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奶奶的生命,仿佛在完成了那场跨越生死的告别后,进入了一种异常平和而透亮的阶段。她依旧侍弄她的花草,依旧会在午后阳光下打盹,但眉宇间那份积压了六十多年的阴翳彻底散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云淡风轻的澄澈。她常常摩挲着那本素描本,有时会对着一张画微笑,但那笑容里不再有
第九十一章 云端的重逢
奶奶的生命,仿佛在完成了那场跨越生死的告别后,进入了一种异常平和而透亮的阶段。她依旧侍弄她的花草,依旧会在午后阳光下打盹,但眉宇间那份积压了六十多年的阴翳彻底散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云淡风轻的澄澈。她常常摩挲着那本素描本,有时会对着一张画微笑,但那笑容里不再有悲伤,只有温暖的怀念,像是在翻阅一本属于别人的、虽然凄美但结局圆满的故事书。
林晓雨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那块最后的石头也终于落地。她知道,奶奶真正地放下了,并且将带着这份被真相淬炼过的深情,安宁地走向生命的黄昏。
她的生活也似乎被这股清流涤荡过,变得更加清晰。航班依旧起落,但每次冲上云霄,看着舷窗外无垠的蔚蓝,她感到的不再是漂泊,而是一种与广阔世界连接的踏实感。那块怀表被她用一根细链子穿起,小心地收藏在贴身的口袋里,不再轻易示人,但它不再是秘密的负担,而是化为了内心的某种锚点,一份关于爱与坚守的无声提醒。
陈默言在处理完陈书远在国内的法律和财务事宜后,依言返回了欧洲。他没有过多打扰,但总会隔三差五地发来邮件或信息。有时是分享他在某个欧洲小镇写生的照片,画面上是宁静的街角和飞翔的鸽子;有时是询问奶奶的近况,语气恭敬而关切;偶尔,也会看似随意地问候林晓雨的航班是否顺利,附上一张他看到的、觉得她会喜欢的朝霞或星空。
他的联系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不令人厌烦,却又像一条细而韧的丝线,牵连着大洋两岸。林晓雨的回复也从最初的客气,渐渐变得自然,甚至会跟他抱怨一下难缠的旅客,或者分享航班上遇到的可爱小朋友。他们之间,一种基于共同守护过一段传奇而产生的默契与理解,正在悄然滋生。
这天,林晓雨执行一趟从上海飞往巴黎的长途航班。头等舱的一位旅客引起了她的注意。那是一位年迈的外国老先生,衣着极其考究,雪白的衬衫袖口露出精致的珐琅袖扣,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全程非常安静,大部分时间都望着窗外出神,眼神里有一种与陈默言相似的、沉淀了岁月的故事感。只是他的眉宇间,锁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忧郁。
平飞后,林晓雨按照标准流程为他提供餐饮服务。她半蹲下身,用流利的英语轻声询问他的需求。老先生收回望向舷窗外的目光,转向她,露出一抹礼貌却有些疏离的微笑。就在他开口回答的瞬间,林晓雨的目光被他放在小桌板上的一本书吸引了——那是一本关于布拉格建筑艺术的画册,封面的风格,与安东尼先生古董店里的那些藏书极为相似。
一个大胆的念头划过林晓雨的脑海。她服务完毕,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犹豫了一下,用更轻柔的声音试探着问道:“抱歉,先生,冒昧打扰一下。您这本书非常精美……请问,您是否认识一位布拉格的古董商,名叫安东尼?”
老先生明显愣了一下,那双深邃的、带着些许忧郁的蓝眼睛里,瞬间迸发出惊讶的光芒。他仔细地打量了一下林晓雨,目光在她清丽的脸庞和胸前的名牌上停留片刻。
“林……晓雨?”他准确地念出了她的名字,虽然发音有些生硬,但带着一种确认般的语气。
这次轮到林晓雨震惊了。“您……您怎么知道?”
老先生脸上的疏离感瞬间冰消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激动、感慨和难以置信的复杂神情。他示意了一下旁边的空位:“如果可以的话,能坐下聊几句吗,林小姐?这真是……这一定是上帝的安排。”
林晓雨按捺住心中的惊涛骇浪,确认周围旅客暂时无需服务后,在他旁边的空位坐下。
“我是罗伯特·陈,”老先生自我介绍,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安东尼,是我多年的挚友,也是我父亲……陈书远先生,生前最好的朋友。”
林晓雨的心脏猛地一跳!陈!他是陈家人!是陈书远先生的后人!可陈默言不是唯一的曾孙吗?
