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一次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军事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至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历时两年,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一次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军事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至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历时两年,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征是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转折,以红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终。长征的意义远超出事件本身,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是惊天动地的民族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毛泽东主席曾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由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编的《长征画传》是解读和宣传红军长征的一本精品力作。这本书厚重、精美、内容丰富、生动、鲜活地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
《长征画传》共12章,讲述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从各革命根据地撤离进行长征。长征中,红军跨过了上百条河流,翻越了40多座崇山峻岭,其中20余座为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穿越1.52万余平方公里号称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途经14个省份,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最终在陕甘苏区会师。红军长征将士的足迹遍布了半个中国,里程几乎绕地球一圈。长征路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将士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
《长征画传》精选了油画、国画、版画、雕塑、剪纸、连环画等经典美术作品150幅,珍贵文物资料80幅,摄影作品70幅,全景展现了红军血战湘江、遵义会议、翻越雪山、跋涉草地等长征途中的重要场景和感人故事。这些美术作品、照片与文字结合起来,给读者很好的代入感,带读者走进当年红军长征的历史环境之中。一幅幅空间与场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串起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画传》中还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红军成立日是1933年7月11日。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在湘江战役中受伤被俘,他趁敌不备,从伤口处掏出自己的肠子绞断,悲壮牺牲。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是钱壮飞得到重要情报后及时传递,党中央立即决策进行长征,才脱离全军覆灭的危险。令人悲痛的是,钱壮飞在长征途中中因掉队被反动民团杀害。书中还有“贺子珍奋不顾身救伤员”“17勇士还是18勇士”“‘七仙女’上征途”“放牛娃争当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诞生”“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长征路上的巾帼传奇”等大量生动细节和故事。读者通过阅读这些历史细节和故事,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长征。
至今,长征胜利已经89年了,中国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强大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但是,当下90后、00后年轻一代对长征知之甚少,更令人惊愕的是一些90后00后竟然不知道长征、三大战役这些历史大事件,也不知道杨靖宇、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等为革命牺牲的先烈。所以说,让年青一代读读《长征画传》,了解、知晓长征很有意义。
《长征画传》这本书阐述了长征精神的永恒价值,告诉我们,红军指战员这些革命英烈以热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长征精神犹如一颗种子,深植大地与山川,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愿山河无恙,愿精神永存。
来源:在河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