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一段游本昌女儿和孙女的访谈视频在网络流传,细节让人心疼又好奇——演完《繁花》后,他不仅不看自己的戏份,连饭都吃不下。女儿游思涵问他是不是还活在角色里,他坦然承认:“不想出戏,觉得那是幸福的。”
你以为老戏骨演完角色就能轻松抽离?92岁的游本昌,却在“爷叔”里困了整整5年,还主动拒绝白玉兰奖
为什么一位92岁的老艺术家,会对自己演的角色写下告别信?
2025年10月,一段游本昌女儿和孙女的访谈视频在网络流传,细节让人心疼又好奇——演完《繁花》后,他不仅不看自己的戏份,连饭都吃不下。女儿游思涵问他是不是还活在角色里,他坦然承认:“不想出戏,觉得那是幸福的。”
直到女儿建议他给“爷叔”写封信,他才写下那句戳人心的话:“亲爱的爷叔,侬好,今天我要向你告别。5年了,我竟然无法从你那里走出,这一遍遍的重复走不出来,甚至是不愿意走出来,真像是得了抑郁症了又。”
明明是演员塑造角色,怎么反倒被角色“困住”?更让人意外的是,早在《繁花》冲击白玉兰奖时,他还主动放弃了所有人都想争的评奖机会。
这一连串选择背后,藏着怎样的坚持?翻开他的人生履历,才发现——“对角色较真”“对名利淡然”从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贯穿92年的底色:从3岁入寺避祸的病弱孩童,到52岁凭《济公》爆红,再到92岁入党的文艺工作者,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清醒又坚定。
要理解游本昌对“爷叔”的执念,得听家人的讲述。女儿游思涵回忆,《繁花》拍完后,父亲像变了个人——以前爱看电视的他,唯独不看《繁花》,勉强看了一集就弃剧;饭桌上的菜明明是他爱吃的,却动不了几筷子,体重也减了不少。
“他不是装的,是真的陷在爷叔的悲壮里。”女儿说,连语气都带着角色的沉稳,“我喊他‘爸爸’,他愣一下才应,仿佛还在等别人叫‘爷叔’。”
孙女补充:“拍《繁花》时,爷爷已90岁,每场戏都提前到场背台词,剧本上画满批注。‘阿宝举杯’那场戏,胡歌举起酒杯,爷爷眼神从震惊到悲怆,再到闭眼整理情绪,短短十几秒没一句台词,却把爷叔的复杂心境全演出来。摄影机停了,他还在哭,片场没人敢说话,胡歌说:‘这是我第一次见有人把角色演到骨子里。’”
这份“入魂”并非首次。演《济公》时,他特意住寺庙观察乞丐步态;拍“吃肘子”名场面时,39度高温、肘子发臭,他强忍呕吐拍三遍,
只说:“观众看着香,我就得吃出香。”演《弘一法师》时,他剃光头、吃斋打坐三个月,连走路都放慢速度,只为贴近角色晚年的沉静。
游本昌的“反常”不仅在角色执着,更在荣誉态度上。2024年5月,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申报,《繁花》男配角申报名额有限,游本昌主动联系工作人员:“不用带我,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剧方透露:“根本没跟他提评奖,他自己看到新闻打电话过来,说‘年轻人需要被看见,我的戏份够不够心里有数,别占了名额’。”最终申报郑恺、陈龙、董勇,董勇入围。
胡歌评价:“看到新闻我笑了,这就是游老师。拍《繁花》时,他没戏份也留在现场搭戏,我忘词,他帮我分析角色心理;他对自己要求高,却从不给别人压力,一直以身作则。”
游本昌对荣誉的淡然早有先例。1985年《济公》播出,他拿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却把奖金捐给话剧团;2021年获“终身荣耀艺术家”,拒绝庆祝仪式,只说:“不如把钱花在青年演员培养上。”他认为:“荣誉就像戏服,穿完就得脱,否则会硌得慌。”
游本昌对艺术认真、名利淡然,源于成长经历。1933年出生在江苏泰州,3岁入寺避祸,学会隐忍,也初步理解“角色”。他常说:“寺庙生活是表演生涯的第一课。”
18岁加入南京文工团,1956年以上海戏剧学院专业第一成绩毕业,入中央实验话剧院。早年因“个子不高、嘴偏大”,只能演边缘角色,一演就是30年。
30年里,他演出短暂的农奴角色,却翻19本书研究,被导演赞“演活了农奴”;演吕产三句台词,却提前半月研究汉代历史,设计步态和语气。50岁成立哑剧团队,全程亲力亲为,汗湿四件衣衫,看到聋哑观众用手语说“看懂了”,红了眼眶。正是这份敬业,让《济公》导演一眼看中他,“肢体语言里有‘戏’,能把疯癫与慈悲揉在一起”。
52岁凭《济公》爆红,他推掉90%商业邀约,只接公益演出;面对百万代言坚决拒绝:“钱够花就行,坏了名声找不回。”
2025年1月,血氧骤降,他被送医院,孙女回忆:“我们全家吓坏了,他却平静,还安慰我说‘别怕,我还没演完我的戏’。”
经历生死,他开始注意健康,但对艺术执着未减。2025年9月,他在社交平台宣布担任《济公之冒牌降龙》艺术指导,并在微短剧大会官宣出演数字人版《济公》。
2025年6月30日,他完成76年的入党心愿,手写21页入党申请书,回忆1949年解放上海的场景,宣誓现场坐轮椅高举右拳,佩戴党员徽章时哽咽。他说:“入党不是终点,是新的开始,只要党需要、观众喜欢,我就一直演下去。”
游本昌陷在角色里5年,不是“走不出”,而是不想辜负角色;拒绝白玉兰奖,不是故作清高,而是不让荣誉盖过艺术。1985年《济公》播出后,街头孩子模仿,他说:“这比任何奖项都珍贵”;2023年《繁花》播出后,有观众写信说“爷叔让我想起爷爷”,他珍藏在抽屉里:“这是最好的奖杯。”
在快节奏、流量至上的时代,游本昌的“慢”与“真”,是一股清流——30年演小角色、5年陷在一个角色、76年追求信仰。他的人生如“济公”,看似疯癫,实则通透: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坚守什么。
这样的老艺术家,你愿意为他点赞吗?92岁的游本昌,用“陷在角色里5年”“拒绝白玉兰奖”“92岁入党”的选择,给演艺圈上了一课:演员不用追流量、不抢荣誉,只要真诚于角色、负责于观众,就能被记住一辈子。
你觉得他“陷在角色里”值得吗?你支持他拒绝白玉兰奖吗?如果有机会和游本昌对话,你最想说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人看到这位“把艺术当生命、把信仰当灯塔”的老艺术家。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