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科举考场里,文人提笔写字,武将舞刀弄枪,最让人没想到的是,一个穿青衫的书生,竟在武科举的沙场上,把一帮膀大腰圆的汉子全比了下去,这人叫郑冠,刚在文试里拿了头名,转身就上武场比试,皇帝和考官都看愣了。
唐朝科举考场里,文人提笔写字,武将舞刀弄枪,最让人没想到的是,一个穿青衫的书生,竟在武科举的沙场上,把一帮膀大腰圆的汉子全比了下去,这人叫郑冠,刚在文试里拿了头名,转身就上武场比试,皇帝和考官都看愣了。
说到科举,大家只知道文官在考场里写文章,可武将也得过三关,乡试、会试、殿试,一样不能少,只是武科举更狠,一不小心就伤筋动骨,唐朝考武举,先射箭,再骑马,接着举石锁,最后还得答兵法题,那些世家子弟打小就练,图的就是个武状元,可郑冠不一样,他不是将门之后,也没钱,却偏要文武两科都去闯一闯。
郑冠老家在山西,家里不算穷,也谈不上多富,他从小就不安分,白天念书,晚上偷偷练武,那时候读书人练武挺常见,杨炯、王维年轻时也都碰过刀枪,他觉得光会读书没力气上不了战场,光有劲儿没脑子当不了将军,那就两样都学。
到了考科举那年,郑冠先去考文科,他写的策论句句戳中时弊,说要查贪官,改军制,压物价,皇帝看完拍案叫好,当场点他做状元,按理说这下该等着授官了,可郑冠却对皇帝说,别急着给我派差事,我还要去考武科,皇帝一愣,你还要考武科,满朝文武都笑出声,觉得这书生中了状元,怕是昏了头。
武科考场那天,郑冠一到场,大伙儿就盯着他看,一群壮实的武生围着他,嘴里嘀咕着,考官们也忍不住笑,心想这瘦书生,怕是连弓都拉不开,谁料第一轮射箭,他五箭全中靶心,到力量测试,他挑了最难的神机弩,三支箭出去,嗖嗖三声,接连穿了三个靶心,最后的战术题,五千步兵对一万骑兵,他只说一句,先退进山里,等他们追上来,峡谷里埋伏,弓箭檑木一起往下砸,管教他们乱成一团。
考官们被他这一手惊得愣在原地,皇帝本想看他出丑,结果他文武两科全拿了满分,最后只好封他做文武双状元,这事一传开,长安城里人人都在议论,说郑冠是千年难遇的人,后来有人讲,他非得文武双考,是因为看不惯那些只会舞刀弄枪的武将,也瞧不上光会写文章的文官,他觉得,真要为国出力,就得文武都拿得起来。
要说最让人没想到的,不是郑冠有多厉害,而是唐朝真有这种双科制,文官考诗文策论,武将考刀马弓箭,两条路从来互不搭界,郑冠却把这两条路都走通了,成了史上头一个文武双料状元,他后来当了什么官,史书没写,但可以肯定的是,他那篇《理道策》朝廷真当回事了,后来盐税管严了,军队也真开始轮岗了,至于这些办法管不管用,那就没人说得清了。
来源:文诩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