝,再煮个紫菜蛋花汤,都是家常口味。

做饭的时候,周敬棠走进厨房,靠在门框上看着她。刘春燕的动作很麻利,切菜的时候很认真,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小心点,别切到手。”周敬棠提醒她。

“嗯,知道了,周先生。”刘春燕抬头笑了笑,露出两个小梨涡。

午饭做好了,两菜一汤,摆在餐桌上。周敬棠尝了一口西红柿炒鸡蛋,有点咸,却很有家的味道——张阿姨做饭很精致,却少了点烟火气,刘春燕的菜,虽然简单,却让他想起苏婉做的饭。

“味道不错。”周敬棠说。

刘春燕听到表扬,很高兴,又给他盛了碗汤:“周先生,您多喝点汤,补充水分。”

下午,天气不错,刘春燕扶着周敬棠去弄堂里散步。周敬棠走得慢,刘春燕就陪着他慢慢走,遇到邻居打招呼,她也跟着微笑点头。邻居王奶奶看着刘春燕,跟周敬棠说:“周先生,这是您家新保姆?看着挺乖巧的。”

“是啊,叫春燕。”周敬棠说。

刘春燕赶紧说:“王奶奶好。”

王奶奶笑着说:“好,好,春燕啊,周先生人好,你好好照顾他。”

散步回来,周敬棠有点累,刘春燕扶他坐在藤椅上,给他倒了杯茶,又拿来按摩捶,帮他捶腿。她的力道很适中,捶得周敬棠很舒服,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刘春燕看着他熟睡的样子,心里有点踏实——她从安徽农村来上海,没什么文化,只能做保姆,之前遇到过苛刻的雇主,扣工资、让她干重活,现在遇到周先生,人温和,待遇也好,她觉得自己运气不错。

第三章 微妙的心动,藏在日常里

刘春燕在周家做了一个月,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她知道周敬棠有糖尿病,做饭的时候很少放糖,菜也做得清淡;知道他左腿不好,每天晚上都会用热水给他泡脚,帮他按摩腿部;知道他喜欢看旧报纸,每天早上都会去报亭买报纸,整齐地放在茶几上。

周敬棠也越来越依赖她。每天早上醒来,听到厨房里传来的动静,心里就很踏实;吃饭的时候,有个人坐在对面跟他说话,哪怕只是聊聊天气、说说菜的味道,也觉得热闹;晚上看电视,刘春燕会陪他一起看,遇到他看不懂的剧情,还会给他解释。

有一次,周敬棠的高血压犯了,头晕得厉害,刘春燕吓坏了,赶紧给他测血压,喂他吃降压药,又用湿毛巾敷在他额头上。等周敬棠缓过来,看到刘春燕眼睛红红的,还在担心地看着他,心里暖暖的。

“没事了,别担心。”周敬棠拍了拍她的手。

“周先生,您要是再不舒服,一定要跟我说,我陪您去医院。”刘春燕的声音有点哽咽。

从那以后,周敬棠开始教刘春燕识字。他找了本旧字典,每天教她认几个字,从简单的“一、二、三”到复杂的“医、院、心”。刘春燕学得很认真,每天晚上都会把教过的字写在本子上,反复练习。

“这个‘心’字,你看,像不像人的心脏?”周敬棠指着字典上的“心”字,跟她说,“我这辈子都在跟心脏打交道,救过很多人,也见过很多生离死别。”

刘春燕点点头,认真地说:“周先生,您真厉害,是大好人。”

周敬棠笑了,他很少跟人说自己过去的事,儿子周明不感兴趣,老同事们各有各的忙,只有刘春燕,会认真地听他讲,眼睛里满是敬佩。

有一天,周敬棠翻出一个旧箱子,里面全是他的病历本和手术记录。他想把这些资料整理一下,捐赠给瑞金医院,让年轻医生能参考学习。刘春燕看到了,主动说:“周先生,我帮您整理吧,您告诉我怎么分类就行。”

