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以汉朝为例来说,刘邦灭的是秦朝的江山,取而代之。如果以秦为王号建立诸侯国,那么就等于秦朝的政体统治得到延续,还没有灭亡,正统仍在,汉朝的正统性就没有了,没有合法性,那等于是在自掘坟墓。
不止是汉朝没有秦王,曹魏也不会有汉王,晋朝不会有魏王,唐朝不会有隋王,明朝不会有元王。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就以汉朝为例来说,刘邦灭的是秦朝的江山,取而代之。如果以秦为王号建立诸侯国,那么就等于秦朝的政体统治得到延续,还没有灭亡,正统仍在,汉朝的正统性就没有了,没有合法性,那等于是在自掘坟墓。
所以汉朝不会立秦王,其他朝代也是一样,不会用自己灭掉的朝代名号封王的,这是第一点原因。
还有第二点原因,封王的的王号都要取长治久安的国家年号,如果没有,自编一个也行,或者地名也行,比如汉朝的齐王,这是春秋时期的大国名号,份量很重,还有淮南王,就是取自地名。
再比如说隋朝杨广的晋王,这可不是取自晋朝,而是来自春秋时期的巨无霸晋国,同样很有份量,晋王这个王号在唐朝之前,一般是是诸王之首的名号,就是对标春秋晋国,好多王号都是春秋时期的,比如晋、齐、魏、楚、吴、越等。
这些王号都可以用,但是汉朝唯独不会用秦王的王号,因为就名声而言,秦国在春秋时期虽然也是强国,但是秦朝二世而亡,被视为不吉利的王号。而封王是拱卫王朝的,代表着朝代的强盛,用不吉利的秦王作为王号,那不是咒整个江山嘛。
再说了,你给别人分一个不吉利的王号,别人也不高兴啊,这相当于是羞辱了,还不如不封。
所以,在唐朝以前,不管是诸侯王还是藩王,都没有秦王的封号。“秦王”在当时就是不吉利的象征。
但是从唐朝开始,秦王翻身了。因为出了一个天可汗李世民,原本“秦王”这个名号最早还是杨广封给李世民的,看似封赏,实际上是杨广对李家的敲打和试探。
等到唐朝建立后,为了表明唐继承隋的正统,李渊封王的时候,就保留了李世民秦王的王号。类似于蜀汉关羽的“汉寿亭侯”一个道理,关键就在于货真价实的正统性。
可是没想到,李世民太强了,他把秦王这个封号用无数的战争打成了战神的代号,又强势发动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励精图治,把大唐带上了封建王朝的巅峰,“秦王”这个王号的耻辱完全被洗刷,等到宋、元时期,经过通过对李世民功绩的推崇,“秦王”的影响力盖过了“晋王”,成为了诸王之首的封号。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分封藩王,给嫡次子朱樉封的就是“秦王”,朱樉又是大宗正,相当于朱家皇族除了朱元璋之外的大家长,定期统领九大塞王巡边犁庭,就是以朱樉为首的,权利最大,地位最高,妥妥的诸王之首,而晋王只能屈居第二位,比如嫡三子朱棡就是“晋王”,这就是秦王这个封号地位的变化。
有这两个原因在,不止是汉朝,隋唐之前的所有朝代都不可能封“秦王。”
来源:奇闻趣史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