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您平时吃火锅或者涮肉吗?如果您要吃,请您坚持使用公筷,并且建议同桌进食的所有人都使用公筷。毫无疑问,如果不使用公筷,大量的口腔分泌物会通过您手上的筷子进入锅里,然后被同桌用餐的人分享,无疑,您也分享了别人的产物。
副标题:文学与历史杂谈53-一场穿越千年的饮食习惯变化,分餐制健康且卫生却因何被抛弃?
(本文共计 32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10 分钟)
朋友,您平时吃火锅或者涮肉吗?如果您要吃,请您坚持使用公筷,并且建议同桌进食的所有人都使用公筷。毫无疑问,如果不使用公筷,大量的口腔分泌物会通过您手上的筷子进入锅里,然后被同桌用餐的人分享,无疑,您也分享了别人的产物。
写到此处,鄙人有点写不下去了,一阵恶心涌上心头。
其实,这还不是单纯火锅涮肉带来的苦恼,哪怕就是惯常的中餐,在不实行分餐制且不使用公筷的情况下,同桌共享消化系统分泌物的现象依然无法避免。说到此处,可能您会经常见到,合食的饮食习惯对于如今的国人来讲似乎已很难改正,所以能见到大量的广告宣传呼吁大家适应公筷。
公勺公筷就别塞进嘴里了
那么问题来了,有一个难以直面的历史真实,早在一千年前的宋朝,我国便已经推行了分餐制,这一千年时间,饮食习惯几经修改,到如今又经历了什么导致“合食”这一极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在人们心中扎根的呢?分餐制如此健康且卫生,又因何被废黜?又是谁下令废黜的呢?历史类博主,今天给您讲述吃饭方式的千年发展,或者咱们直白一点,这是一场历经千年的倒退。
如果,咱们非要给这一千年的饮食习惯倒退找出一个脉络式的理由,其实也并不难。
虽说早在宋朝便已经实行并且推广了分餐制,但让人痛心的是,宋朝之后,蒙古人统治华夏大地,草原习惯下,一群人围锅吃肉,直接拿刀插进锅里的动作,使得饮食没有任何卫生条件而言。好在,蒙古人并未祸害太久,公元1368年过后,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用近三百年很好纠正了饮食习惯,再次实行分餐制。朱元璋虽说出身草根,但他个人对于华夏理念和传承有着令人敬佩的冷静。可惜,又要说可惜了,清军入关,满人血洗中原,再次将分餐制废掉。
所有的原因,都只能归咎为人的原因,是人在指使并且影响着民众的抉择,如何吃饭甚至就和如何束发一样,在某些时间节点成为风口浪尖的敏感话题。
北宋都城汴梁的高级酒楼里,文人雅士们席地而坐,但不是围着一张大桌流口水,而是每人面前摆着专属黑漆檀木案,侍女们端着鎏金银盘依次上菜。苏轼刚写完“蒌蒿满地芦芽短”,侍从便为他单独奉上一碟河豚刺身,其他宾客的菜单则根据身份等级严格区分。
宋朝时期的分餐制
以上就是《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宋代分餐盛况。
更绝的是,后来南宋《武林旧事》记录的御宴流程:皇帝每道菜尝三口就撤下,群臣的餐食由太监用黄绸系着的食盒单独传递。当时连民间婚宴都实行“每人一席制”,《韩熙载夜宴图》里那些看似在开派对的名士,其实各自面前都摆着独立小餐桌,这画面简直像现代日料店穿越回了古代。所以,此处您也可以尽情联想,如今咱们看到的某些景象,到底是谁在学谁,为什么别人都知道学好,但有些人却只能越学越坏?
好,您先别急着纳闷,也别急着羡慕宋朝时候餐饮本身所带来仪式感,随着蒙古铁骑踏碎临安城,画风倏然突变。
蒙元定都大都后,草原民族的“围炉共食”习惯开始风靡。忽必烈招待使臣的“涮羊肉宴席”,几十人围着三口大铜锅抢肉,席间还流行互相投喂以示亲近。
《马可·波罗游记》里震惊地记载了这样的桥段,也让鄙人深信马可波罗曾到过元朝,他说:“他们用同一把刀切肉,同一只碗喝酒,甚至把嚼过的肉块塞进朋友嘴里表示热情!”
此处省略三千字。
等到明朝好不容易恢复雅致的分餐传统,清军入关又带来新潮流:满清的“狩猎式聚餐”。康熙置办的千叟宴看似气派,实则是三千老人围着五百口大锅抢炖菜。御前侍卫赵执信在《饴山诗集》里吐槽:“满座王公争攫炙,金匙玉箸响如雷”这哪是吃饭,分明是餐具打架现场!
