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鲜柜台前,两个穿卫衣的小伙子屏住呼吸,盯着AI价签从“199”跳成“119”,动作比秒杀还快——那一刻,他们眼里闪的不是省钱二字,是“终于轮到我薅资本羊毛”的爽感。
晚上八点零五分,盒马鲜生的灯带忽然暗了半格,像谁偷偷拧了一下亮度旋钮。
海鲜柜台前,两个穿卫衣的小伙子屏住呼吸,盯着AI价签从“199”跳成“119”,动作比秒杀还快——那一刻,他们眼里闪的不是省钱二字,是“终于轮到我薅资本羊毛”的爽感。
别笑,这种暗爽正在全国42万亿的夜间市场里接力,65%的买单人是35岁以下的“月光精算师”。
有人把超市夜折当成游戏通关,也有人把反季买空调玩成理财。
冬天里,90后小赵蹲电商直播间,把标价四千的变频空调砍到两千八,还顺手薅到免费地暖安装券。
别人笑他“反季有病”,他亮出计算器:夏天装机排队、师傅加价、铜管费另算,冬天反向操作,省下的钱够交半年电费。
麦肯锡说78%的Z世代把“精明”当生活技能,听着像报告,落到生活里,就是空调外机滴着冷凝水,屋里的人裹着毯子刷手机,心里暗爽“又省一笔”。
城里年轻人算折扣,村里大妈们算的是“时间差”。
山东那个叫“妈妈工坊”的村子,五百多位五十出头的婶子把快递袋折成方块,扫码、装箱、贴单,动作比大学生打王者荣耀的手速还稳。
美团优选把打包工序下沉到村口,她们白天种地、晚上分拣,一个月多赚两三千,顺带把留守老头的烟钱也挣出来。
人社部给这类活儿起了个正经名:“银龄就业”。
说穿了,就是让还干得动的老人,把被城市抢走的夜晚,又抢回来一点。
夜折、反季、银龄打包,听起来像三个平行宇宙,其实被同一条暗线串着——把浪费的时间、空间、温度,统统折成现金。
京东7FRESH的“时段定价”系统最直白:客流少,价格就低头;拼多多把“多人拼单”从苹果扩到iPhone,逻辑也简单——库存最怕寂寞,只要有人陪等,价格就能打骨折。
连银行都凑热闹,推出“理性消费”信用卡,超额那一刻直接弹窗:“兄弟,冷静。
”支付宝的“消费冷静期”用的人比去年多两倍,说明大家不是不花钱,是想花得带点脑子。
最妙的是,这场“精算运动”没把谁甩下车。
超市夜里清货,损耗降了;平台拿到流量,商家去了库存;消费者省了钱,村里大妈挣了工资,连国家都少砍几棵树——临期食品被抖音做成“地图”,过期报废量肉眼可见地往下掉。
国家发改委今年发话,要培育“健康、智能、集约”的新消费,翻译成人话:别盲目剁手,把每一分钱花成投票,投给你想要的生活。
所以,下次路过超市,看见价签咔咔往下掉,别急着笑别人熬夜薅羊毛。
那串跳动的数字背后,是年轻人用算法对抗通胀,是老头老太用余温对抗衰老,是城市把浪费的边角料,重新缝成一张共享毯子。
省下来的几十块不算多,却足够让普通人在这个巨变的时代,找到一点“我没被落下”的底气。
来源:有趣的科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