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俞一郎是荆南(今湖北荆州一带)的普通百姓,平日以放生动物和塑画神佛像为善行。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五月,他病重垂危时,被两名阴差带入地府,经历了一场因果审判,最终因善行获增阳寿,死而复生。
① 俞一郎放生
俞一郎是荆南(今湖北荆州一带)的普通百姓,平日以放生动物和塑画神佛像为善行。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五月,他病重垂危时,被两名阴差带入地府,经历了一场因果审判,最终因善行获增阳寿,死而复生。
俞一郎重病时,被两名鬼差拖出,穿过荒野来到一条河边。众人皆蹚水过河,唯独他被允许从桥上通过。彼岸有鬼使带领上万飞禽走兽迎接他,随后又遇千余名僧人和一座门楼。
进入大殿后,他看到十位身着王袍者(地府十殿阎罗)列坐,判官手持生死簿侍立。阎王询问他生前善业,判官禀报:
俞一郎原本阳寿剩余12年(一纪);
因放生超3000条生命(这些生灵已转世为人),功德累积应增寿24年(二纪)。
阎王最终裁定:原寿命63岁,现增寿至87岁,并派两名青衣童子护送他返回阳间。童子引他走过青草路,推他翻过一堵残墙后,俞一郎瞬间复活,左手掌心留下几行模糊朱字,疑似地府批语。《夷坚志》
② 李少翁
汉武帝曾宠爱李夫人。李夫人去世后,武帝日夜思念,难以释怀。齐国方士李少翁自称能招引亡魂,便在夜间设置帷帐、点燃灯烛,让武帝在另一帐中远远观望。只见帐内隐约有一名女子,身形姿态与李夫人极为相似,时而静坐,时而缓步,却无法靠近细看。武帝见此情景愈发伤感,即兴作诗道:“是你吗?还是幻影?我伫立遥望,只见你身影婀娜。为何迟迟不肯靠近?”随后命乐府的乐师们将这首诗谱曲传唱。《搜神记》
③ 王璘
唐代才子王璘以文思敏捷著称,他的才华并非仅靠苦读积累而来。当时长沙举行“日试万言”的考试,崔詹事(崔廉问)考察后,亲自写奏表向朝廷推荐他。在正式考试前,崔公先在使院对王璘进行测试——王璘要求配备十名书吏,每人备好桌案笔墨。他身着轻便夏衣(袗絺),手抚肚腹,在书吏间来回踱步口述文章,十人同时记录仍跟不上他的速度。首篇《黄河赋》仅用片刻便完成三千字;随后又即兴创作《鸟散余花落》诗三十首,提笔立就。突然风雨大作,部分诗稿被狂风吹卷,泥水污损难以展开,王璘却淡然道:“不必抢救,拿新纸来。”随即挥毫重写,须臾间又完成十余篇。未到正午,他已写下七千余字。崔公对考官笑言:“万言考试已无必要,不如请他喝酒吧!”《黄河赋》中还有百余生僻字,王璘当众高声诵读,气度从容如入无人之境。
后王璘赴京,正值权臣路岩执政。路岩派人召见,王璘却故意表现孤傲,称“要等面见皇帝再说”。路岩大怒,当即上奏废除“万言科”考试制度。王璘拄杖返乡,终日纵情酒肆,即使与屠夫商贩共饮也毫不介意。(故事出自《唐摭言》)
④ 韦太尉伐西川
唐朝末年,陈敬瑄割据成都府对抗朝廷,唐廷任命韦昭度为招讨使,率领东川军队讨伐。当时王建(后蜀开国君主)还是草寇,在各地劫掠,后率部投靠韦昭度,被任命为衙内指挥使,成为其得力助手。王建借机上奏,请求朝廷划出西川数州,在临邛设立节度使并封授给自己。
王建表面谦卑多智,对韦昭度极为恭敬。但韦昭度深知自己难以掌控局势,加之不擅军事,每逢攻城时,虽穿戴铠甲亲临阵前,却因畏惧箭石不敢靠近。士兵质疑其胆怯,韦昭度反斥:“军人怎敢无礼?”期间,东川军中有人吃人肉,韦昭度训诫道:“人肉怎比得上猪羊?”并赏赐一缗钱作为肉价补偿,以此约束军中恶行。
围城两年后,成都粮尽援绝,即将陷落。某日士兵因缺粮哗变,将韦昭度的亲信骆志抓出,分食其肉。韦昭度惊恐之下,借口患病,将西川兵符印信交给王建,自己返回朝廷。此举虽显怯战,实为以智谋保全性命。《北梦锁言》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