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是9月27日,在西安的一场演出中,这位以“敢说”著称的歌手,在聊到家乡美食时突然话锋一转,把矛头指向了邻省:“我始终觉得,只有西安的肉丸胡辣汤才算真正的胡辣汤,旁边河南那个?那真不是。”话音未落,现场一片哗然。
9月底的苏醒,当真是麻烦不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是9月27日,在西安的一场演出中,这位以“敢说”著称的歌手,在聊到家乡美食时突然话锋一转,把矛头指向了邻省:“我始终觉得,只有西安的肉丸胡辣汤才算真正的胡辣汤,旁边河南那个?那真不是。”话音未落,现场一片哗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番话迅速在网络上炸开了锅。不少河南网友直接怒了:“你可以夸自家,但没必要踩别人!”“一碗汤还能分出个高低贵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河南的胡辣汤和西安的糊辣汤本就是两种流派——前者浓稠香辣,后者肉丸鲜香,本无高下之分。可苏醒这一句“拉踩”,瞬间把美食之争变成了地域情绪的导火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争议还没平息,第二天,苏醒又站上了大湾区音乐晚会的舞台。这一次,他和几位歌手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结果刚唱完,就被观众揪出了毛病:“跑调了吧?”“声音飘得我头皮发麻!”相关词条火速窜上热搜,评论区瞬间被“难听”“翻车”刷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苏醒的回应来得很快。他先是在微博小号发了一连串捂脸、流泪的表情,随后在直播中干脆自嘲:“未必是跑调,但唱得难听我认。”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躺平任嘲”的态度,反而让一部分观众觉得他挺真实。可没想到,紧接着的另一次直播,又让他栽进了同一个坑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9月29日,苏醒为“胡辣汤言论”公开道歉,但尴尬的是,他一张嘴竟把“河南胡辣汤”说成了“湖南胡辣汤”!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口误让原本勉强接受道歉的网友瞬间反水:“连道歉都这么不认真?”“这是向钱低头,不是真心认错。”更有人直接辣评:“胡作非为这么多年,还没河南胡辣汤出名!”
熟悉苏醒的人都知道,这类“祸从口出”的事件,在他身上几乎成了固定戏码。
2019年5月,他因支持的球队输球,凌晨在社交媒体发了一段暴砸电视的视频——画面中他拳打脚踢,直到屏幕碎裂,配文轻描淡写:“又一块电视而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段视频当时就引发过争议:有人觉得是真性情,更多人却担忧这种宣泄方式是否过于暴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3月,歌手方大同离世的消息传出时,苏醒在悼念长文中提到:“当年我在快男唱他的歌,那时内地还没多少人认识他。”这句话被网友解读成“暗示自己带火了方大同”,瞬间招来一片骂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次次争议背后,不难看出苏醒的性格标签:心直口快、不拘小节,甚至带点莽撞的自信。但这种“真实”,在公众视野中往往是一把双刃剑。
其实,像苏醒这样因“一句话”翻车的公众人物,早已屡见不鲜。
2024年底,董宇辉在直播中调侃内蒙古烧麦是“蒸裂开的包子”,还配上撇嘴的表情,瞬间激怒了不少内蒙古网友。尽管他后来道歉称“自己见识短浅”,但许多人并不买账:“不是无知,是傲慢。”
同样今年8月,综艺《心动的信号》里,嘉宾哈妮克孜听到“广西美食特别”时忍不住笑出声,被批“强化刻板印象”“不尊重地域文化”,评论区一度沦陷。
这些事件的共性很明显:当事人或许并无恶意,但轻率的一句话、一个表情,在传播中被无限放大,最终演变成一场舆论风暴。
网络时代,一言一行都可能被放在显微镜下审视。尤其是公众人物,他们拥有的不只是话筒,更是影响力。
对苏醒而言,他的“直率”曾经是粉丝喜爱的特质——敢自黑、敢调侃、不装模作样。但当这种直率缺乏对他人文化的尊重、对言语分寸的拿捏时,就很容易从“真性情”滑向“冒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值得思考的是,一次次“争议-道歉”的循环,是否真能让人长教训?如果道歉只是为了平息舆论,而非发自内心的反思,那么同样的剧本恐怕还会继续上演。
眼下,苏醒正凭借“再就业男团”重新积累人气,事业处于上升期。但若因言语失控反复消耗公众好感,无疑是得不偿失。毕竟,观众能接受“不完美”,却未必能一直包容“不尊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或许,苏醒该学学如何当一个“会说话的真实的人”——不必圆滑,但需懂得尊重;可以幽默,但别轻蔑调侃。否则,下一碗“胡辣汤”,可能还会烫到自己的嘴。
来源: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