于是,每天下午,两人就坐在客厅里,周敬棠口述,刘春燕记录,把病历按年份和病症分类。周敬棠会给她讲每个病历背后的故事:“这个病人是个小男孩,才五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做了六个小时,最后成功了,现在应该已经上大学了。”“这个病人是个老太太,家属一开始不同意手术,我跟他们谈了三个小时,最后终于同意了,手术很成功,老太太后来还来看过我。”

刘春燕听得很入迷,她觉得周敬棠不仅是个厉害的医生,还是个有温度的人。她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头发花白,皱纹很深,却一点都不觉得老,反而有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周敬棠也越来越喜欢刘春燕。他喜欢她的踏实,做事情不偷懒;喜欢她的善良,看到流浪猫会喂它们吃东西;喜欢她的认真,学识字的时候一丝不苟;更喜欢她的陪伴,让他不再孤独。

有一次,周敬棠去医院复查,医生说他的心脏功能不太好,以后要多注意休息,不能太劳累。回来的路上,他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的风景,突然觉得很害怕——他怕自己哪天突然走了,连个说再见的人都没有。

回到家,刘春燕已经做好了饭,看到他回来,赶紧迎上去:“周先生,复查怎么样?医生说什么了?”

周敬棠看着她担心的眼神,突然说:“春燕,我想跟你说个事。”

刘春燕愣了一下:“周先生,您说。”

“我想娶你。”周敬棠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刘春燕惊呆了,手里的汤碗差点掉在地上:“周……周先生,您别开玩笑了,我……我配不上您,我们年龄差太多了。”

“我没开玩笑。”周敬棠看着她,“我知道我们年龄差得多,可我是真心喜欢你,想跟你一起过日子。我这辈子没什么遗憾,就是孤独了太久,遇到你之后,我才觉得日子有了盼头。你要是愿意,我会好好待你,不会让你受委屈。”

刘春燕的心跳得很快,她从来没想过会嫁给一个比自己大63岁的人。她想起自己的家乡,父母都是农民,弟弟还在上学,家里需要钱,周先生能给她好的生活,可年龄差距太大了,她怕别人说闲话,也怕自己的父母不同意。

“周先生,您让我想想,我……我得跟我爸妈商量一下。”刘春燕小声说。

“好,我等你消息。”周敬棠点了点头,没有逼她。

第四章 儿子的反对,激烈的争吵

刘春燕给家里打了电话,跟父母说了周敬棠的提议。父母一开始坚决反对,觉得她疯了,嫁给一个比自己大63岁的人,以后怎么办?可刘春燕跟他们说了周敬棠的为人,说他温和、善良,对自己好,还说周敬棠愿意帮弟弟解决学费问题,父母才勉强同意,让她自己拿主意。

刘春燕想了一个星期,她想起周敬棠的陪伴,想起他的认真,想起他对自己的好,最终点了点头:“周先生,我愿意嫁给您。”

周敬棠很高兴,拉着她的手,像个孩子一样笑了:“春燕,谢谢你,我不会让你后悔的。”

两人决定低调结婚,不办婚礼,只领证,然后请几个老同事和刘春燕的家人吃顿饭。周敬棠给儿子周明打了电话,想跟他说这件事。

周明正在国外开会,接到电话的时候很不耐烦:“爸,什么事?我忙着呢。”

“我想跟你说,我要结婚了。”周敬棠说。

周明愣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爸,您说什么?您要结婚?跟谁啊?”

“跟我们家保姆,刘春燕。”

周明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爸,您疯了吗?她才23岁,您都86了!她肯定是图您的钱,图您的房子!您别被骗了!”

“春燕不是那样的人,她是个好姑娘。”周敬棠皱起眉头。

“好姑娘能嫁给一个比自己大63岁的人?爸,您别傻了!我不同意,您要是敢结婚,我就不认您这个爸!”周明说完,就挂了电话。

周敬棠拿着手机,心里很不舒服。他知道儿子会反对,却没想到反应这么激烈。

没过几天,周明突然从国外回来了,直接回了老洋房。看到刘春燕,他的眼神里满是敌意:“你就是刘春燕?”

