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这条朋友圈能收到20个赞,你就知道大家有多缺这点肯定。
“今天把袜子都配成对了,算厉害吗?
”——如果这条朋友圈能收到20个赞,你就知道大家有多缺这点肯定。
国家卫健委刚发的数据扎心:18-25岁里,几乎一半人每天都在“我不行”里打转。
不是矫情,是大脑真把放大镜对准了失败,自动把成功缩成芝麻。
隔壁工位的小赵试过自救。
她搞了个21天“小确幸账本”,每天硬写三件做成的事:周一没赖床,周二把PPT字体统一了,周三居然记得给绿萝浇水。
三周后她跟我说:“原来我不是废物,只是以前瞎了。
” 心理学家早把这招写进论文,名字土得掉渣——“微小成就肯定法”,但确实能把自我否定值往下拽30%。
别觉得这事幼稚。
TikTok上#平凡闪光点挑战 已经刷到20亿播放,老外们晒的啥?
“今天没把吐司烤焦”“地铁让座成功”。
评论区一水儿的“Me too”,比任何鸡汤都治愈。
实操攻略直接甩:
① 睡前列三件做成的小事,写多烂都行,比如“没骂老板”。
② 给每件事配个emoji,大脑吃这套,多巴胺来得快。
③ 一周挑最离谱那条发朋友圈,你会发现“原来大家都这样”。
我妈的千层糕塌了半边,她边切边说:“塌的这边更甜。
” 现在懂了——承认不完美,才是闪光的开始。
来源:情感撰述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