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私域:别再卖人情单、打电话推销了,打造个人IP才是最有力的营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5 16:08 1

摘要:“您好,这里是XX保险,车险到期需要续保吗?”——这样的电话,你是不是每隔几天就会接到一次?

注:本文系原创内容,已交由专业人士全网维权,转载需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您好,这里是XX保险,车险到期需要续保吗?”——这样的电话,你是不是每隔几天就会接到一次?

再翻翻我们的朋友圈,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模糊到“包浆”的保险宣传图,配文不是“限时特惠”就是“不买后悔”,要么是恐吓型的话术。

这种简单粗暴的推销方式,不仅让人反感,更让保险行业的专业形象大打折扣。

当其他行业都在用私域运营打造“有温度、有信任”的人设时,保险行业却还在用十年前的套路“刷屏骚扰”,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机会浪费吗?

01

保险行业的“信任困局”:重销售轻服务,人设集体崩塌

保险,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

从健康告知到理赔流程,从条款解读到长期服务,客户需要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个能长期信赖的“顾问”。

但现实呢?行业里销售误导频发、服务断层严重、代理人流动性高……

这些问题背后,是保险行业“重业绩、轻信任”“重产品、轻服务”的旧模式。

更讽刺的是,当其他行业用私域运营打造“专家人设”“朋友人设”时,保险从业者却还在用“刷屏广告”消耗本就脆弱的信任。

朋友圈里,今天“限时抢购”,明天“理赔案例”,后天“客户感谢信”——看似内容丰富,实则千篇一律,毫无个人特色。

客户看到的不是“专业顾问”,而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推销机器”。

这种“人设崩塌”的代价是什么?

随着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对“专业”“透明”“温度”的需求远超上一代,传统推销模式正在加速失效。

保险行业若继续沉迷于“广撒网”式的推销,终将被市场淘汰。

02

央企保险省级公司的私域实验:用IP重塑信任,从“卖产品”到“卖价值”

去年,我们团队接手了一家大型央企保险省级分公司的私域运营项目。

这家公司当下的经营情况还不错,之所以下决心去做私域,是因为公司老板有这方面的认知,看到了未来的趋势,提前去做准备。

然而,当老板提出这一想法时,公司内部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很多人不理解:“我们现在的业绩挺好的,为什么要折腾私域?”“朋友圈发广告,客户不烦才怪!”甚至有人担心:“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会不会影响专业形象?”

面对这些质疑,公司高层没有强行推进,而是组织了一场覆盖全省高层的两天专门培训。

培训中,我们用数据、案例和行业趋势,详细解读了私域运营对保险行业的价值:从客户留存到口碑传播,从服务升级到品牌塑造,每一个环节都藏着巨大的机会。

两天的培训结束后,大家的态度彻底转变:原本的抵触变成了期待,质疑变成了认同。

一位部门负责人在总结会上说:“以前觉得私域就是发朋友圈,现在才明白,这是我们和客户建立长期信任的桥梁。”思想统一后,项目迅速推进。

在帮助搭建起引流体系后,我们主要围绕“关键岗位IP化”来进行落地,包括3个方面:

1.理赔专家IP:让“理赔黑箱”变成“透明窗口”

理赔,是客户最关心的环节,也是最容易产生信任危机的环节。

过去,理赔流程像“黑箱”:客户报案后,只能被动等待结果,甚至怀疑“是不是故意不赔”。

我们将理赔岗打造成“透明理赔官”,每天在朋友圈分享真实的理赔案例:从报案到调查,从审核到赔付,全程用时间轴+图片+视频记录,并配文“理赔不是‘这也不赔,那也不赔’,而是‘该赔的一分不少,不该赔的明确告知’”。

这种“透明化”操作,让客户直观感受到“专业+靠谱”。

有客户在评论区留言:“以前觉得保险都是坑,现在看到你们连理赔流程都公开,突然觉得保险其实挺有价值的。”

2.健康管理专家IP:从“事后补偿”到“事前预防”

传统保险的逻辑是“生病后赔钱”,但现代客户更需要“如何不生病”的建议。

我们将公司的健康管理师打造成“家庭健康顾问”,朋友圈内容从“保险产品”变成“体检报告解读”“慢性病饮食指南”“儿童疫苗接种时间表”。

更关键的是,我们设计了“健康打卡”活动:客户每天上传运动截图或饮食照片,可兑换健康课程或体检优惠。

这种“非销售”互动,反而让客户主动咨询保险配置——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专家懂我,值得信任”。

3.保险管家IP:让“冷冰冰的流程”变成“有温度的陪伴”

保险服务中,客户最讨厌什么?“粗暴销售”“推诿扯皮”“态度冷漠”……

我们将一线销售人员打造成“专业保险管家”的形象,朋友圈内容聚焦“服务故事”:帮老人办理理赔时蹲下身耐心讲解、为异地客户协调线上签字、暴雨天提醒客户注意车辆安全……

这些细节,让客户感受到“保险不只是合同,更是一份被重视的关怀”。

有客户看到后,就感慨:“以前觉得保险都是套路,但看到你们的服务,我突然想给家人也买一份。”

03

保险IP的运营逻辑:专业是底色,温度是加分项

IP打造不是“发朋友圈”,而是“讲好故事”。

我们为每个岗位设计了“专业+生活+互动”的内容模型:

1.专业内容

用通俗语言解读条款、对比产品、分析风险。

比如,用“买重疾险就像给房子装防火墙”的比喻,让客户秒懂保险价值。

2.生活内容

根据IP定位,来有针对性地分享工作日常、团队活动、个人成长。

比如,晒一张加班后吃夜宵的照片,配文“今天帮3个客户解决了理赔问题,虽然累但值得”。

3.互动内容

基于互动需求,发起投票、问答、抽奖。

比如,“猜猜这个理赔案例赔了多少?答对送健康课程”,既增加参与感,又传递知识。

这种内容策略,让IP从“广告机器”变成“有血有肉的人”。

客户不再觉得“被推销”,而是“被关心”。

04

保险行业的未来:每个岗位,都该是“信任节点”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保险行业最应该打造个人IP?

因为保险的本质,是“用今天的钱,为明天的风险兜底”。

而客户愿意为这种“兜底”付费的前提,是他们相信你“不会跑”“懂我”“值得托付”。

在私域时代,这种信任不再靠“公司品牌”背书,而靠“个人IP”传递。

当其他行业还在为“流量焦虑”时,保险行业却坐拥“高客单价、长周期”的天然优势。

只要用好私域运营,把每个岗位打造成“专业顾问+健康管家+生活朋友”的超级节点,就能在存量竞争中构建“信任护城河”。

保险行业的未来,不属于“只会打电话的推销员”,而属于“能用专业传递价值、用温度建立信任”的IP运营者。

因为在这个时代,最好的保险产品,不是一张保单,而是一个“让你安心”的承诺。

作者简介:阿尘,腾讯官方认证·企业微信私域增长师,拥有8年私域运营实操经验,独家私域落地课程全渠道超2000人学习,已帮助多家行业巨头企业打造自己的专属客户资产,实现业绩二次增长。

来源:阿尘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