古老图片虽已模糊,但内容依然丰富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清末《点石斋画报》记录的洋人见闻: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看到中国官员宴席后,在日记里写道:“他们像幼儿园小朋友排排坐,却共用着同一个口水池。”
说到此处,想起曾经出现在古籍里一个成语“夜郎自大”,并且千百年来,不少人还用此成语表现不知从何而来的优越感,看到马戛尔尼的见闻录,在下倒想问一句,到底谁是夜郎?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合食制简直是幽门螺杆菌的巡回演唱会。这种能在胃酸里开派对的细菌,正借着我们的筷子进行星际穿越,哦,不对,应该是人际穿越。
如果不更改现有的合食制的习惯,且不使用公筷公勺,那么结果是难以想象的。
根据科学的量化测试,同一盘菜夹3次,唾液中幽门螺杆菌浓度就能提升8倍;各自使用的汤勺直接放汤碗里,一勺舀汤动作可使10万菌群完成“殖民迁移”。
再说个题外话,如果是情侣共吃一碗面,幽门螺杆菌交接效率比快递送货还高。所以,这几乎也昭示了一个事实,通常两夫妻在一起生活,其中一个有肠胃病,另一个肯定逃不了,具体原因怎样,就供大家自行脑补了。
省愚曾看到过一个真实案例:有位坚持给孙子喂饭的奶奶,总是先把菜嚼碎再渡过去,结果祖孙三代全部查出胃溃疡,这简直是“爱的投毒”现场版!这,实在是,太恶心了,但是这样的习惯,至今还在很多现代文明未能闯进的区域中流行,细思极恐。
既然聊到此处,那么就让咱们一起细数,现代合食习惯的七宗罪。
1.口水鸡真的成了“口水”鸡,该现象在川渝地区尤为盛行,川菜馆里的水煮鱼盆,本质上是“消化道分泌物交换中心”。
2.筷子打架现场,火锅局最后变成“海底捞针”,有人在红油里打捞了半小时毛肚,也洗了半小时的筷子,同样这一现象在喜欢吃火锅涮肉的川渝地区,京津冀地区,草原地区以及西北地区,十分常见。
3.社恐地狱,无论如何,请千万不要和别人共用蘸料碟时,共用行为仿佛在参加细菌交接仪式。
4.减肥刺客,总有人用“不吃完浪费”逼你扫光盘底油汁,这是十分不健康且非常不卫生的现象,盘底油汁基本上就是全桌人的口腔分泌物。
5.挑食者的末日,香菇过敏者要在青椒肉丝里玩扫雷游戏,现代合食体系下,似乎没有人会在意身边人是否有忌口或者过敏,边界感无存,毫无尊重可言。
6.疾病传播快车道,合食导致甲肝、幽门螺杆菌、手足口病开启共享模式。
7.最后的情怀绑架,“不分彼此才是自家人的表现”,这句话让人作呕。
所以,是时候发起“餐桌文艺复兴”了!其实分餐制可以很优雅。就如同咱们史料中所提及的宋明时期的优雅方式,其实就如同现代学校或者工厂里的食堂都能随处看到的单独使用的餐盘,便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现象。
分餐制,餐桌的文艺复兴
如果,我们想要更高雅地去享受饮食本身这一件事,可以尝试中餐西吃法,借鉴国宴形式,东坡肉单独装盅,龙井虾仁分盏呈现;同时,将公筷使用落到实处,学习“颜色管理”——红筷取菜,黑筷自用。
在下表达一个观点,不知您是否赞同,如果合食的局面下,若不使用公筷,鄙人通常会礼貌性拒绝同桌的其他人将其喂进嘴里的筷子给在下夹菜,同时,本人也不会用自己的筷子给身边的人夹菜。有时候,生活中的边界感意识其实是自身素质最崇高的体现,以健康卫生为目标的饮食习惯,便是咱们要笃定的最重要意识。
如果您也同意在下的观点,还请在心中默默为在下的观点予以许可,并且传播给您身边的朋友。
咱们畅谈历史,从赵匡胤的御宴到现代餐桌,我们走了千年弯路。下次当有人用“不分彼此”道德绑架时,请优雅地举起公筷:“宋徽宗都要单独用膳,咱们就别比皇帝还讲究了吧?”记住,真正的感情不在口水交融里,而在相互尊重的距离中。现在就从火锅局开始改革,要么拒绝赴宴,要么使用公筷。至少,让我们在抢肉时只能怨手速,不能怨卫生。
如果您看到了此处,不妨点看在下的主页,或许您还能看到其他有关于历史发展的观点,您我不求事无巨细地相同,但求能够思想的交融。完。
来源:省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