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仅如此,朝鲜的很多智能手机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它们的硬件配置在国内不过是千元机水平,但在朝鲜却被打上“高端”的标签,售价高达5000到6000元人民币。比如“轻松234”刚上市时价格高达5000元,而“三太心8”更是卖到6800元。
说到朝鲜的智能手机,很多人都充满好奇:这个神秘的国家,他们的手机到底长什么样?是高端配置的国产机,还是低端山寨货?实际上,答案既让人意外又有点搞笑。
根据国内一些拆解过朝鲜手机的测评博主的研究发现,朝鲜的智能手机大多是贴牌产品,背后藏着深圳华强北的身影。
不论是“阿里郎”“轻松”,还是“蓝天”“码头3”,这些朝鲜品牌手机的共同点就是——核心硬件和组件几乎都来自中国。
像朝鲜近年来风头正劲的“高端品牌”——码头3,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甚至推出过折叠屏手机,还带着这个产品亮相柏林国际电子展。
但拆开一看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朝鲜高科技手机”,其实是由深圳一家名叫“道格”的公司代工整合的。就连手机信息里标注的制造商,都写着“道格”。
不仅如此,朝鲜的很多智能手机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它们的硬件配置在国内不过是千元机水平,但在朝鲜却被打上“高端”的标签,售价高达5000到6000元人民币。比如“轻松234”刚上市时价格高达5000元,而“三太心8”更是卖到6800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手机的命名也很有特色。像“三太心8”,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三星?但其实它的名字背后有“政治寓意”。“三太心”象征着朝鲜抗日武装的三颗“革命之星”:金日成、金正日和金正淑(即金正恩的祖母)。
不过,这些售价高昂的手机,普通朝鲜人根本负担不起。根据2022年的数据,朝鲜的手机用户中,只有20%到30%的人用得起智能手机,大多数人依然使用老式按键机。
尽管两年前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高,但这两年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估算,朝鲜目前的手机用户大约有650万到700万人,其中智能机用户可能已经占到60%-70%。
当然,这其中还存在一个“统计误区”:一些朝鲜高官和生意人会同时使用两到三部手机,所以真正的用户数量可能会有所打折扣。
即便如此,智能手机在朝鲜的普及速度还是相当快的,尤其是在边境地区和首都平壤,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上百款智能手机,包括一些廉价的旧款三星手机,经过华强北的“翻新”后重新销售。
但需要注意的是,朝鲜的智能手机虽然已经普及,但其使用体验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朝鲜的智能手机几乎完全被政府严密管控,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2023年,朝鲜政府对全国范围内的智能手机进行了系统升级,所有用户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升级,否则手机将被没收,甚至会受到政治处罚。这次升级不仅麻烦,还带来了许多“特殊功能”:
完全封闭的生态系统
朝鲜的智能手机无法连接国际互联网,也不能自由下载软件。用户如果需要安装APP,必须去官方的手机营业厅或通讯中心申请,由专业人员代为安装。而且,这些APP必须是朝鲜出品的,其他软件根本不可能获批。
全方位使用记录留痕
系统升级后,手机内的所有操作记录都会被保存,包括发过的短信、浏览过的内容等,朝鲜政府可以随时调取这些数据。这一功能的目的也被明说了:防范“反朝分子”,监控手机使用情况。
“傀儡语”纠错功能
朝鲜手机还有一项堪称“神奇”的功能——语言纠错。比如,如果用户在短信里输入“欧巴”,系统会直接纠正为“统字”;输入“南韩”,会被自动改成“傀儡地区”;甚至输入“快递”也会被改成“邮寄行李”。
这些看似荒诞的设计,实际上是朝鲜政府对信息流通的严格管控。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意味着信息传播的便利,而朝鲜显然不希望这种便利成为“政治风险”。
在朝鲜,智能手机的使用不仅受限于系统管控,还受到严格的法律监管。尤其是在中朝边境地区,一些人偷偷使用中国的手机和SIM卡,甚至安装微信、抖音等中国APP,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厉的处罚,甚至可能被送往集中营。
这些行为其实反映了朝鲜边境地区一个普遍现象:智能手机的“黑市交易”。一些商人通过各种途径走私中国手机和配件,再经过简单改装后卖给消费者。这类手机虽然能提供更多自由,但风险也相当高。
智能手机的普及,的确为朝鲜带来了“老革命遇上新问题”的挑战。在其他国家,手机是信息交流的工具,而在朝鲜,手机更像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们让朝鲜人逐渐接触到现代科技;另一方面,政府的严密管控又让这些设备成为了监控的工具。无论是“统字纠错”还是随时检查的升级通知,这些规则都在提醒人们——在朝鲜,智能手机不是自由的象征,而是被严格管理的工具。
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些换了后壳的“码头3”或“轻松234”时,不妨想想它们背后复杂的故事:科技的进步,究竟是为了便利人们的生活,还是为了延续旧有的控制?
来源:法客赵律