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清了一波中芯,揣着四倍收益,心里挺敞亮。但我没躺在收益上歇着,转头就开始研究埋伏半导体新标的。估计不少人会好奇,半导体这行到底有啥魅力,能让我这么“折腾”?其实这里头既有市场的道道,也有国家政策的硬支撑,今天就敞开了跟大家唠唠。
今天清了一波中芯,揣着四倍收益,心里挺敞亮。但我没躺在收益上歇着,转头就开始研究埋伏半导体新标的。估计不少人会好奇,半导体这行到底有啥魅力,能让我这么“折腾”?其实这里头既有市场的道道,也有国家政策的硬支撑,今天就敞开了跟大家唠唠。
一、中芯的“四倍收益”,是踩对了行业和企业的双重节奏
我买中芯那会,可不是拍脑袋瞎买。当时就认准了半导体“国产替代”这个大趋势,中芯在成熟制程的产能和技术迭代上,是国内产业链的顶梁柱。这两年它也确实给力,工艺节点一个接一个突破,汽车芯片、工业芯片的订单堆得跟小山似的——这收益,是行业红利和企业自己争气的双重结果。
那我为啥清了它?不是不看好,而是收益到了预期,我更想把钱投到更有爆发性的细分领域。就跟种地似的,一茬庄稼丰收了,就得赶紧琢磨下一茬种啥,半导体投资也是这个理儿。
二、“新标的”的埋伏逻辑:从技术、替代、政策里刨机会
(1)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和5G的“隐形王牌”
你以为半导体就只是手机里那点芯片?格局小了!现在火得发紫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在新能源汽车、5G基站里那是“刚需中的刚需”。
就说新能源汽车,车企们拼了命卷续航、卷充电速度,碳化硅功率器件能让电动车的电控效率提升10%以上,续航里程蹭蹭往上涨。国内有几家企业,碳化硅衬底从实验室直接干到量产,下游车企的订单都排到明年了。再看5G基站,氮化镓射频芯片能让基站功耗降下来、信号还更强,国内通信巨头一升级基站,这些企业的订单就跟着来了。
(2)半导体设备:“卡脖子”领域的国产突围战
造芯片的设备,以前基本被国外垄断。但现在不一样了,国内企业在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上开始突围。就说刻蚀机,国内某龙头企业的产品已经能用到14纳米制程了,还打进了台积电的供应链。国家“十四五”规划里明确要支持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这领域的机会,可不是一星半点。
(3)存储芯片:周期底部的布局窗口
存储芯片这东西,市场周期特别明显。前两年价格暴跌,不少企业亏得底朝天,但现在周期慢慢往上走了。国内的存储芯片企业也没闲着,在NAND Flash、DRAM上一个劲搞研发、扩产能。现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被几家国外巨头垄断,国内企业的突破,既是市场机会,也是国产替代的关键一步。
(4)车规级芯片:新能源汽车带火的万亿赛道
新能源汽车越卖越火,车规级芯片的需求也跟着爆炸。以前车规芯片基本被国外企业包圆了,现在国内企业开始发力,像MCU、功率芯片这些,在国产车厂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一辆智能电动车的芯片含量比传统车高好几倍,这赛道的增长空间,想想都让人激动。
三、政策撑腰:半导体新赛道的“定盘星”
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那是实打实的。“十四五”规划里把集成电路产业摆在了关键位置,各地的产业基金、税收优惠也一个接一个落地。就拿第三代半导体来说,不少地方都给了专项补贴,鼓励企业搞研发、扩产能。这种政策红利,是半导体新赛道发展的“加速器”。
四、聊几句实在的:投资新赛道不是瞎赌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新赛道听着挺好,就没有风险吗?当然有。技术研发可能碰壁,市场需求可能不及预期,行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所以我埋伏新标的,从来不是闭着眼瞎买,得研究企业的技术实力、产能规划、客户资源,还得盯着行业动态和政策变化。就跟钓鱼似的,得先摸清鱼在哪、爱吃啥,才能下钩。
最后想说,半导体产业是咱们国家高科技领域的“必争之地”,从成熟制程到先进制程,从传统芯片到第三代半导体,每一个细分领域都藏着机会。我从中芯的收益里看到了国产替代的力量,也从新赛道里看到了产业升级的潜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里明确提出要“突破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这背后是咱们中国半导体产业爬坡过坎的决心。你觉得这些半导体新赛道里,哪个最有戏?或者你对半导体投资有啥不一样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琢磨琢磨。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