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亮相央视秋晚!谢娜20年闯荡终圆梦,争议里走出的蜕变之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7 18:52 1

摘要:当2025年央视中秋晚会的聚光灯照亮四川德阳玄珠湖,身着红色蜀绣旗袍的谢娜站在任鲁豫身旁,用一句带着乡音的“我是土生土长的德阳幺妹”开启主持时,弹幕瞬间被“爷青回”与“没想到”刷屏。这个曾以夸张笑声和灵动台风活跃于综艺舞台的“太阳女神”,终于在42岁这年,踏上

当2025年央视中秋晚会的聚光灯照亮四川德阳玄珠湖,身着红色蜀绣旗袍的谢娜站在任鲁豫身旁,用一句带着乡音的“我是土生土长的德阳幺妹”开启主持时,弹幕瞬间被“爷青回”与“没想到”刷屏。这个曾以夸张笑声和灵动台风活跃于综艺舞台的“太阳女神”,终于在42岁这年,踏上了无数主持人向往的国家级舞台。这场亮相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二十载职业闯荡沉淀出的必然结果。

谢娜的主持之路从来不是坦途。从《快乐大本营》的“火锅美女”到综艺圈的“搞笑担当”,她用320字/分钟的高频输出和外放式情绪,收获了“太阳女神”的美誉,却也背负着“缺乏深度”“控场失衡”的争议。跨年晚会口误、颁奖礼失言、与央视主播同台时的风格冲突,这些过往的“黑历史”,让她每次向主流舞台靠近时都伴随着质疑。即便《快乐大本营》停播后,她的转型也被不少人看作“水土不服”的尝试。

真正的蜕变始于主动破局。为了摆脱“娱乐符号”的标签,谢娜悄悄按下了风格重塑的启动键。她拜央视前主播徐俐为师,从气息控制到断句技巧逐一打磨;主动参与《主持人大赛》综艺版,在专业点评中修正表达习惯。在2024年的《太阳市集》里,那个曾经爱抢话的主持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耐心倾听单亲母亲故事、用3分钟静默营造共情空间的温暖讲述者。2025年跨年晚会上,她与何炅含泪合唱《这条小鱼在乎》的画面,更让观众看到了她收放自如的情感表达。

这次央视秋晚的机会,藏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密码,更离不开她的精准准备。得知晚会在家乡举办,她主动向节目组推荐中江挂面村等拍摄地,带着家乡特产探班摄制组,用细节展现对文化传播的用心。为了契合晚会调性,她摒弃了标志性的夸张造型,选择绣着芙蓉花的红色旗袍,将标志性大笑收敛为含蓄微笑,却在介绍四川美景时自然流露出东道主的热忱。就连争议最多的“综艺感”,也被她转化为独特优势——与李斯丹妮合作的四川话RAP《火辣的毛血旺》,把三星堆、火锅等川味元素唱进歌词,让古蜀文化多了年轻态表达。

舞台上的从容背后,是外人看不到的付出。彩排时,她手持台本反复调整走位,把“稳住”设为手机屏保提醒自己;为了10秒的川剧变脸配合镜头,连续三天泡在排练厅练习衔接。这种敬畏心,让她在与资深主持人串场时虽有紧张,却未出现任何流程失误。当父母坐在观众席第一排为她鼓掌,当丈夫张杰转发片段调侃“孩子们要奖励你吃月饼”,这场职业突破便多了温情的注脚。

晚会结束后,谢娜在微博连发三个感叹号:“不敢相信,我真的做到了!”这条微博下,支持者感慨“她的努力终于被看见”,质疑者也承认“风格适配度超出预期”。收视率数据给出了更客观的答案——2.87%的收视成绩较去年提升42.1%,“谢娜主持转型”话题阅读量突破8.3亿次。

从综艺舞台到央视秋晚,谢娜的故事印证了:成功从不是风格的妥协,而是在坚持自我中完成专业升级。她没有丢掉骨子里的烟火气,只是学会了用更沉稳的方式传递温度;没有放弃搞笑的天赋,只是懂得了在合适的场合释放张力。这场亮相不是终点,而是一个42岁主持人新征程的起点。正如她自己所说:“42岁的舞台,终于找到了艺术表达与社会责任的平衡点。”

月光下的红衣身影渐渐退场,但谢娜的转型故事仍在继续。它告诉每一个追梦人:所谓高光时刻,不过是把无数个“不被看好”,熬成“不负期待”的过程。

来源:梦城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