刘春燕有点害怕,点了点头:“我是。”

“我警告你,离我爸远点,别想骗他的钱和房子,不然我对你不客气!”周明的声音很凶。

刘春燕眼圈红了,却没说话。周敬棠赶紧走过来,护在刘春燕前面:“周明,你别这么跟春燕说话,她是我要娶的人。”

“爸,您怎么还执迷不悟?”周明很生气,“她一个农村来的小姑娘,没文化,没背景,除了图您的钱,还能图什么?您要是跟她结婚,以后肯定会后悔的!”

“我不会后悔。”周敬棠很坚定,“春燕照顾我,陪我,比你这个儿子做得还多。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用你管。”

“我是您儿子,我不能不管!”周明激动地说,“您要是跟她结婚,我就跟您断绝关系,以后您的事我再也不管了!”

“断绝关系就断绝关系!”周敬棠也生气了,他这辈子很少跟人吵架,尤其是跟儿子,“我这辈子没求过你什么,就这件事,我不会听你的!”

周明没想到父亲这么坚决,气得浑身发抖:“好,好,您厉害!我倒要看看,她能跟您过多久!”说完,他摔门而去。

周明走后,刘春燕忍不住哭了:“周先生,都怪我,要是我不答应,您就不会跟周明吵架了。”

周敬棠擦了擦她的眼泪,温柔地说:“不怪你,是我要娶你,跟你没关系。周明只是一时想不通,以后他会明白的。”

后来,周明又找过刘春燕一次,在咖啡馆里,他把一张支票放在刘春燕面前:“这里有50万,你拿着,离开我爸,以后别再出现。”

刘春燕把支票推回去,认真地说:“周先生,我不是图您爸的钱,我是真心想照顾他,跟他过日子。您要是真为您爸好,就应该尊重他的选择。”

周明没想到刘春燕会拒绝,气得脸色发青:“你别给脸不要脸!我告诉你,只要我在,你就别想进周家的门!”

刘春燕没再说话,转身走了。她知道,周明的反对不会轻易结束,但她不会放弃,因为她是真心喜欢周敬棠,想跟他一起过日子。

第五章 领证结婚,平淡的幸福

尽管周明反对,周敬棠和刘春燕还是决定领证。

领证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周敬棠穿上了他最好的西装,刘春燕穿了一条白色的连衣裙,两人手牵手去了民政局。

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看到他们,都很惊讶,毕竟年龄差距太大了。有人忍不住问:“你们确定要结婚吗?”

周敬棠点了点头,坚定地说:“确定。”

刘春燕也跟着点头:“确定。”

拿到结婚证的那一刻,周敬棠看着红本本上的照片,笑得很开心。刘春燕也笑了,心里踏实了很多。

他们请了几个老同事和刘春燕的父母、弟弟吃了顿饭。老同事们都很理解周敬棠,纷纷祝福他们;刘春燕的父母看到周敬棠对女儿很好,也放下了心;弟弟刘春生第一次来上海,看到姐姐过得好,也替她高兴。

只有周明,没来。

结婚后的日子,平淡却幸福。

刘春燕还是像以前一样照顾周敬棠的生活,只是多了个妻子的身份,更用心了。每天早上,她会给周敬棠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牛奶、鸡蛋、全麦面包,有时候会做他爱吃的小馄饨;中午会做两三个菜,都是周敬棠能吃的清淡口味;晚上会帮他泡脚、按摩,陪他看会儿电视。

周敬棠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以前总是愁眉苦脸的,现在脸上经常带着笑容。他会教刘春燕更多的知识,不仅是识字,还有基础的医学常识,比如怎么测血压、怎么看血糖值;他会带刘春燕去逛公园,教她认各种植物;他会给刘春燕买新衣服,让她穿得漂漂亮亮的。

