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空战的世界里,一直有个不成文的“铁律”:四代机遇上五代机,就像拳击手对阵狙击手,还没看清对手在哪,就可能被KO。然而,在波光粼粼的东海上空,这条“铁律”被中国空军飞行员李超和他的歼-16,用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彻底改写。
在空战的世界里,一直有个不成文的“铁律”:四代机遇上五代机,就像拳击手对阵狙击手,还没看清对手在哪,就可能被KO。然而,在波光粼粼的东海上空,这条“铁律”被中国空军飞行员李超和他的歼-16,用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彻底改写。
故事的主角,是两架被誉为“空中幽灵”的美军F-35。它们依仗着顶尖的隐身涂层和气动外形,自信地潜入东海防空识别区。在他们的雷达屏幕上,下方广阔的海岸线一片平静,他们就像两个自以为隐身的刺客,准备上演一场“你看不见我”的戏码。
但他们不知道,自己早已走进了一个精心布置的“狩猎场”。
F-35的隐身,主要针对传统雷达。但中国的防空体系,早已不是一张平面的网,而是一个立体的、智能的“天罗地网”。
高空,空警-500预警机如同一位盘旋的鹰眼,用它强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冷静地扫描着每一寸空域;地面,被称为“隐身克星”的米波雷达阵列,悄无声息地转动着,用它独特的探测方式,撕开了F-35引以为傲的隐身外衣;甚至远在海上的055型万吨大驱,也像一座钢铁岛屿,用它的双波段雷达,从另一个角度锁定了这些不速之客。
这些来自不同维度的信息,通过高速数据链瞬间融合,在李超的歼-16座舱多功能显示屏上,为两个“幽灵”标出了清晰无比的红色标记,旁边还附带着精确的速度和航向。所谓的“幽灵”,在体系面前,不过是两个被照亮的靶子。
“发现目标,双机拦截!”
指令清晰而果断。李超和战友驾驶的歼-16,两台涡扇-10B发动机爆发出雷霆般的轰鸣,如同两支离弦之箭,拖着长长的尾焰直扑目标。他们不是去“迎接”,而是去“终结”。
当双方战机在万米高空交汇的刹那,李超做出了一个让美军飞行员始料未及的动作——他没有选择攻击其中一架,而是沉稳地操作,让火控雷达同时罩住两个目标,完成了难度极高的“双锁”!
“滴滴滴——!”
这是F-35座舱内最刺耳的导弹锁定警报。它不再是普通的雷达照射,而是火控雷达特有的、致命的频率。这声音,像一把冰冷的尖刀,瞬间刺破了美军飞行员内心的平静。它意味着,歼-16的导弹已经解锁,随时可以发射。这不再是警告,而是死亡倒计时。
美军编队的阵脚瞬间大乱。一架僚机几乎是本能地猛推节流阀,加力燃烧室瞬间点燃,仓皇地大速度脱离,在空中留下一道明显的热浪。而长机则慌忙转向,试图利用F-35的机动性反咬一口。
真正的王牌飞行员,从不畏惧近身肉搏。
面对试图反扑的F-35长机,李超没有丝毫退让。他猛地拉杆,歼-16战机在巨大的过载下发出一声低沉的咆哮,划出一道迅猛的弧线,一个经典的“桶滚机动”绕到了F-35的头顶。
接下来,就是一场教科书式的近距离格斗(WVR)。两架重型战机在空中翻飞、缠绕,仿佛在进行一场刀尖上的芭蕾。李超甚至能透过座舱盖,看到F-35机身独特的灰色涂装和机身上美军徽章的轮廓。最近时,两个座舱盖的距离仅有10到15米,他甚至能想象到对方飞行员在头盔下紧张而错愕的眼神。
这已经不是技术的比拼,而是意志、胆识和飞行技巧的终极对决。在李超行云流水般的压制下,美军长机的每一个动作都被预判,每一次摆脱的企图都被封死。最终,在彻底的绝望中,他放弃了抵抗,选择了逃离。这场2V2的巅峰对决,以中国空军的压倒性优势画上句号。
歼-16为何能“爆捶”F-35?答案早已超越了飞机本身。
这背后,是中国空军“体系作战”思想的胜利。它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武林高手”对决,而是一个高效协同的“团队作战”。预警机是“大脑”,雷达是“眼睛”,电子战机是“干扰器”,而歼-16,则是那双最有力、最精准的“拳头”。
更重要的是,驾驭这套体系的飞行员们,早已不是当年的“菜鸟”。每年超过150小时的飞行时长,以及“金头盔”大赛中近乎残酷的对抗,让他们拥有了与世界顶级飞行员掰手腕的实力和自信。李超在缠斗中那股“果断泼辣”的劲头,正是千锤百炼后的自然流露。
对于这次交锋,美军官方一如既往地保持沉默,甚至可能对外宣称“例行相遇”。但行动,是比任何语言都诚实的回应。
据文章披露,自此次事件后,美军F-35在中国近海的挑衅性飞行,戛然而止。这种心照不宣的“退避”,恰恰印证了他们对这场对抗结果的深刻认知。
东海上空的这场“狩猎”,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驱离。它是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的领空,有足够的能力和决心,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从过去的被动跟踪,到今天的主动拒止,中国空军的翅膀,已经变得愈发坚硬有力。这才是维护和平最可靠的底气。
来源:陆艳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