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块钱,买不了吃亏,买得到一句‘你可以拒绝我,不要拒绝美味’——听完居然真的不亏了。
“6块钱,买不了吃亏,买得到一句‘你可以拒绝我,不要拒绝美味’——听完居然真的不亏了。
”
刷到这条短视频的人,90%在评论区留下同一句话:冲这句话,也得去景德镇吃块鸡排。
鸡排哥李俊永,48岁,原本只是老汽车站门口一个戴草帽、油渍围裙的大叔。
现在,他身后跟着10辆贴满二维码的三轮车队,前面是举着稳定器的直播助理,左边是城管帮忙拉的警戒线,右边是超市堆成墙的联名款鸡排。
国庆7天,他亲手剪了3万块鸡排,烫伤膏用掉5支,嗓子哑到得让老婆代喊“下一位”。
有人算过,他一句话平均3.8秒,情绪价值却拉到60块。
网友把这叫“鸡排式治愈”——排不排队的另说,先让耳朵吃饱。
流量来得像热油下锅,劈啪作响。
首批10万份联名速食鸡排,上线72小时清空,超市冻库直接告急;本地鸡肉原料采购量一个月飙高37%,屠宰场工人连夜加班,说“刀都砍卷刃了”。
第二场直播,他把镜头架在油锅上方,一边翻面一边输出金句,“生活就像这锅油,不热,鸡排不脆”,两小时卖出83万。
弹幕刷屏:叔,你这不是卖鸡排,是卖人生外挂。
政府动作更快。10月8日,红头文件下来:摊位原地升级“城市美食文化展示区”,财政掏120万,把公厕、路灯、排水沟一次整利索;城管支队专门给他配了13个“鸡排保镖”志愿者,红袖章一戴,谁插队都不好使。
商务局的人私下说:“流量要是跑了,这钱就真打水漂,得先把人留住。
”
可热灶也有烫手的时候。
鸡排哥每天睡4小时,膝盖肿得弯不下,胳膊上被油星子烫出的红点连成片。
老婆把烫伤膏当护手霜给他抹,边抹边骂:“钱挣不完,命只有一条。
”他自己倒看得开:“以前一天卖200块就乐,现在卖20万也乐,都是乐,没区别。
”话虽这么说,收摊后他还是偷偷去中医院挂了针灸号,怕被粉丝刷到,口罩戴得比油锅还严实。
更大的坑在“复制”。
冒名摊位像韭菜,割完一茬又一茬,有人直接打印他的照片挂车上,连草帽都学歪一边。
打假办一天收走7块“假鸡排哥”招牌,可转头又冒出第8块。
直播间里,他不得不一遍遍解释:“认准三轮车车号赣H·X9527,其余都是李鬼。
”网友笑疯:第一次见网红靠车号验真身。
眼看热度爬坡,他给自己立了三条铁规矩:
1 每天现切现腌,不卖隔夜肉;
2 直播不说“家人们”,只喊“朋友”,觉得“家”字太重;
3 每月拿出10%利润,请环卫工免费吃鸡排,“他们比我起得还早”。
有人问他怕不怕哪天没人排队,他拿漏勺敲锅边:“油会冷,人会散,正常。
我把味道做稳,把话说明白,剩下的交给时间。
”说完继续低头剪鸡排,油花“呲啦”一声,像给夜色配了个音效。
那块6块钱的鸡排到底多好吃?
本地老食客撇嘴:“其实就那样。
”可他们还是一周去三次,说“就想听大叔叨叨两句,比刷短视频带劲”。
大概这就是鸡排哥给景德镇的最大增量——不是鸡排,是让陌生人愿意为了几句话买张高铁票,站在油锅前排队半小时,顺便把整座城市的烟火气一起打包带走。
来源:一千零一夜一点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