有一次,刘春燕的弟弟刘春生高考失利,不想上学了,想出来打工。刘春燕很着急,跟周敬棠说了这件事。

周敬棠想了想,说:“春生是个好孩子,不能不上学。这样吧,我帮他联系一所卫校,让他学护理,以后出来能当护士,也是份稳定的工作。学费和生活费,我来出。”

刘春燕很感动,拉着周敬棠的手说:“周先生,谢谢您,您真是个大好人。”

“我们是夫妻,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周敬棠笑着说。

后来,周敬棠真的帮刘春生联系了上海的一所卫校,刘春生很珍惜这个机会,学习很努力,每次放假来上海,都会给周敬棠带家乡的特产,一口一个“姐夫”叫着,很亲切。

周敬棠也开始整理自己的医学资料,刘春燕帮他打字、排版,两人一起忙碌,虽然累,却很开心。周敬棠说:“这些资料是我这辈子的心血,捐赠给医院,能帮到更多年轻医生,也算是我为医学事业做的最后一点贡献。”

刘春燕点点头:“周先生,您真好,我支持您。”

有时候,周明会给周敬棠打电话,问他的身体情况,却从不提刘春燕。周敬棠也不勉强,他知道儿子需要时间接受。

有一次,周明回国办事,顺便回了趟老洋房。看到刘春燕正在给周敬棠按摩腿部,周敬棠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很舒服的样子。家里收拾得很干净,餐桌上摆着刚做好的饭菜,飘着香味。

周明心里有点触动,他第一次觉得,刘春燕或许真的不是图钱,而是真心照顾父亲。

“爸,我回来了。”周明走过去,小声说。

周敬棠睁开眼睛,看到他,点了点头:“坐吧,吃饭了吗?一起吃点。”

刘春燕也站起来,笑着说:“周先生,您坐,我去再拿一副碗筷。”

吃饭的时候,刘春燕给周敬棠夹菜,提醒他慢点吃,照顾得很周到。周明看着这一幕,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却还是没跟刘春燕说话。

吃完饭,周明要走的时候,周敬棠说:“周明,我知道你对春燕有意见,但她是个好姑娘,你以后别再针对她了。”

周明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爸,我知道了。”

虽然还是没完全接受,但周明的态度,已经缓和了很多。

第六章 四年时光,最后的陪伴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四年过去了。

这四年里,周敬棠的身体时好时坏,心脏功能越来越差,有时候会突然胸闷、气短,需要吸氧。刘春燕总是寸步不离地照顾他,家里备着各种急救药品和吸氧机,她还专门去医院学了急救知识,就怕周敬棠出意外。

周敬棠很依赖刘春燕,只要看不到她,就会着急地喊:“春燕,春燕你在哪儿?”

刘春燕总是赶紧跑过来,握着他的手说:“周先生,我在这儿,别怕。”

这四年里,周明回来的次数多了,有时候会陪周敬棠去医院复查,会给家里买些东西,虽然还是没跟刘春燕说太多话,但态度已经好了很多,偶尔会跟她客气地打招呼。

刘春生卫校毕业了,在瑞金医院当了护士,工作很努力,经常来看周敬棠和刘春燕,还会跟周敬棠请教医学问题,周敬棠很乐意教他。

2022年秋天,周敬棠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躺在床上起不来。医生说,他的心脏已经衰竭得很严重了,随时可能走。

周敬棠自己也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他把刘春燕叫到身边,拉着她的手说:“春燕,这辈子能遇到你,是我最大的幸运。我走了以后,你别太难过,好好过日子,照顾好自己。”

刘春燕眼泪掉了下来,哽咽着说:“周先生,您别这么说,您会好起来的,我们还要一起去公园看樱花呢。”

周敬棠笑了笑,摸了摸她的头:“傻丫头,人总有走的一天,我能陪你四年,已经很满足了。我已经立了遗嘱,律师会帮我处理好一切,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刘春燕点了点头,趴在他怀里,哭得很伤心。

