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10月,江南大学实验室把绍兴黄酒倒进离心机,筛出一段叫HJP-1的小肽,小鼠尾巴一甩,炎症指标直接腰斩;同一周,日本发酵食品研究所把黄酒写进“亚洲功能食品”名单,盖章认证里面的GABA能安抚社畜的焦虑。
“喝了一辈子黄酒,结果连它到底养不养人都没整明白?
”
2023年10月,江南大学实验室把绍兴黄酒倒进离心机,筛出一段叫HJP-1的小肽,小鼠尾巴一甩,炎症指标直接腰斩;同一周,日本发酵食品研究所把黄酒写进“亚洲功能食品”名单,盖章认证里面的GABA能安抚社畜的焦虑。
酒还是那口酒,突然有了国际学生证。
别急着干杯。
智能化车间早把大缸换成传感器,温度±0.2℃、酵母呼吸在线监测,杂醇油被砍掉三成,有益成分反手拉高两成。
换句话说,同样抿一口,以前喝的是气氛,现在附带一小包“抗炎+褪焦虑”胶囊,前提是你买的是带“绍兴地理标志”二维码的那一批。
有人连夜囤酒,想靠黄酒替代褪黑素;也有人冷笑,说肽再牛也扛不住半斤下肚的酒精。
两边都对,也都不对。
HJP-1在实验里起效浓度折算到人,一天得喝两升,肝先罢工;但微量、长期、佐餐的喝法,GABA和活性肽确实能把夜间的血压和焦躁往下拉一拉。
关键在“喝多少”和“喝哪一种”——智能化批次里GABA含量高的新品,瓶身印着“≥450 mg/L”,挑这个,比盲买靠谱。
评论区吵成一锅粥:
“我妈天天温一小杯,风湿夜起少了,你跟我说没用?
”
“别神化,炎症没了是肽的功劳,醉倒了是乙醇的锅,分清楚。
”
“楼上的,别拿实验室剂量当生活指南,微醺刚好,吹瓶就翻车。
”
酒没变,是研究把滤镜打碎了。
黄酒不是仙丹,也不是单纯的酒精糖水;它是发酵大豆、糯米和时间的混合体,新技术把好的那部分提纯,把坏的那部分摁下去。
想喝就喝,别超二两,别空腹,别和头孢肩并肩。
剩下的,交给舌头和睡眠。
来源:积极的饭团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