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东佛山的一个典型社区,67岁的林大爷最近总觉得健忘。刚放下钥匙,一转身就忘了放在哪里;原本热爱的象棋,也时常忘记下到哪一步。家人以为是老毛病,直到有一天林大爷在晨练时差点迷了路,大家才警惕起来。去医院检查后,医生一边安慰林大爷,一边提到:大脑萎缩并不是突然
在广东佛山的一个典型社区,67岁的林大爷最近总觉得健忘。刚放下钥匙,一转身就忘了放在哪里;原本热爱的象棋,也时常忘记下到哪一步。家人以为是老毛病,直到有一天林大爷在晨练时差点迷了路,大家才警惕起来。去医院检查后,医生一边安慰林大爷,一边提到:大脑萎缩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很多人其实早就出现了“报警”,只是大多数人没当回事。林大爷懊悔地想,如果早些注意这些细节,是不是可以减少这样的“糊涂”时刻?
你知道吗?中老年人的大脑在悄悄发生变化,有些信号其实很早就藏在日常小事中。据《柳叶刀·神经学》报道,全球约有10%的65岁以上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脑萎缩迹象,但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常被大家忽视。而研究指出,通过科学饮食干预,有望改善或延缓认知衰退的速度。那,大脑开始萎缩时,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我们又该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保护大脑,少走弯路?特别是“多吃4种健脑食物”,真的有帮助吗?其实,关键的第3个信号,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想到——你发现了吗?
不是只有老年痴呆才算“大脑萎缩”。不少中老年人早期就会遇到一些小细节的变化,但由于没有及时关注,往往错过了最佳干预窗口。哈佛大学的流行病学团队通过随访1800多名志愿者,归纳出大脑萎缩的5个常见早期信号:
记忆力变差
从忘记刚说过的话、答应的事,到经常丢三落四,长期出现明显的记忆减退时,需引起重视。数据显示,约38%的认知障碍患者早期以记忆力减退为主。
情绪易波动/烦躁
大脑皮质功能下降后,情绪调节能力也会跟着变差。日常生活中容易为小事发脾气,或莫名低落、失落,甚至出现轻度抑郁。
判断和思考能力下降
在决策、处理新事物的过程中,难以保持以往的清晰和果断。有些人做事变得拖延,或者出现理解力、计算力下降。
空间感减弱
容易迷失方向,哪怕在熟悉的小区、街道也会“绕晕”。部分人发现自己“变路痴”,尤其在夜间或者新环境时问题更明显。
语言表达能力下降
说话“卡壳”,找词困难,表达变得不如从前顺畅。这些变化在早期不一定引起警觉,但其实却是神经元萎缩初期的信号。第三个信号——空间感减弱,不少人甚至以为是“老眼昏花”导致,事实上它常是大脑退变的隐形危险。
研究证据显示,坚持改善饮食与生活方式,有助于延缓上述信号的进展。那,科学饮食究竟如何帮助大脑?哪些食物才是真正能够“健脑”的关键?
近年来,关于“健脑食物”的科学讨论非常热烈。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同步发布多项研究,指出合理摄入以下4类食物,能够辅助降低大脑萎缩和认知障碍的风险:
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
如鲑鱼、沙丁鱼和金枪鱼。哈佛大学一组为期10年的流调发现,每周摄入2-3次深海鱼者的大脑灰质体积平均高出非摄入者约6.2%,长期坚持有助认知功能维持。
坚果和种子类食物
尤其是核桃、杏仁、奇亚籽等,富含维生素E和多酚,可缓解氧化应激。国人队列研究指出,每天一把混合坚果(约25克),认知退化风险降低约17%。
新鲜蔬果中的多酚和抗氧化物质
如蓝莓、草莓、菠菜、南瓜。英国剑桥大学神经学院发现,每日新鲜浆果摄入量≥50克的人群,认知能力下降风险下降12.8%。其中,蓝莓多酚对大脑神经元的保护尤为突出。
全谷物和豆类
燕麦、糙米、黑豆等低GI(升糖指数)食物,不仅为大脑提供稳定能量,还富含B族维生素,有助保护神经细胞。某项对4100名中老年人持续7年追踪结果显示,坚持每日摄入全谷物者认知退化发生率低于普通饮食组(下降14.4%)。
除了饮食,搭配良好作息与适度运动,大脑功能的维持更加长久。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做怎样的调整,让自己“防患未然”呢?
大脑健康的保养,是一场“长期战役”,但每个人都能通过细小习惯带来巨大差异。权威指南与医学实践建议:
定期体检与认知筛查
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记忆力与空间感测试,如MoCA、MMSE量表,便于早期发现问题。
均衡膳食搭配,避免暴饮暴食
“三餐有主食,间餐加坚果,多样化摄入”,避免单一饮食。每周鱼类2-3次、豆制品3-4次,将上述四类健脑食物“轮番登场”。
生活有节律,保持充足睡眠
缺觉会加速大脑老化。中国睡眠研究会2022年调查显示,每天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者认知损伤风险高出23%。建议中老年人作息规律、睡够7小时。
适度锻炼助力神经通路
散步、太极、慢跑均可促进大脑血流,防止神经元退化。每周至少3次、每次30-60分钟,贵在坚持。
保持社交与兴趣活动
定期与亲友沟通,培养新爱好,比如学乐器、下棋、刷题,有助激活神经网络,多项实践佐证其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大脑萎缩其实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早发现、早干预。当我们留心生活中那几个不起眼的小变化、主动调整饮食结构,积极锻炼并养成良好作息时,大脑健康就像盖楼打地基,稳稳守护。健康,其实就藏在日常的点滴小事中。别等问题变大才后悔,不如现在就从一把坚果、一顿深海鱼和一个好睡眠开始,为自己多争取一份清晰的明天。
温馨提示:每个人的具体健康情况因个体差异有很大不同,本文建议仅供参考。如有记忆障碍、判断力减退等问题,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神经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详细评估并指导干预。并非所有饮食和生活调整都能完全阻止退变,但科学措施确实有助降低相关风险。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阿尔茨海默病与相关疾病杂志》2021年第8期
《柳叶刀·神经学》2017年第16卷2期
Alzheimer’sAssociation.2023Alzheimer’sDiseaseFactsandFiguresReport
中国睡眠研究会.2022中国睡眠健康白皮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2年第21卷5期
英国剑桥大学神经学院,2019年蓝莓多酚与认知健康报告
来源:张守健康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