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胃癌这事儿,不挑人。35岁,说年轻也不算太年轻,说老还差得远,可偏偏就是这么个年纪,身体出了响动。查出来的那一刻,谁不懵?“怎么可能是我?”但偏偏就是她。更让人意外的是,半年后复查,肿瘤稳定,体重回升,精神也足,医生倒吸一口气,说她做对了五件事。
胃癌这事儿,不挑人。35岁,说年轻也不算太年轻,说老还差得远,可偏偏就是这么个年纪,身体出了响动。查出来的那一刻,谁不懵?“怎么可能是我?”但偏偏就是她。更让人意外的是,半年后复查,肿瘤稳定,体重回升,精神也足,医生倒吸一口气,说她做对了五件事。
别急着惊奇,我们来掰开揉碎地讲讲,她究竟做对了什么,而这些事,跟她每天吃猪肝又有什么关系。
猪肝,到底补不补?
提起猪肝,不少人脑子里第一反应是:补铁。确实,猪肝每100克含铁约22毫克,是菠菜的十几倍。但问题来了,胃癌患者吃猪肝,到底是养命,还是添乱?
这里得讲明白两个事。一是胃癌患者手术或化疗后,大多会出现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时候,猪肝能帮忙补铁、补维生素A、B12、叶酸等,对造血有益。
二是得选对吃法。煎炒焖炸,全错。猪肝千万不能烧烂了吃,高温会破坏其中的叶酸和维生素B群。轻微焯水、蒸熟,才留得住营养。
肝脏是“解毒器官”的说法也不是完全空穴来风,尽管现代研究早已表明动物肝脏中的毒素并不积蓄,但重金属、胆固醇含量确实偏高。吃可以,吃多不行。建议每周两次,每次控制在50克。
胃癌,真不是“吃辣”吃出来的
不少人一听到胃癌,立刻联想到“是不是天天吃泡菜、火锅、烧烤”。但真相比这复杂得多。
中国胃癌发病率高,一大“幕后黑手”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玩意儿不到一毫米,却能在胃里安营扎寨几十年,靠着破坏胃黏膜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一步一步把胃搞坏。
研究数据表明,80%以上的胃癌患者都感染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这个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治起来不容易,但关键是——能查、能治、能预防。
胃镜检查、C14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都能发现它。一旦确诊,四联疗法是主流方案: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疗程通常2周。别随便停药,否则耐药更麻烦。
那五件事,她做对了哪些?医生说的“5点做对了”,其实背后都是医学逻辑,不是玄学。这五件事,也许你我都该学着做。
第一,她没有乱补。很多人一查出癌,立刻买灵芝、人参、虫草,似乎越贵越灵。可这些东西,有的活血、有的升阳,对于术后恢复其实未必友善。她只是听医生建议,补铁、补蛋白、补维生素,用的是鸡蛋、猪肝、豆腐、南瓜这类寻常物。
第二,她吃得“少而密”。胃切除部分后,胃容量变小,大吃一顿就胀得难受。她改成一天6小餐,每3小时吃一次。血糖稳定了,胃也不累,营养吸收更高效。
第三,她不信偏方。有人非说“碱性体质能抗癌”,逼她喝小苏打水。她回了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指南》都没这么写,你是哪个科学院的?”一针见血,拒绝智商税。
第四,她每天散步1小时。不是跑步,不是健身房撸铁,而是饭后在小区慢慢走。轻微运动能提高免疫力,减少术后肠粘连、便秘,也利于睡眠。研究显示,中低强度有氧活动能显著提高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
第五,她心态没崩。不是说她乐观得像阳光下的蒲公英,而是她不逃避、不自怜,每天记录饮食、体重、症状,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心理状态好,体内皮质醇水平低,免疫系统就稳定。
胃不是铁打的,别拿它当垃圾桶
现代人吃饭太随便,外卖、辛辣、烟酒、宵夜,胃累得像夜班保安。再加上不规律作息,长期焦虑,胃酸分泌紊乱,胃黏膜天天“裸奔”,癌变也就不远了。
胃癌的早期症状非常不典型,上腹隐痛、食欲减退、反酸烧心,很多人误以为是胃炎、胃溃疡,结果一拖就是晚期。
真正有效的预防有三招:
一是定期胃镜检查。尤其是40岁以上、有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者,每两年一次胃镜是有必要的。别怕胃镜难受,现在已经有无痛胃镜了。
二是消灭幽门螺杆菌。这事得靠检测+正规治疗,别想着靠喝水“冲掉”。
三是调整饮食结构。少吃腌制、熏烤、过咸的食物,多吃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比如胡萝卜、西兰花、紫甘蓝。别小看这些菜,它们里的类黄酮、硫代葡萄糖苷,是胃的“保护罩”。
关于猪肝的那点冷知识
这里插播一条不常听到的营养冷知识:猪肝中的维生素A含量极高,每100克猪肝提供的维A是成年人每日所需的10倍以上。听起来厉害,其实也危险——摄入过量维生素A可导致头痛、脱发、骨密度降低,严重者还可能肝脏损伤。
猪肝不是天天吃的“灵丹妙药”,而是精准补充的“功能性食物”。吃得对,是良药;吃得猛,是毒药。
胃癌不是绝症,但它挑对手
别把胃癌看成“宣判死刑”,早期胃癌五年生存率超过90%。关键是发现得早、治疗得准、生活方式跟得上。
像那位35岁的女性,她的转变,并不是因为吃了什么神奇的“抗癌食物”,而是科学、系统、持续的调整。每一口吃进嘴里的食物、每一次按时服药、每一天稳定的情绪,都在帮她打仗。
别让身体的报警,被当成“情绪波动”
胃不舒服,不是你“太累”;饭后反酸,不是你“太敏感”;便血、黑便,不是你“吃了辣”。这些可能很小的事,背后可能有大问题。
现代医学不是万能,但也不是束手无策。你只需要早点重视,早点检查,剩下的交给专业。
参考文献:
[1]王晓丽,张志华.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4,27(6):530-534.
[2]李红,赵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相关机制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23,39(9):1210-1213.
[3]陈莉,徐珊珊.癌症患者营养干预与免疫功能关系探讨[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2,30(4):224-227.
来源:健康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