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先聊个魔幻的事儿——前阵子有个石商抱来块巴掌大的玛瑙石,石头上有个模糊的小凸起,被磨得溜光水滑,起名叫“小鸡出壳”。接着请来四位“宝玉石专家”,围着石头转了三两分钟,拿放大镜随便照了照,张口就喊:“这是大自然的生命奇迹!概率不足十亿分之一!估值1.3亿!”
咱先聊个魔幻的事儿——前阵子有个石商抱来块巴掌大的玛瑙石,石头上有个模糊的小凸起,被磨得溜光水滑,起名叫“小鸡出壳”。接着请来四位“宝玉石专家”,围着石头转了三两分钟,拿放大镜随便照了照,张口就喊:“这是大自然的生命奇迹!概率不足十亿分之一!估值1.3亿!”
底下围观的老石友当时就笑了——懂行的都知道,天然戈壁玛瑙表面是哑光的,带着风沙磨出来的粗糙感,可这“小鸡”的嘴和眼眶,光滑得跟打了蜡似的,明眼人一看就是人工修过的!合着这些专家是瞎了眼,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后来才扒出来,这几位“专家”早就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之前有个“金缕玉衣”骗局,用劣质玉片拼了件假文物,也是这伙人去“鉴定”,直接估出24亿天价,害得银行贷出去7个亿收不回来。出事后,这几位专家拍拍屁股,把锅全甩给已故的老专家,说“是他先看错的”——你说这叫什么专家?分明是拿了钱就睁眼说瞎话的“砖家”!
在奇石圈,“专家背书”早成了石商的常规套路。只要给够钱,再普通的石头都能被吹成“国宝”:一块带点黑纹的黄河鹅卵石,专家能说“这是《清明上河图》浓缩版,估值8000万”;一块染了色的普通玛瑙,能被说成“宇宙稀有血玉髓,最少值500万”。更离谱的是,有个青岛大哥捡了块长得像熊猫的石头,专家用显微镜瞅了瞅,居然说“毛发纹路天然形成,全球独一份”,直接估价1.5亿——结果网友扒出来,同类型的画面石,2017年才卖了128万,这差价翻了一百多倍,不是抢钱是什么?
这些“砖家”的套路其实特简单:先拿个唬人的头衔,比如“中国奇石协会理事”“国家一级鉴评师”(好多头衔都是花钱买的);再摆个架子,拿放大镜装模作样看半天,嘴里蹦出些“形质色纹韵”“自然造化”的专业词儿;最后拍板给个天价,顺便帮石商写份“鉴定报告”——当然,这份报告不是白写的,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石商给的钱越多,估价就越离谱。
有圈内人透底,现在不少“专家”跟评估公司、石商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石商想把石头卖高价,就找专家“站台”;评估公司想赚鉴定费,就跟着专家一起吹;专家拿了好处,自然敢把普通石头吹成“稀世珍宝”。之前苏州那块“庆云峰”灵璧石,被“假央企”拿去估价380亿,背后就是一群“专家”帮着做的评估报告——可那些石头就露天扔在停车场淋雨,连块遮雨布都没有,这“380亿”的价值,到底是石头值这个钱,还是专家的嘴值这个钱?
最坑的还是普通玩家。有个退休大爷,省吃俭用攒了10万块,听了“专家”的话,买了块被吹成“国宝级熊猫石”的石头,结果回家一洗,表面的颜色全掉了,才知道是人工染色的普通鹅卵石。大爷去找专家理论,人家早就没影了,石商也翻脸不认账——你说这钱花得冤不冤?
其实真正懂石头的老玩家,根本不看什么“专家背书”。上海那个藏家周明远,50块捡的长江石,有人出5万他都不卖,他说:“好石头自己会说话,不用专家来喊价。你看那石头上的纹路,是江水冲了几十年才有的,这股子自然劲儿,不是专家吹两句就能出来的。”还有广西那个直播捡石头的小姑娘,捡着啥就明码标价30、50块,不找专家,不搞炒作,照样涨粉5万——因为大家信的是石头本身,不是那些虚头巴脑的名头。
说到底,这些“砖家”嘴里的“国宝级”,根本不是石头的价值,而是他们自己的“生意经”。拿个放大镜晃两下,说句“稀世罕见”,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哪管这石头是真是假,会不会坑了别人。可奇石圈的信任,就是被这些人一点点透支的——等哪天大家都不信“专家”了,就算他们把石头喊成“10亿”,也没人会买账。
咱玩石头,玩的是自然的巧劲儿,是那种“哇,这居然是大自然弄出来的”的惊喜。要是连这份“真”都得靠专家的嘴来证明,那这石头玩着还有啥意思?以后再碰见有人拿着“专家鉴定报告”说“这是国宝级奇石”,你就多留个心眼——别信他的嘴,信你自己的眼,毕竟好石头,从来不需要“砖家”来贴标签。
来源:康桥50爱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