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买了箱进口育苗块,上次那套智能浇水器还没拆封呢,总觉得少点啥……”声音飘上来时,我正捏着棵刚冒芽的空心菜苗笑,想起前两年自己种菜的模样,倒和她现在一模一样。
秋分前的清晨,露水珠还挂在阳台栏杆上,我蹲在泡沫箱改的菜畦前拔草,听见楼下邻居李姐在打电话。
“又买了箱进口育苗块,上次那套智能浇水器还没拆封呢,总觉得少点啥……”声音飘上来时,我正捏着棵刚冒芽的空心菜苗笑,想起前两年自己种菜的模样,倒和她现在一模一样。
那时候刚迷上种菜,像掉进了“收集癖”的坑。种子店老板一推荐“稀有品种”,不管自己爱不爱吃、能不能种活,先买上十几种。
紫色的生菜、带花纹的番茄、号称“四季结果”的黄瓜,阳台储物柜里堆得满当当,最后大半种子过期了都没拆封。
工具更是追着“高级”买,电动松土器、精准施肥器、带温湿度计的花盆,摆出来像个小农资摊,可真正用得上的,还是那把几块钱买的旧铁铲——电动的沉,精准的麻烦,哪有旧铲子顺手,一铲下去就能挖准菜苗的根。
有回跟风种羽衣甘蓝,听人说“好看又有营养”,特意买了进口营养土和缓释肥,按说明书精确到克来配比。
结果种子撒下去,要么不出芽,要么刚冒头就蔫了。后来才知道这菜喜冷,南方九月的秋老虎根本熬不住。
看着花盆里干裂的土,再看看冰箱里堆着的、自己压根不爱吃的羽衣甘蓝种子,忽然觉得好笑:这哪是种菜,分明是跟自己较劲,为了“种”而种,早忘了当初想摘两把新鲜青菜炒着吃的初衷。
慢慢的,倒也摸出了“顺心意”的门道。种子只留两种:一种是家人爱吃的,比如我妈最爱的空心菜、孩子喜欢的小香葱。
另一种是我能种明白的,像韭菜种一次能割大半年,薄荷插枝就活,不用费心思伺候。
工具也精简成三样:旧铁铲用来翻土,喝空的矿泉水瓶剪了当洒水壶,再备副手套防扎手,阳台角落一下子空了,心也跟着敞亮。
肥料更是简单,厨房里的“垃圾”全派上了用场。淘米水攒两天,兑水浇菜,叶子绿得发亮;香蕉皮、苹果核切碎了埋进土里,不用算什么氮磷钾比例,菜苗自会慢慢吸收。
鸡蛋壳晒干敲碎,撒在菜根旁,既能肥土又能防小虫,比那些花花绿绿的化学肥料省心多了。
有次朋友来做客,看见我往菜畦里埋柚子皮,笑着说“你这种菜也太随意了”,我指着刚摘的小青菜让她尝,脆生生的甜,她嚼着嚼着就懂了:自然的东西,本就该用自然的法子养。
管理上也学会了“偷懒”。以前总像盯孩子似的盯着菜苗,早上看三遍,晚上摸两回,叶子有点黄就急着施肥,看见条小虫就慌着找农药。
后来发现,植物比我想的结实多了。空心菜叶子被虫咬了几个洞,没管它,反而长得更旺。
小香葱浇多了水有点蔫,松松土透透气,过两天又直起了腰。现在每天只去菜园看一次,浇浇水、拔拔草,剩下的全交给阳光和土地。
这样也没耽误收获——昨天摘了两把空心菜炒腊肉,今天又能掐几根香葱拌豆腐,日子过得松快,菜也长得自在。
傍晚摘完菜,坐在阳台边择菜,风里带着泥土和青菜的清香。楼下李姐还在摆弄她的新工具。
我喊了声“李姐,来尝尝我种的小香葱”,她跑上来,捏着葱叶叹口气:“还是你这儿舒服,我那堆东西,看着就累。”
我笑着递过一把葱:“其实简单点就好,种自己爱吃的,用顺手的家伙,别跟自己过不去,这菜啊,顺着心意长,人才舒服。”
她拿着葱回去时,我看见夕阳落在菜畦里,空心菜的叶子闪着光。忽然明白,“顺心而为”哪里只是种菜的道理,过日子不也一样?
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执念,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做什么,不勉强、不较劲,就像菜苗顺着阳光长,人顺着心意活,自然有滋有味。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