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兰格教授找了一个僻静的修道院,并把这里还原成了20年前,也就是1959年的样貌,然后招募了16位80岁左右的老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让他们在修道院里待上一周的时间 。
1979年埃伦·兰格(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做了一项实验——“逆时针研究”。
目的是想看如果让参与者的心理年轻20岁,那么他们的身体是否也会随着一起变年轻?
兰格教授找了一个僻静的修道院,并把这里还原成了20年前,也就是1959年的样貌,然后招募了16位80岁左右的老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让他们在修道院里待上一周的时间 。
从老人们下车到达修道院后,很多事情都有意识的让老人们自己做。比如,搬行李,收拾屋子,照顾自己等。
在这一周里,这些老人谈论的是20年前的政治话题和社会话题,收听和收看的是20年前的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播放的是20年前的音乐,阅读的是20年前的报纸和杂志。两组人唯一的不同是,实验组的老人被要求用“现在时”进行交流,他们所有的谈话的内容都要反映“现在是1959年”。这个任务可不简单,因为这不是让他们“假装”活在1959年,而是尽量让他们的心理完全回到过去,让他们意识到现在就是1959年的自己;而对照组的老人被要求使用“过去时”进行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醒他们现在并不是1959年,他们只是在怀念过去罢了。
一周结束以后,作者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测,结果发现,两组人的听力、视力、体力、步态、体态、记忆力、认知力、味觉敏感度以及手的灵巧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甚至有几个老人还玩起了橄榄球。更有意思的是,实验组的老人相比于对照组的变化更加明显,而且通过和一周前的照片进行对比,实验组的老人看上去起码年轻了两岁。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掌控感很重要,能够主导自己的生活(哪怕是小事),会直接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幸福的重要来源。在照顾老年人过程中,无论是家人还是护工,可以多鼓励他们,尊重他们的个人想法和选择,让他们保持生活的自主性,这样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第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逆时针研究”实验中的对照组,也就是用“过去时”怀念过去的老人,虽然身体变化的程度不如实验组,但也是朝着好的方向进行改善的。这是因为老年人回忆往昔的时候关注的是记忆中积极的方面,相应获得的也更多是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不是伤感和失落。
关于积极的心理暗示带来的影响,作者还做了一个实验。他叫来一些酒店客房服务员并分成两组,告诉其中一组人,她们平常的工作就相当于进行了足够的锻炼,运动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健康标准,而对另一组人则没有传递这样的信息。4周后,奇迹发生,被告知自己平常的工作就已经运动量达标那一组人,由于思维的转变,她们的体重、体脂及血压都相应地降低了,整体变得更健康了。重要的是这些变得更健康的服务员在工作之余并没有做额外的运动。
其实变老并不一定意味着衰退,也不意味着没有控制和改善的可能。也许你并没有真正的变老,而是觉得自己应该进入老年状态了,很多时候限制我们的可能不是身体本身,而是我们对身体的看法,人们完全可以打破年龄和衰老的极限的刻板印象,通过心理的调整,让心理处在一种十分健康的状态,多给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获得更多的掌控感,那么身体也会相应地得到改善,发生“逆时针”的变化。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越活越年轻。
来源:遛娃的土豆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