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乡县这条古御道,到底有多古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5 09:28 2

摘要:柏乡县有一条贯穿南北全境的古御道,在驻驾铺村西,民间俗称老官道。这条古御道如同现代的国道107和京深澳高速公路一样,是由国家投资修建的。因皇帝出巡也是走这条道路,所以老百姓称官道为御道。有些专家认为,这条柏乡县古御道始修建于元代,北起北京,南抵云贵,担负着兵力

柏乡县有一条贯穿南北全境的古御道,在驻驾铺村西,民间俗称老官道。这条古御道如同现代的国道107和京深澳高速公路一样,是由国家投资修建的。因皇帝出巡也是走这条道路,所以老百姓称官道为御道。有些专家认为,这条柏乡县古御道始修建于元代,北起北京,南抵云贵,担负着兵力调运、公文传递、物资运输等重要使命的交通要道,是帝王出巡、官员入京,各地商旅往来的必由之路,史称"御道"。

一、宋代开辟为驿道之说

刘玉栓撰《柏乡县的古御道》:

古御道前身叫驿道,早在宋代便开辟为驿道,这是古代陆地交通的主通道,当时是北起中都(今北京 ),南至东京汴梁(今开封),驿路宽两丈,能容两辆马车并行。

元末明初的执政者,为了加强中国南北之间的联系,把驿道又延伸到了云、贵、江、浙等地并在驿道宽的基础上又加宽了两丈。起名叫'官马大道”,这条路线当年主要是运送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的通道。

二、东周时期开通说

史云征撰《柏乡历史文化遗产研究通论》:

东周时期,贯穿柏乡全境的南北大通道就已开通,当地称其为“古驿道”,后称“古御道”(明清时期)。它是太行山东麓地区南北跨越地理最长的一条陆路通道。自隋、唐之后它与东部的“古运河”,一同构成燕京与南方地区进行交往的水陆双向交通干线,是我国唐代丝绸之路上邢州白瓷输出的主要通道。这条古道从古鄗城中心南北纵向穿过,入境后途径柏乡镇,再沿旧泜河支流故道的赵庄、驻驾铺、小里村尧城旧址出境。它承载着古代沿途商旅、兵戎、邮传和经贸的文化往来,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汉朝道路示意图》记载的柏乡县古御道。

三、柏乡县这条古御道,到底有多古?

我国专家孙亚冰考证:“商代的道路有可能追溯到夏代,甚至是新石器时代。距离中原越近的道路,开发的时间越早。”

柏乡县,春秋晋邑,战国属赵。《左传》哀公四年(前491年):齐“国夏伐晋,取邢、任、栾、鄗”,即此。这里的物产曾誉名远播,自新石器时期就盛产粟、黍、稻谷物,到了商代中期,新培育出了小麦与大豆,农作物品种与生产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成为“五谷”俱全富甲天下的米粮仓。《史记·封禅书》记载:“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明正德《赵州志》卷之七《铺舍》:“在城铺在县治前,驻驾铺在县南一十里,小里铺在县南二十里。程村铺在县北一十 里,固城铺在县北二十里,江店铺在县北三十里 。”

尧都柏人,筑城小里。《帝王世纪》《城冢记》《魏书》《左传》《汉书》《史记·正义》等一些史料皆云:“柏仁(人)城,尧封唐侯所都之地”。隆尧县亦城的柏人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柏乡县志》也记载,“柏邑有旧城二,其在今治西南者,相传尧时所筑”等,柏乡县小里村遗址称为“千年尧筑地,百里汉封侯”。2010 年,考古发掘证实小里村一带有 6000 年前人类活动遗址,为仰韶文化后岗类型遗存,出土有十万年前的玉琮。

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显示,在商代已有四通八达的道路。

位于安阳市洹河南岸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展厅内,考古工作者发现的一条商代大型道路吸引了不少游客参观。洹河北岸发掘出宽达15米的大型道路,道路之上有清晰的车辙痕迹,道路两侧密集分布着居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还探出了商代晚期四横两纵的干道,多层路土,极好、极厚。”考古学家复原的安阳郭家庄第52号墓出土的马车,是典型的商代战车,采用两马挽驾,车辕上曲,属于“曲辕车”。该车轨距宽大,达2.26米,这表明商代道路状况良好,殷墟中还发掘出用于筑路的砾石与陶碎片,传世文献也记载,商人的法律对在道路上丢弃垃圾者处以斩断手指的重刑。上述都是柏乡县古御道历史起源的有力佐证。

因此,关于柏乡县这条古御道,笔者在此衷心的提醒一句:别再身处宝山不识宝,别再抱着今晚要饭吃了!

来源:宁晋大陆泽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