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乘公交,还被一张卡困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1 03:09 1

摘要:“卡又忘带了,这趟车又坐不了了。”72岁的张大爷在公交站叹气的场景,在天津街头并不少见。对65岁以上老人、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来说,一张免费乘车卡既是福利凭证,也成了出行路上的“隐形门槛”。当刷脸乘车在多地落地,天津何时能让特殊群体实现“无卡畅行”?

“卡又忘带了,这趟车又坐不了了。”72岁的张大爷在公交站叹气的场景,在天津街头并不少见。对65岁以上老人、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来说,一张免费乘车卡既是福利凭证,也成了出行路上的“隐形门槛”。当刷脸乘车在多地落地,天津何时能让特殊群体实现“无卡畅行”?

一、一张卡的“难”:藏在细节里的出行阻碍

天津的免费乘车政策早已覆盖广泛群体——65岁以上本地及常住外埠老人可领敬老卡,临时来津老人能办临时电子卡 。但卡片带来的困扰,正让福利打了折扣:

- “忘带卡=白等车”:老年群体记忆力减退,常有老人到了站台才发现没带卡,只能折返或自费乘车。81岁的李阿姨就曾因忘带卡,在寒风中等了40分钟家人送卡。

- “电子卡也有门槛”:虽有电子敬老卡可选,但需手机支持NFC功能,许多老人用的旧手机不具备该功能,而临时电子卡仅30天有效期,到期需重新申领 。

- “特殊群体的额外难题”:天津3万余名视障人士不仅依赖车外语音报站,还常因无法精准刷卡耽误乘车。有视障市民反映,曾因刷卡位置偏差,反复尝试时错过发车 。

- “过期、损坏更麻烦”:常住外埠老人的卡片有效期与居住证绑定,证件签注不及时就会锁卡;残疾人的爱心卡若不慎损坏,补办需跑线下网点,耗时又费力。

二、他山之石:这些城市已实现“刷脸即走”

取消实体卡并非技术难题,国内多个城市已给出成熟答案,为天津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 浙江洞头:将“老人刷脸乘公交”列为民生实事,组织网格员入户采集人脸信息,1.2万老人实现“刷脸免费乘车”,日均使用超3000人次。70岁的林大伯直言“不用再担心忘带卡,太方便了” 。

- 福建福州、贵州贵阳:通过政务APP完成人脸认证后,特殊群体乘公交、地铁可直接刷脸通行,系统自动核验身份并免除费用,还能避免卡片冒用问题。

- 山西太原:专门为特殊群体升级“双脸识别系统”,无需出示任何证件,刷脸即可完成身份核验与免费乘车的双重操作,技术落地一年获万人好评。

这些案例证明,无卡乘车既能解决“忘带卡、用不好”的痛点,又能通过系统核验提升福利发放的精准度,完全具备复制推广的条件。

三、天津能做到吗?已有基础,只差“再往前一步”

事实上,天津在无障碍交通建设上已有积累,为无卡乘车铺路:

- 政策有依据:《天津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公共交通应“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搭乘”,无卡乘车正是对这一要求的落地 。

- 技术有储备:天津公交已上线具备语音报站功能的APP,能通过震动、播报辅助视障人士乘车,说明公交系统已有信息化升级基础 。

- 服务有经验: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天津组织过志愿者入户开展适老化服务;借鉴这一模式,人脸信息采集等工作完全可高效推进 。

推进无卡乘车,可分“三步走”落地:

1. 试点先行:在和平区、南开区等老城区密集的区域,选取10条热门线路试点刷脸设备,对接民政、残联数据库完成身份核验。

2. 兜底保障:对无智能手机、不便采集人脸的老人,保留“身份证感应”选项;同时简化电子卡申领流程,支持家属代为操作。

3. 全域推广:6个月内完成全市公交车辆设备升级,同步组织社区志愿者入户协助信息采集,确保“不落一人”。

四、远见:无卡乘车,是城市温度的“试金石”

有人说“一张卡而已,没必要大动干戈”,但对特殊群体而言,出行的便捷度直接决定着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天津正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将“适老化、无障碍设施建设”列为重点任务 ,而无卡乘车正是其中最具民生价值的一环。

当刷脸设备取代刷卡机,当“忘带卡”不再成为阻碍,特殊群体才能真正实现“出门无忧”。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城市治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进阶——毕竟,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从来都藏在对特殊群体的细微关怀里。

过渡阶段实用指南(必存)

1. 电子卡申领:无NFC手机的老人,可让家属通过“美伽汇APP”帮领电子卡,截图保存至手机相册,部分线路支持扫码核验。

2. 应急处理:忘带卡时,可向司机出示身份证,说明年龄或残疾证信息,部分司机可手动登记放行(建议提前与公交集团确认线路政策)。

3. 意见反馈:遇乘车阻碍,可拨打12345市民热线或天津公交服务热线96196反映,推动问题解决。

一张卡的重量很轻,但它困住的是特殊群体的出行自由。期待天津能加快脚步,让“刷脸乘公交”从“他城风景”变成“本地日常”——这一天,不该让老人们等太久。

来源:大事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