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酒到十五格外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7 05:14 1

摘要: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中秋节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习俗。中秋佳节,少不了团圆,更少不了一缕酒香。那中秋节与酒到底有何渊源?中秋节又发生过哪些你不曾细细了解的故事?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中秋节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习俗。中秋佳节,少不了团圆,更少不了一缕酒香。那中秋节与酒到底有何渊源?中秋节又发生过哪些你不曾细细了解的故事?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秦汉之时,继承了前代的遗风,都很重视中秋时的祭月活动。汉代时,天子在八月里还要饮经过多次酿成的"酎"酒。唐代已有了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的活动。宋代太宗时,正式确定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东京梦华录》中记: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桔,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苑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文献诗词中对中秋节饮酒的反映比较多,《说林》记载:"八月黍成,可为酎酒"。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宫中举行中秋夜文酒宴,并熄灭灯烛,月下进行"月饮"。韩愈在诗中写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到了清代,中秋节以饮桂花酒为习俗。据清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代潘荣陛著的《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

月到中秋分外明,酒到十五格外醇。中秋圆月与十五美酒共生,留下了多少佳话诗篇。中秋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历代骚人墨客的最多愁善感的日子,也是常常诗文如泉涌的节令。

中秋词里最脍炙人口的佳作定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那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中秋大醉后所作此词。

宋代另一位大词人辛弃疾也留下多首有关中秋的佳作。《木兰花慢》里”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另一首《一剪梅.中秋元月》里”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皆描绘了了中秋佳节对月饮酒做词的名场面,以月寄寓情思,感悟伤怀。

中秋月在古人眼里朦胧,可阐释性强,历来都是人们乐于借用的意向,而酒似乎是古人们对月抒发情感的助力者。中秋月与酒的相遇是一种不期而遇,而这些诗词歌赋便是中秋月与酒相遇的升华。

“月到中秋分外明,酒到十五格外醇”,中秋月圆夜,一杯美酒以寄明月、祈福、怀远,愿您福禄绵绵永康宁!

来源:美食征途宇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