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籽料最珍贵的皮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3 15:38 2

摘要:写这个公众号一则是作为日记,来记录本人研究和田玉的一点心得,另一则是也可以顺便向爱好者们普及一些相关的知识,结识更多的同道中人,并且鉴赏来自于大江南北的各色珍品与赝品。

参玉

由广大爱好者自制,和田玉知识共享平台——全网唯一

写这个公众号一则是作为日记,来记录本人研究和田玉的一点心得,另一则是也可以顺便向爱好者们普及一些相关的知识,结识更多的同道中人,并且鉴赏来自于大江南北的各色珍品与赝品。

而在我与广大藏友交流的这20多年里,痴迷于浓艳的皮色,尤重于玉肉的质量,是个极其普遍的现象。本文的标题便是个明证。您能说自己从来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吗?

不得不承认,几乎每个和田玉的藏家,都曾经深陷于此,甚至为了漂亮的石皮,而舍弃高质量的玉肉、器形,以及题材、雕工等重要选项,但这么做真的对吗?

暂且搁置这一疑问,咱们先来探讨一下,今人所喜爱的皮色类型吧!一马当先的,当然是枣红皮,它们通常聚集于子玉的一端,不仅颜色鲜活可人,而且还自带着一层油亮光泽。

在此基础之上,如果致色物质堆积得再多一些,氧化再充份一点,便会形成褐色的秋梨皮。而这二者的共同之处还在于,大块皮色的边缘,常生成破片状的斑点,这刚好与梨子冠部的颜色分布特征相似。

更进一步的,某些皮色已经由褐转黑,玩家有称之为乌鸦皮的,也有称之为黑皮的,而为了与污油皮加以区分,参玉则习惯称之为铁黑皮。这样至少是言明了其色彩的成份来源嘛!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三种皮色的玉石,在入河时间、所经受的冲击力度、油润度、老熟气等数据上,应该是存在着递进关系的。但受大众审美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人们却反而更喜爱玉质相对薄弱一些的枣红皮子玉。

至于同为黑褐色的污油皮,其皮色的来源明显是自然环境中的有机油脂,特征为色彩分布较均匀,边缘常毛茸茸的,近似于毛笔晕染生宣纸的效果。

容易与之发生混淆的还包括鹿皮,虽然呈团块状出现,但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这种皮色实则是一丛丛密集排列的絮状水草花与丁字纹,形似于芦花,斑驳陆离。

同样用动物命名的还有虎皮,其石皮通常是条带状,层带分布的。而之所以长成这样,一般是由于其玉肉的内部结构,就是由矿物晶体,叠加形成的。

此外还有洒金皮,这种皮色能够熠熠生辉,是因为结构极其致密,皮色只能沉积在浅表层的纹理缝隙之中,这就产生了微弱的黄色闪光。

而需要详加区分的还包括“白浆皮”与“光白籽儿”,这二者一个是体表覆盖了一层乳白色石皮,如果不露肉的话,赌性较大,另一个却是直接裸露玉肉,根本就没生成皮色。

而光白籽儿又可以被细分成两种,其一是产自上游的,尚未经过河水充份洗礼沁染的,所以还未及产生皮色。而另一种则是,虽饱受了侵袭与大自然的考验,却由于天生的高洁品质,而始终能够保持出淤泥而不染。

纵观这些皮色,尽管争奇斗艳,但其生成的内在条件,却都是带有可供致色物质渗透的疏松区域,这才导致了古人们一直视之为瑕疵本体。

所以在古玉的加工伊始,皮色便大都被切割遗弃了。可是我们今天的许多初学者,却本末倒置的为了皮色着迷,甚至一掷千金的专门购买沁皮料,这简直是咄咄怪事。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转载)

来源:王者陈咬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