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来好笑,咱们小时候翻教科书,看到那些“鲜卑联姻”“五胡乱华”,总觉得那帮人在北方割据,谁跟谁说不清。最被人胡诌的就是李世民这一家,说他祖上和鲜卑血统拧在一起,连带着也成了半个胡人。话传到今天,好像成了个段子,可在唐朝要是真有人当着李世民的面这么讲,十有八九没
说来好笑,咱们小时候翻教科书,看到那些“鲜卑联姻”“五胡乱华”,总觉得那帮人在北方割据,谁跟谁说不清。最被人胡诌的就是李世民这一家,说他祖上和鲜卑血统拧在一起,连带着也成了半个胡人。话传到今天,好像成了个段子,可在唐朝要是真有人当着李世民的面这么讲,十有八九没好果子吃,说不定高家、宇文家那些北朝老资格也不答应,非得站出来争一口气。其实,这里面的族群故事不止是面子问题,更有一层谁认谁、谁不认谁的底线。
你细品南北朝那会儿,“胡人”这个词,跟现在理解完全不对味。那时大家嘴里的“胡”,根本不是单纯的外国人,而是带点儿蔑视和痛骂劲儿。李世民自己就说,夷狄“禽兽也”,言下之意,夷狄等同于“胡人”,也就是禽兽。不是我夸张,那时候真有不少文书、奏折里直接这样写。说个岔出去的事,李世民那舅姥爷——宇文邕,北周天王,自己就当着群臣的面呛过一句:“朕非五胡。”你细琢磨,这话完全是阿Q式硬不承认,谁提点儿就炸。
为啥宇文邕这般较劲?其实有点小九九。最早的“五胡”,根本不是鲜卑那票人,老底是匈奴部落划的分,东晋用来骂刘渊那伙。后来北魏起来,鲜卑才混了个边角料。但到了这会儿,到处都把鲜卑、胡人、六镇士兵搅一起说,像高欢家那样的出头军头,却把鲜卑、胡、汉一锅乱炖的身份划得明明白白。
高欢家,北齐大户,是典型“谁都瞧不上。”高欢自己不爱当汉人,连老娘是纯正鲜卑都拿来撒气。你想,这家头天煮得鲜卑汤,转身又鄙视胡人。高洋,高欢的儿子,曾经扯着嗓子吼过:“我要把我娘嫁到胡人家!”听着像吓唬话,其实折射的就是那种“鲜卑不等同胡人”的复杂眉眼。
说汉人、鲜卑、胡人一锅端,真没那么容易。那会儿边镇军营里,各种血统拼出来的头头,根本不像今天教科书那样分门别类。北齐呼延族猛将,就是地地道道匈奴根脚,可在高昂、高欢的军伍里说汉话,认汉文化,和汉化军官没差。说着说着,到了后面刘渊居然也能变成刘备的后人——明朝人编的,这事谁还没听说过呢?有时候,边镇将领嘴上说自己是汉人,祖上却未必真沾边鲜卑;有的六镇军头,吃的是胡人饭,穿得是汉家衣裳,文化认同完全聊得来。
咱们凑个数,各路“鲜卑”战士,根子不一定真的是鲜卑;有统计说68个六镇军头,纯正鲜卑的只有12个,汉人16个,高车族7个。剩下那些,也是一路胡混来的杂胡部落。高欢带着一帮六镇出身的兄弟们,平时鲜卑语唱得欢,临死前却偏偏要让斛律金唱高车族的《敕勒歌》。你说这帮人,到底算谁?边地军头玩文化认同,就喜欢自称征服者鲜卑,挤兑内地汉人,口气里头一股优越感——其实也只不过是“时鲜卑共轻中华朝士”的风气在作祟。
北朝那些老资格军头,有事没事搞联姻,互相绑亲。你比如高欢和宇文家,一锅煮过各种姻亲,嘴上说鲜卑,心里谁也不是。看不起内地汉人是一种调调,看不上胡人,才是真大事。他们说的“胡人”,其实专门指的是败了的突厥、契丹这伙。被揍服了之后,安排去马场养骡马,一辈子抬不起头。高洋威胁自家娘的那句狠话,悄悄戳开了一点真相——鲜卑和胡人还真不是一路货色。
瞧北齐分六镇军人时,谁家得的多,“鲜卑味儿”就重;谁家是武川镇出身,比如北周宇文家,就得靠汉人兵打天下,从头到尾都不爱跟胡人、五胡套近乎。其实他们背后的归属,不是单纯的某个族群,而是各路地缘势力拧成绳,只不过表现出来的文化味道不同,外人难免分不清楚。
纵观后来,北魏皇族元家、唐朝外戚长孙家都已经变成了所谓“汉人高门”。李世民那一支,虽然和鲜卑有联姻,可说起认祖归宗,那是十成十的汉人范儿,谁要再敢说“你们是胡人”,那不是找揍吗?这桩事到今天还有人在翻,谁能说没有一丝历史后遗症?其实比起当年的族群标签,这一帮人更在意身份归属,还有个人的荣辱。你说这不是现在人拼爹、认圈子的翻版吗?哪儿都躲不开。
想想挺有趣,彼时彼刻,不同名字的边地士兵、流民、贵族,在北风一吹的凌晨里,也许会用鲜卑语抱怨粮草,也许干脆喝杯粟米酒就讨论谁家的祖宗最体面。身份的归属感,有时候是需要外界刺激的。汉人、胡人、鲜卑人、六镇军头,吃的是一样的麦饭,心思却天壤之别。老一辈死活不肯和胡人搭界,偏偏衣食冷暖里,谁也逃不过混杂杂糅。
这么一路说下来,你会发现,一句“胡人”究竟骂到谁,背后是一场没完没了的身份撕扯,更是一种时代里的紧张空气。也许李世民偶尔也在夜里,对着烛火想——我到底算哪路人?可第二天他还要披上天子的衣冠,和满朝文武解释:中华,还是我们说了算。只是那些混在老家谱里的血脉和名字,再喜欢排队,也终究没法一碗水端平。
历史本身就是这样,谁也别太较真。归根结底,人活一身,认些什么,都比祖宗身份更难说。讲到底,这锅“族群杂烩”,虽说是烫嘴的陈年热汤,但每逢时代变迁,熬起来就是新故事。你说呢?
来源:儒雅钢笔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