罗伯特似乎看穿了她的疑惑,温和地解释道:“我是书远儿子的弟弟,也就是默言的叔公。我常年在瑞士经营家族的另一部分生意,与专注于艺术的默言父亲一系往来稍疏,但血脉是断不开的。安东尼在邮件里跟我详细提起了你,林小姐,还有你为我的兄长……以及为苏女士所做的一切。”他提到“苏女士”时,语气充满了敬意。
“安东尼告诉我,你是一位善良、勇敢的空姐,完成了书远兄长最后的夙愿。我和我的家人都非常感激你。”罗伯特的眼神真挚,“只是我没想到,会在这样的云端之上,以这种方式遇到你。”
这奇妙的缘分让林晓雨也感到一阵恍惚。她简单讲述了奶奶得知真相后的释然与平静,以及那场在植物园充满花香的告别。
罗伯特静静地听着,眼神时而悲伤,时而欣慰。当听到那株逆季开放的栀子花时,他轻轻在胸前划了个十字,喃喃道:“上帝仁慈,他终究是得到了安息与回应。”
他沉默了片刻,望向窗外翻滚的云海,仿佛在透过它们看向遥远的过去。“书远兄长,他的一生太苦了。家族的期望、时代的动荡、无情的病魔……还有那份沉重到让他无法呼吸的爱。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唯一的珍宝,就是关于苏女士的记忆和那些画。”他转过头,看着林晓雨,“林小姐,你和你奶奶,让这座孤岛在最后时刻,连接上了他思念了一生的陆地。谢谢你们。”
这番话语,从一个与陈书远血脉更近的老人口中说出,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让林晓雨对那段往事有了更立体的认知。陈书远不仅仅是奶奶记忆中那个清俊痴情的恋人,也是一个在家族、时代和病痛夹缝中挣扎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您这次去巴黎是?”林晓雨轻声问。
“处理一些生意上的事,也顺便……散散心。”罗伯特的眼中那丝忧郁再次浮现,“年纪大了,总会想起很多以前的事,想起兄长,也想起一些……自己年轻时的遗憾。”
他没有细说,但林晓雨能感受到那遗憾的重量,或许并不比陈书远的轻多少。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言说的故事。
航程的后半段,他们又断断续续地聊了一些。罗伯特询问了林晓雨的工作,听了她几句关于世界各地风土的趣谈,脸上的忧郁渐渐被温和的笑容驱散。他称赞她的专业和敏锐,说能在云端遇到她,是这次沉闷旅途中最大的惊喜。
飞机开始在戴高乐机场下降高度时,罗伯特从随身的名片夹里取出一张精致的名片,递给林晓雨:“林小姐,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如果在欧洲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请务必联系我。也希望你下次飞巴黎时,如果有空,可以允许我这个老头子,请你喝一杯咖啡,算是表达我和陈家的一份谢意。”
林晓雨双手接过名片,郑重地收好。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张名片,更是陈书远那段传奇在她生命里投下的又一缕余晖,连接起了更广阔的的世界和更深的人情。
落地后,她站在舱门口,微笑着送别每一位旅客。罗伯特·陈走在最后,他停下脚步,再次郑重地向林晓雨道谢和告别,然后挺直了依旧硬朗的背脊,汇入了巴黎机场川流不息的人海。
林晓雨回到安静的客舱,透过舷窗望着外面巴黎灰蓝色的天空。一次寻常的航班,一次偶然的服务,却揭开了一段新的渊源。她轻轻按了按口袋里的怀表,冰凉的触感此刻却带着暖意。
生命的长河中,那些因深情而泛起的涟漪,原来从未停息,它们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身上,继续着它们的回响。而她,林晓雨,这个故事的承载者与新的续写者,她的航班,还将继续飞向未知而充满可能的未来。
·
云霄偶遇溯前因,异姓同悲怜旧痕
名帖一枚承谢意,咖啡未饮已生温
孤岛终连思念岸,长河不息深情魂
莫问奇缘止何处,天涯处处逢故人
·
来源:心光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