10月的一天早上,周敬棠在睡梦中安详地去世了。刘春燕发现的时候,他的手还是暖的,脸上带着微笑。

刘春燕崩溃了,坐在床边哭了很久,直到刘春生和周明赶来,她还没缓过来。

周明看着父亲的遗体,心里也很难过。他想起小时候,父亲带他去公园玩,教他写毛笔字,想起父亲在医院做手术,救了很多人,想起父亲晚年的孤独,想起刘春燕这四年的照顾,心里充满了愧疚。

葬礼办得很简单,来了很多老同事和以前的病人,大家都在缅怀周敬棠,说他是个好医生、好人。刘春燕穿着黑衣服,戴着黑纱,站在那里,脸色苍白,眼神空洞,看起来很可怜。

周明看着她,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走过去,小声说:“节哀。”

刘春燕点了点头,没说话。

第七章 震惊的遗嘱,迟来的理解

葬礼结束后,律师来了,要宣读周敬棠的遗嘱。

周明、刘春燕、刘春生,还有几个老同事,都坐在客厅里。周明心里有点紧张,他以为父亲会把大部分财产留给自己,尤其是那套老洋房,毕竟是祖上传下来的。

律师打开遗嘱,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读:

“本人周敬棠,自愿立本遗嘱,对本人名下的财产作出如下安排:

一、位于上海市愚园路XX号的老洋房,赠与妻子刘春燕。但本人有一个条件:刘春燕在去世后,需将该房产捐赠给上海医学发展基金会,用于资助医学研究和年轻医生的培养。

二、本人名下的银行存款共计200万元,其中100万元赠与儿子周明,100万元赠与妻子刘春燕,作为她的生活费。

三、本人名下的股票市值约500万元,全部用于设立‘敬棠春燕助学基金’,由刘春燕和周明共同管理,专门资助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学医,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成为一名有温度的医生。

四、本人的所有医学资料、手术记录和手稿,由刘春燕整理后,全部捐赠给上海瑞金医院图书馆,供年轻医生参考学习。

五、本人名下的其他财产,如家具、字画等,全部赠与妻子刘春燕,由她自行处置。”

律师宣读完遗嘱,客厅里一片安静。

周明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以为父亲会把老洋房留给自己,没想到竟然赠与了刘春燕,还要求刘春燕去世后捐赠给基金会;他以为自己能拿到大部分存款,没想到只拿到100万,还不如刘春燕;更没想到父亲会用股票设立助学基金,还让刘春燕和自己一起管理。

“这……这不可能!”周明激动地站起来,“我爸怎么会这么安排?肯定是你搞的鬼!”他指着刘春燕,眼神里满是愤怒。

刘春燕也很惊讶,她没想到周敬棠会把老洋房赠与自己,还设立了助学基金。她看着周明,平静地说:“周先生,遗嘱是周先生生前立的,有律师见证,是合法有效的,我没有搞鬼。”

律师也说:“周先生,这份遗嘱是周老在我面前立的,神志清醒,思维清晰,是他的真实意愿,有录音和录像为证,合法有效。”

周明还是不愿意相信,他看着父亲的遗像,心里充满了疑惑和不满:“我爸为什么要这么做?老洋房是祖上传下来的,为什么要给她?还要捐赠给基金会?”

这时候,刘春燕从房间里拿出一个笔记本,递给周明:“这是周先生的日记,你看看吧,或许能明白他的想法。”

周明犹豫了一下,接过日记,翻开来看。

日记里,记录了周敬棠这四年的生活,也记录了他对刘春燕的感情:

“2019年3月15日,春燕陪我去公园散步,她看到樱花很高兴,像个孩子一样。有她在身边,我觉得很踏实。”

“2020年5月20日,今天血压有点高,春燕很担心,一直守在我身边,给我喂药、敷毛巾。这辈子,除了婉婉,没人这么照顾过我。”

“2021年10月1日,春生来看我们,跟我请教护理知识,很认真。春燕看到弟弟有出息,笑得很开心。我想帮春燕多做点事,让她以后能过得好。”

