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盯紧这三个方向!港资已抢先动手,逻辑够硬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4 06:34 1

摘要:国庆假期刷港股行情的朋友肯定发现了,半导体、电池相关板块涨得很热闹。这可不是偶然,背后藏着政策、产业、资金三重支撑。结合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数据来看,节后这三个方向大概率还是市场的“香饽饽”,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

国庆假期刷港股行情的朋友肯定发现了,半导体、电池相关板块涨得很热闹。这可不是偶然,背后藏着政策、产业、资金三重支撑。结合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数据来看,节后这三个方向大概率还是市场的“香饽饽”,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

1. 固态电池:政策技术双发力,产业化要加速了

假期里港股固态电池概念走强,其实早有苗头。这板块能被国际资本盯上,核心是“政策托底+技术突破”的双重逻辑,不是短期炒作。

先看政策端的实锤。工信部9月刚启动了60亿元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的中期审查,通过的项目能拿到后续拨款。而且之前还发布了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全固态电池的基础研究。政策给真金白银,企业自然有动力加速推进。

现在产业端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亿纬锂能在成都的固态电池量产基地刚揭牌,“龙泉二号”电芯已经下线,一期年底就建成,全面投产后能年产近50万颗电芯。国轩高科更猛,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良品率都冲到90%了,还启动了量产线设计。就连宁德时代、欣旺达这些头部企业,也都明确了量产时间表。

从市场反应看,资金用脚投票很明显。10月2日港股开盘,相关企业就带头上涨,这说明国际资本认可这个赛道的长期价值。毕竟和传统锂电池比,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上都是质的飞跃,一旦大规模量产,整个产业链都能受益。

2. 半导体国产替代:并购+突破,底气越来越足

10月2日港股半导体板块直接“炸了”,产业中军大涨超10%,创了历史新高,这背后是国产替代的节奏在加快。

最关键的信号是产业整合在提速。9月初沪硅产业刚宣布70多亿收购相关股权,还募集21亿配套资金,目的就是强化规模效应,突破国际垄断。这不是个例,国庆前监管简化了半导体行业的并购审核流程,就是鼓励企业通过整合补短板。现在国内300mm硅片的市占率已经超30%,不再是完全依赖进口的状态了。

还有技术突破带来的信心。近期华为新芯片的消息激发了市场热情,加上英伟达CEO也提到国内芯片制造差距在缩小,这些都让市场看到了国产替代的希望。更实在的是,全球半导体市场在复苏,国内企业上半年营收普遍增长,有的甚至扭亏为盈,基本面越来越扎实。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港股半导体上涨是在外资主导下发生的,没有北水参与还能涨这么猛,说明国际资本也看好中国半导体的突围逻辑。随着设备、材料等环节不断突破,这个赛道的确定性只会越来越强。

3. 存储板块:涨价潮来了,还搭着AI快车

存储板块能被看好,核心是“供需共振”,一边是国际大厂减产涨价,一边是AI带来的新需求,两头都占了。

先看普通存储的涨价逻辑。9月中旬美光已经通知渠道,DDR4、DDR5这些产品要涨20%-30%,还暂停报价控货。三星也跟上了,四季度DRAM部分产品涨幅可能达15%-30%,NAND产品也涨5%-10%。国内龙头长江存储也明确四季度要跟进涨价。

涨价的底气来自减产见效了。美光、三星之前把NAND产能砍了30%甚至50%,市场供应明显收缩 。而需求端在回暖,PC、手机销量回升,加上AI服务器需要更大容量存储,供需缺口一下就出来了。

更有想象力的是HBM(高带宽存储)。这东西是AI服务器的“刚需”,全球市场规模在DRAM中的占比预计从2023年的8%冲到2025年的34%。虽然现在主要被海外三巨头垄断,但国内企业已经在设备、材料环节布局,随着自主可控需求提升,相关产业链肯定会受益。

从资金动向看,存储板块的热度已经传导到港股,节后A股相关产业链大概率会有联动反应。毕竟涨价预期摆在这里,业绩兑现只是时间问题。

总结:抓牢趋势,别被短期波动带偏

节后市场可能有小幅震荡,但这三个方向的逻辑都很扎实:固态电池靠政策和量产落地,半导体凭并购和技术突破,存储依涨价和AI需求。而且港股已经提前预热,资金关注度摆在明面上。

需要提醒的是,每个板块内部都会有分化,不是所有都能涨。但顺着“政策支持、业绩有预期、资金在进场”这三个线索看,大方向不会错。普通投资者不用纠结每天的涨跌,看懂背后的产业逻辑,才能跟上市场的节奏。毕竟好的赛道,从来都是靠长期价值说话的。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