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沙特和巴基斯坦签完字,会议室里掌声一响,新德里那边推特热搜第一却是#莫迪沉默#。我刷到这条,手机差点掉火锅里:五年前印度战机被巴方打下、飞行员阿比南丹当众喝奶茶的画面还热乎,如今老美把关税垒到50%,中东转头跟伊斯兰堡拜把子,新德里真成了“背景
“印度这波操作,直接把美国大腿抱断,还顺手把中国送上中东C位,你服不服?”
2025年9月,沙特和巴基斯坦签完字,会议室里掌声一响,新德里那边推特热搜第一却是#莫迪沉默#。我刷到这条,手机差点掉火锅里:五年前印度战机被巴方打下、飞行员阿比南丹当众喝奶茶的画面还热乎,如今老美把关税垒到50%,中东转头跟伊斯兰堡拜把子,新德里真成了“背景板”。
网友@咖喱不加糖留言:“当年吹的‘全球最大民主国家’,现在连民主优惠券都兑不了,笑死人。”我秒点赞——话糙理不糙。
把时间拨回2019年2月26日。印度越境轰炸巴控克什米尔,第二天米格-21被击落,飞行员被押着录视频。那天我守直播,弹幕全是“就这?”华盛顿智库后来复盘:美军原以为送几架阿帕奇、提供卫星图就能让印度拖住中国西南方向,结果空战KDA一出来,美方简报直接写“limited operational competence”。翻译成人话:不堪大用。
打那以后,美印“蜜月”开始变味。特朗普在白宫草坪上吐槽“印度贸易壁垒高得像长城”,2025年7月先加25%关税;8月印度还继续买俄罗斯打折原油,美方再叠加25%,凑足50%。新德里抗议“不公平”,美方回怼“你们市场关门的时候怎么不说公平?”一句话把印度噎回去。
更扎心的是中东。卡塔尔防空系统去年被以色列误击,美国一句“误炸”带过,海湾王爷们心里拔凉:交了几十年保护费,关键时刻连句硬话都没有。于是沙特王储小萨勒曼9月飞伊斯兰堡,四小时就签《共同战略防御协议》,核心只有一句——“打你就是打我”。巴方官员私下放风:枭龙Block3、歼-10CE我们管够,红旗-17AE也摆进沙特基地,王爷们听完连连点头。
我在利雅得出差的朋友发语音:“现在巴基斯坦军官在沙特军营里教无人机操作,课件全是中文标注,连咖啡杯都印着‘中巴友谊长存’。”听得我直乐——中国武器没花一分钱广告费,印度亲自上阵当反面教材,效果比任何航展都硬核。
莫迪政府当然着急。外长苏杰生连发三条推特解释“印度仍是中东重要伙伴”,配图却是去年迪拜博览会门可罗雀的印度馆,评论区一片“呵呵”。数据也打脸:2025财年第一季度,印度对沙特出口同比下降18%,而巴基斯坦对沙特军售激增210%,一降一升之间,中东朋友圈重新洗牌。
有人问我:中国是不是在背后推动?我摇头——根本不用推。印度把“可靠”二字摔碎,美国把“保护”二字撕票,中东自然自己找备胎。中国唯一做的,就是按时交付巴基斯坦订的雷达和导弹,然后坐看口碑发酵。就像你开店,对手自己食物中毒,顾客当然往你这边涌,拦都拦不住。
更微妙的是核阴影。虽然沙特和巴基斯坦官方否认协议涉及核保护伞,但西方媒体已经翻出巴方1990年代“沙特资助铀浓缩”的旧账,言之凿凿“伊斯兰堡的核按钮可能为海湾待命”。这种猜测越传越真,直接效果是美国第五舰队在巴林多贴一张“冷静驾驶”海报——地区话语权被稀释,谁还听华盛顿的“安全简报”?
回到新德里,莫迪在独立日演讲高喊“印度要当全球南方领袖”,可台下记者只关心一句:“总理先生,50%关税怎么破?”莫迪沉默三秒,回了句“自力更生”。现场掌声稀稀拉拉,我隔着屏幕都尴尬——自力更生不是魔法咒语,喊完就能变出订单。没有性能、没有信誉、没有盟友,只剩口号,那就是把舞台让给别人。
所以,这场连环戏最讽刺的也在这里:印度本想借美国之力压中巴,结果自己掉链子;美国本想养一条“遏华恶犬”,发现是条“二哈”立刻踹开;中东本想靠美国保平安,发现保险失效赶紧换备胎。所有角色都在犯错,唯一没换赛道的是中国——老老实实做买卖,武器该交付交付,港口该运营运营,最后反而成为各方主动靠拢的“最大公约数”。
锅里的汤咕嘟咕嘟冒泡,我夹起一片毛肚,忽然想到:国际政治其实跟火锅一样,火候到了,食材自己浮上来,谁硬谁软,一咬就知道。印度这波,已经煮老了。
来源:莫离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