“2022年8月10日,身体越来越差了,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春燕很伤心,我安慰她,可我自己也很舍不得。我这辈子行医,救了很多人,希望死后也能为医学事业做点贡献。老洋房留给春燕,是因为她照顾我四年,不容易,让她有个住处;设立助学基金,是希望能帮助更多农村孩子学医,让他们能救更多人,也算是圆了我的一个心愿。周明,我的儿子,我知道你对春燕有意见,可我希望你能理解,春燕是个好姑娘,我希望你以后能好好待她,帮她一起管理助学基金,完成我的心愿。”

周明看着日记,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他终于明白,父亲不是偏心,不是被刘春燕骗了,而是真心喜欢刘春燕,真心想为医学事业做贡献,也真心希望他能放下偏见,理解父亲的选择。

他想起父亲晚年的孤独,想起刘春燕这四年的照顾,想起父亲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心里充满了愧疚。他之前一直以为刘春燕是图钱,却没想到父亲的安排,全是出于爱和责任。

“对不起,春燕,我错怪你了。”周明看着刘春燕,真诚地道歉,“我爸的遗嘱,我会尊重,助学基金,我会跟你一起管理,完成我爸的心愿。”

刘春燕看着周明,眼泪也掉了下来,点了点头:“谢谢你,周先生。”

第八章 传承与新生,带着爱前行

周明走后,刘春燕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看着周敬棠的遗像,心里很平静。她知道,周敬棠虽然走了,但他的爱和精神,会一直陪伴着她。

接下来的日子,刘春燕开始按照遗嘱处理财产。

她先整理周敬棠的医学资料,那些病历本、手术记录和手稿,满满的都是周敬棠的心血。她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把资料分类、装订好,然后联系瑞金医院,把资料捐赠了出去。医院举行了简单的捐赠仪式,院长亲自接待了她,感谢她和周敬棠为医院做出的贡献。

然后,她和周明一起成立了“敬棠春燕助学基金”,制定了基金的管理章程,确定了资助对象的条件和申请流程。第一批资助对象有五个,都是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考上了医学院,却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刘春燕和周明一起去学校看望他们,给他们发放助学金,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温度的医生。

周明也变了很多,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冷漠,经常会给刘春燕打电话,问她的情况,跟她商量基金的事。有时候,他会回老洋房看看,跟刘春燕一起整理周敬棠的遗物,聊起父亲的往事,两人之间的隔阂,慢慢消失了。

刘春燕没有卖掉老洋房,她按照周敬棠的意愿,继续住在那里。她把周敬棠的书房保留了下来,里面的书、病历本、手术工具,都跟以前一样摆放着,每天都会打扫,就像周敬棠还在一样。

周末的时候,刘春生会来看她,跟她一起做饭、聊天,陪她去公园散步。刘春生说:“姐,你别太孤单,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

刘春燕笑着说:“我不孤单,你姐夫虽然走了,但他一直在我身边。而且,我还有基金的事要忙,能帮到那些学生,我很开心。”

有一次,刘春燕收到一封来信,是第一批资助的一个学生写的:“刘阿姨,谢谢您和周爷爷的资助,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像周爷爷一样的好医生,救死扶伤,帮助更多的人。”

刘春燕看着信,眼泪掉了下来,心里很温暖。她知道,周敬棠的心愿,正在慢慢实现。

2023年春天,愚园路的樱花开了,满树烂漫。刘春燕一个人去公园看樱花,她坐在长椅上,看着飘落的樱花,想起周敬棠,想起他们一起在公园里散步的日子,嘴角露出了微笑。

“周先生,你看,樱花开得真好,跟你说的一样。”刘春燕轻声说,“基金的事我会好好做,老洋房我会好好照顾,你放心,我会好好过日子,带着你的爱,一直走下去。”

风一吹,樱花落在她的肩上,像是周敬棠的回应。

刘春燕知道,她的生活还会继续,虽然周敬棠不在了,但他的爱和精神,会一直陪伴着她,让她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再孤单,充满力量。而“敬棠春燕助学基金”,会带着他们的爱,帮助更多的人,让医学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里生根发芽,传承下去。

来源:三杯续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